胡遵远:【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的故事】(梅少卿、皮定均)

第二十篇: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的故事

◎胡遵远

【作者(搜集整理者)简介】:胡遵远,男,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1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安徽省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遵远同志曾任金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办公室主任、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中共金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是金寨县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六安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和金寨县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曾被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服务工业发展先进个人”称号,被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等单位分别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个人”和“六安市优秀政协委员”称号。

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也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先后有10万多英雄儿女参军征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一共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他们中,有全国唯一一位两授上将军衔的洪学智,唯一一位由少将军衔特批晋升为中将军衔的将军皮定均,唯一一位被毛主席称誉为“红军陕南王”的将军陈先瑞,唯一一位被毛主席赞誉为“游击专家、民兵专家----双专家”的将军林维先,唯一一位自降军衔、获得批准的将军徐立清......

2016年4月24日,首长视察金寨时,满怀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目前,一场以“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为主题的家风建设活动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红色家风,是一种特殊的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党员、老干部所建立和倡导的家风,是向上、向好、向善的家庭风气、风格与风尚。传承红色家风,可以正作风、塑政风、兴党风、带民风。如果丢掉了红色家风,沾染了不良家风,就会像徐向前元帅所说的那样:“千百万人的流血牺牲就会付之东流 。”

因而,首长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驱者、老红军、老将军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落到实处。

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10万多英雄儿女参军征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一共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他们不仅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也是家风建设的表率和模范,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践行者,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故事16:老红军梅少卿一生的存款只有160元  

人物简介:梅少卿,金寨沙河人,历任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政治处主任兼总支书记、独立旅三团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华东军区第三荣军学校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第十医院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后勤部军械部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华东军区后勤干部学校政治军委兼党委书记、沈阳军区防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干部管理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干部管理部部长(正军级)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老红军梅少卿就把自己的心血花在青少年的教育上。他担任了四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从工资中拿出大部分资助学生。他到学校参加各种活动,总是先申明,一不要接送,二不要吃请,时刻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有一次,他应邀到广州市郊的建筑工程学校作报告,学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大门口迎候多时,也不见他的车子来,后来才发现他是步行到学校的,早已进入会场了。大家问他:“梅部长,你是老领导,配有专车,身体又不好,怎么不乘小车来?”他爽朗地回答:“我是来讲艰苦奋斗革命传统的,现在我还走得动,不用坐车!”

1981年下半年,梅少卿患癌症去北京住院治疗期间,还给病区里的青年医护人员作报告讲传统;这期间,他先后给辅导的4所小学的学生写信131封。即便是在重病中,梅少卿还抢时间写了56000多字的回忆录(已分别刊登在安徽省文史资料选辑、广东省文史资料、全国政协革命文史资料、空军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通讯等刊物上)。

1983年1月18日,梅少卿因病逝世。在清理他的遗物时,亲人们发现他的钱包里只有十四元钱,个人存款总额只有一百六十元。亲人们发现他的钱包里还有四封写给少先队员的信。梅少卿走后,他的亲属遵照遗嘱,将一百六十元钱分成四份,连同他写好的四封情意深长的书信,分别交给了四所学校。

故事之17:皮定均将军教育子女一定要帮助家乡发展

皮定均,金寨县槐树湾人。历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军长兼政委,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3年,中将皮定均奉命从朝鲜回国调任福建前线,趁此空隙,他带着夫人张烽,用扁担挑着两个儿子一起回了大别山老家。乡亲们听说双子(皮定均的乳名)回老家了,都从十里八乡赶来见他,并打听和他一道参加革命的丈夫、儿子和亲人的下落,皮定均读懂了乡亲们那望眼欲穿、盼子心切的眼神,他一晚没睡着,第二天就带着家人匆匆离开了家乡。他深刻理解了“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涵义,和他一起参加红军的许多优秀儿女,在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中,在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路途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倒在了战场上,牺牲在征途中,他是极少数的幸存者之一。他时常教育子女今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帮助那些死去战友的亲人、一定要帮助家乡发展。

根据遗愿,亲属们秉承将军传统,多年来一直捐资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在子女皮效农、皮卫平、皮卫华、皮国湧等共同努力下,2010年,他们在家乡槐树湾捐资兴建了皮定均希望学校,并不断引资兴建了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不断改善了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为了弘扬将军精神、教育子孙后代,2011年,他们又将老将军生前的380件遗物全部捐献给金寨县。2014年,又捐资200万元兴建学校综合楼,一座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环境优美的学校座落在大别山中,一个个烈士后代从这所学校走出深山老林、走向全国各地。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三秦团队:

文学顾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守望

编       辑:马兰兰       康开瑜     杨春玲

签约作家:程双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