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翻译:罗金佑【尘封已久的凶杀案】作者:(埃及)纳吉布●马赫福兹(小说译文)

尘封已久的凶杀案

作者:(埃及)纳吉布●马赫福兹    翻译:罗金佑

 

“这样,我终于破了这个案子,虽然时间拖得太久了。”

亚拉.奥-戴.奥-夸希丽的日记的出版,打乱了我老年生活的孤寂,将和平与安详以及离群索居的状况一扫而光。他的名字又使我回到了那个潜随跟踪的生活里,在我那自尊的历史上撕开了个伤口;它还是对那一段曾经被人尊敬和感激的历史时期的警示;也是对那一段已经疏远和抛弃了的时期的追忆;最后,它还是对那一段象征失败的时期的反省。

刚一得到这本书,我就开始全神贯注地去读它。书的开头部分是他侄子写的导言,我从中知道了为什么书的出版在作者死后被拖延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秘密——那是遵从了作者在他的遗嘱中所表达的愿望。我仔细阅读书的每一页,希望从中能够偶然发现那个让我困惑的奥秘。从一项纪录中我看到了一线光明,使我突然顿悟,竟惊愕得跳了起来,“原来凶手时时刻刻就站在我的面前啊!”于是我立即把自己关在一间密室里开始了行动。

穿过记忆的薄雾,来到我在警察局的办公室,看见一个个子高大身体强健的男子脸色苍白焦虑不安地闯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教授,被……被人……杀杀害......在他…床上了。”

我以训练有素的眼光审视他,并问他说的到底是谁。他说:“亚拉.奥-戴.奥-夸希丽教授。”

我被浓厚的兴趣所激励,立刻意识到,这个案子若按正常的例行公事来办肯定是不行的。

“我是他的仆人,今天早晨像往常一样来到他的屋子,见他居室的门打开着,我就向里看了一眼,只见他躺在满是鲜血的床上。”

他继续回答我的询问说:“我晚上离开他家,早上再返回来,用一把钥匙开了门。另一把钥匙教授自己带着。”

我不敢再浪费时间,立刻报告了警长,带了一名警力和侦探离开警察局直奔教授的家。在路上我一直浸沉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我记得在大学时代,他的观点曾激起了我的热情,这种热情最后就变得渐渐地冷淡了,最终又被我彻底的抛弃了。他一直是一所综合大学的教授和著书的作家,被尊为宣传西方文化并严厉批评我们自己传统的鼻祖。他的著作引起了少数人的兴趣和赞美,却激起了大多数人的敌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发生了变化,而教授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记日记,并限制自己与外界的接触,限制在家里接待他大学一些学院的同他持相同观点的某些人和一些青年崇拜者。他所在的这个国家,一般的普通知识分子(一般公务员和普通文化水平的)的生存环境气氛还不是太宽松的,所以他的书也就不再印刷了。只有那些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在公共图书馆里研究他的著作还是被允许的。尽管如此,对于老一代人以及少数年轻人来说,他的名字仍然是一种举足轻重的文化存在。因此,我并非不知道这还意味着犯罪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从外面察看了屋子所处的位置,它位于合作社建造的一排小巧、洁白、整齐的房屋之中,都是平房,还带有小花园,散发着茉莉花的清香。我看见尸体是面朝下趴着的,床罩被向上翻起来了一半,头背后和脖子上也满是血,血还流过了床垫和枕头。他是被包裹住的,一句话不说,也不屈服地面对死亡,也没有一点儿反抗的痕迹,因为每一件家具都在原地还是原样儿没动地摆放着。我立刻协助警长和侦探对屋子及其物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屋里每件东西都放置得那么井井有条,令我们十分惊讶。唯一的例外是住室的桌子上的一只盘子里放了许多玻璃茶杯,杯底留有茶渣;一只镀银的金属盘里还有一些巧克力和饼干,而另一只盘子里放满了烟把儿;衣柜没有被人动过,家里既没有手表也没有打火机。我们还发现了一个足有120磅的包裹。参与侦查的人们初步交换了看法:

“凶手的目的不是盗窃。”

“这种可能极大,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有可能发生了争吵,或者是为了报仇。”

“这也包括思想观点上的争吵吗?”

“但是年轻一代人很少有认识他的,虽然调查工作一定要延伸到每一件事情上。”

“关于本人的社会关系还一无所知。”

我知道调查该从那儿着手。所以,首先便对阿比杜.马瓦西比开始了调查。他是一位50多岁负责做饭的男仆,在教授家已经工作了20多年了。他也在心里围绕着这间屋子沉思,一个单身男子自己住在屋里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每天晚上八点钟,他做完晚饭以后,他这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大约九点钟就可以离去,回到他居住的开罗老城。第二天早晨再发回来,通常是在教授起床之前。如果教授晚上要接待他的同事或青年追随者的话,他的这种惯例才会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他离开的时间可能会延迟到半夜。教授被害的那天晚上,教授会见了四个年轻人,他们经常很频繁地来会见教授,他们是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也都很有名气,阿比杜.马比希也见过他们。然而那天晚上阿比杜头疼,大约十点钟就离开了。第二天早晨返回时发现了这桩凶杀案件。

“对那四个人你有什么怀疑吗?”

“没有,”然后又加强语气地说,“没有,根本没有。”

“为什么?”

“因为他们喜欢他,他对待他们既像慈父,又是可尊敬的教师,上帝知道的,结论得让你们自己做。”

我心里想,这里在我们到来之前发生了一件凶杀案,而凶手就在屋子内。我们发现了教授开门的钥匙放在抽屉里,还发现前门和窗户没有被损坏的痕迹,而且窗户都是从里面插着的,作为第一步,我将阿比杜和四个大学生都先拘留起来,随即开始了我的调查工作。

我们检查了教授的收入来源,发现除了退休金和银行账户上他收到的利息(根据他保管的单据)以外,再无别的收入。

在他的银行财务报表中,除了发现他曾取出了一笔数目很大、比他平时花费要大得多的项目以外,也再没发现什么。对四个学生和阿比杜.马瓦西比的调查没有发现疑点,随后我们对他们的家也进行了彻底的搜查。阿比杜.马瓦西比和他的妻子住在一间很小的住所里,他的三个儿子在沙特阿拉伯工作。当他的妻子被问到那天看到他回到家的时间的问题时,她说她习惯了早早上床睡觉,显然她当时没有清晰的时间概念,他居住的塞得巷拐角处有一家咖啡馆,咖啡馆主人证明,在他的印象里,那天夜里阿比杜象通常一样进来过。这与他本人的陈述一点也不矛盾,他说他进去是想喝几杯咖啡和吃他喜欢的茴香豆以便缓解头疼,至于时间,店主人也不能给与精确的回答,因为他在继续忙他的生意。

显然学生们都是清白的,所以我能留下来的只有仆人阿比杜.马瓦西比,因为只有他是可以在任何时间自由进出教授的家而不会遇到阻拦的人。

但是为什么他要杀教授?事实是——根据经验和对他的研究可以断言——他是一个好人,正直的人,敬畏上帝的人,从阿的脸上一点儿也看不出有邪恶和犯罪的征象。当我面对这个不可思议的棘手的案子的时候,我渐渐变得烦恼起来,剩下的唯一希望就只有指望别的什么人或他还可能有的私人关系了。

“告诉我,”我对阿比杜.马瓦西比说,“关于死者的行为,你要明白,他是一个从来没有结过婚的男子。”

“我什么也不知道,”他绷着脸愠怒地说。

“说!难道你不想把自己说清白了?”

“我相信上帝,他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凶杀案而责备我的。”

“我们大家都有错误和缺点,要谨防凶手利用我们的善良愿望。”

但是他仍然坚持他的态度。后来便衣给我带来了一位送牛奶的男子,他讲述了他在教授家里所看到的情况。在他叫门送奶时,他看到教授家里有个长得有几分姿色的中年妇女。把送奶人带来和阿比杜.马瓦西比对证时,我便更加严厉地说:

“让我们听听你对这个女人知道些什么。”

“上帝要我不要随意散布丑闻。”

我这时也更加气愤地说:“但是上帝还要求我们必须惩罚凶手,所以你还是说出来,也就洗清了你自己的嫌疑。”

“她是个寡妇,同教授的关系很久了。”他承认说,“她家里很穷,但是他们不容许发生影响她声誉的任何事情。如果她的秘密泄露出去,那就毁了她了。”

我答应他,我们会很谨慎的传她来问话。我询问了那个女人以后,获得了如下信息:她的住处,她的孩子、兄弟。我知道他的兄弟是个技工,还知道他是个乡下佬。原来阿比杜.马瓦西比还经常扮着拉皮条的中间人的角色,虽然他是很勉强的不情愿的。

我感到这个案子非得经过更深入的细致的调查之后,才有可能真相大白。当时,我一看到那个女人,我破案的热情就大为减退。我发现她是一个这么纯朴,几近低能的女人。她向我透露她之所以愿意与教授来往,是因为她家很贫穷,也因为教授为人的慈悲和人格的高雅。现在他死了,她未来的幸福之门就彻底的关死了。她说她来他家通常是在白天,之所以这样为的也是不至于引起任何人特别是他兄弟的怀疑。事发前她已经整整两周没有来过他的家了,阿比杜.马瓦西比的证词也证实了这一点。至此,案件仍然和以前一样不可思议,或许比以前更加神秘。

我在脑海里一一地排除了各种各样的疑点,剩下来的疑点就只有他兄弟,那个技工了。经过审问才知道,这个年轻人在事发当天,因为卷入了一场打架事件而被卡里法警察局拘留了。这样可能的嫌疑人都被排除了,所以这案子就还原封不动的依旧是个未解之谜未破之案。由于调查和审问一无所获,案件就只好按“为一个或几个未知的人所为”而记录在案。

“这些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我想,而且是一桩完全失败的案例。

所以,如今。在这个案子已经尘封了25年,我本人已经离职5年之后,我又回到这个案子上来了,而且是亚拉.奥-戴.奥-夸希里的日记的发表把我带回来的。我继续如饥似渴的阅读他的日记,才弄明白了教授要求延迟25年公开发表他的日记的原因是免得影响某些人,认为在他们去世以前,至少在他们未正式退休以前最好不要泄露他们的观点。

在一项记录中我读到如下情节:

“阿比杜.马瓦西比向我表达了他希望解除雇佣关系的愿望,我心里一片混乱,因为我目前急需要他,特别是在人生这个关键阶段和感到十分孤独的时候;还因为他的忠诚、正直、心地善良和虔诚。

“‘我把你当作朋友,阿比杜,’我对他说。‘只有无耻的小人才否认你对我的好处呢’,他也咕哝着说。

“‘那么就不要走啦,无论如何,做点事总比闲着坐着无所事事强啊’。

“‘我也不能作别的事。’

“‘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你可不要瞒着我。’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你们聚会时,有时我偶尔也听到一点儿,我心里都发抖哩。’“我惊讶地回答他:‘上帝不会以其他人的罪恶来惩罚你的,我答应你,当你在的时候,我们小声点儿讨论。’

“我继续善待他,而他的心思却发生了完全的变化。尽管如此,看来他还是没有停止偷听。一次我有事出来时,发现他正趴在门框上偷听呢,我当即给了他严厉的斥责。一天,当他给我送早餐时,我此时正好转过身面对着镜子,我注意到镜子里映出了他的头像,他那表情简直就是盛怒和仇恨。一种悲痛的感觉控制了我。我问自己,我是否应当继续对一个叛逆自己的人保持沉默。”

在日记的另一处,也含有类似的内容。我读到了关于阿比杜.马瓦西比的评论:

“必须尽早把他摆脱掉。在一次文化聚会上,我提出了他的伪装问题,而大家都称赞他,说他是正直和善良的典型。但是据我的敬仰,这样的典型也是能够扮装的,如果他的内心深处感觉受到了伤害的话。我们一定得尽早解雇他,不管换掉他我将面临多么大的困难”。这样,我终于破了这个案子,虽然时间是拖得太久了。“凶手时时刻刻就在我们面前。”我兴奋地大声说。

决定凶手被惩罚的时刻来了,又走了。调查工作发生了疏忽,负责审问的年长的工作人员,现在有的已经死了,有的离开了,也许凶手也和他们一样或者在他们之前就进了坟墓。终于我有了抓住凶手犯罪动机的可能,这问题困扰了我那么长时间。我不知道罪犯如今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我控制不住要把他找出来的欲望,虽然按照法律规定他已避免了被惩罚的可能。而我却希望能找到他,这只能是向人们表明我的徒劳无益的胜利,或许凶手自己并不明白这一点,只要我不暴露我的真实身份。因为凶手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它并不一定了解法律。

被一种好奇和一心想要报仇的欲望驱使着,我从海里欧彼里斯出发直奔开罗老城,我发现塞德巷依然如故,还是原来的老式的房屋,咖啡馆也还在原来的拐角处。除了店主的面容,很难看出有任何变化。

阿比杜.马瓦西比几年以前已经不再去那家咖啡馆了,所以我直接敲了一下他家的门,径直推门进了他家,他目瞪口呆地接待了我。他的视力变得非常的弱,已经认不出我了。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长长的连鬓胡须从白色的室内便帽的帽檐下伸了出来。

“你已不认得我了吧?”我说。

他疑惑地伸出了双手。

“但是你一定不会忘记亚拉.奥-戴.奥-夸希里教授的凶杀案吧?”

他模糊的双眼里闪出了一点亮光,警惕地皱起了双眉。

“我就是那个调查人员,我们俩现在都已经老得多了。”他的嘴唇动了几下,含糊的咕哝了句我不能理解的什么话,虽然我已经读懂了他面部的悲苦表情。

“终于,”我自信的说,“真相大白了,众所周知,你就是凶手。”他惊得双眼睁得老大,但是一句话也没说,他用了极大的力气要抬起脚,但是很快又向后倒在了躺椅上,他把头靠在墙上,双腿伸了开来。由于肌肉的收缩,他的脸变成了土灰色。他张开口,也许想要说什么而终究也没说出来。然后,他放弃了某种不可见的努力,把头倒在了肩上。我吓得大声叫道:“不要怕,你本应受的惩罚时效已经过了,我刚才的话只是闹着玩的……”

但是,他已经拱手交出了自己的灵魂。

为了实现无益的胜利而进行的工作,却使我又一次遭受了新的挫折,我永远失去了内心的平静,从此将时时叩问自己:“我难道不也是个凶手吗?”

附作者简介:

纳吉布.玛福兹(Naguib  Mahfouz)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长期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流的作家,出生于1911年,是开罗老城区一位商人的儿子,在开罗大学研读了哲学。他的作品有历史小说和描写埃及当代生活的小说,他通常爱写关于开罗中产阶级部分人们的生活。他的作品的翻译者丹尼斯.约翰逊-戴维斯(Denys Johnson-Davies)1922年出生于加拿大,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学位。他还担任阿拉伯海湾广播电台的总监和有资格出席伦敦高级法院的律师。

附录:

12年前,Naguib Mahfouz因文字遇刺身受重创。12年后的7月,他在家里摔伤头部,并因肾病、肺炎等疾病加重住院治疗。据报道,8月30日清晨,他的妻子曾在他耳边轻声说话,Naguib Mahfouz面带微笑并点着头。

1988年,Naguib Mahfouz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人们给予他的评价是“他是中东地区最高雅最值得尊重的作家,并且为宗教宽容发出强烈的声音”。

1994年,因坚持宗教宽容Naguib Mahfouz遇刺。刺客认为他的作品是对伊斯兰世界的不敬。当时Mahfouz已经82岁。虽然得以幸存,但握笔困难。

2005年,NaguibMahfouz出版最后的作品短篇小说集《第七个天堂》。“我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相信等我死后,将有好事发生。”

2006年8月30日早晨,埃及作家Naguib Mahfouz去世。

Naguib Mahfouz留下60余部作品,对于埃及来说,它们是来自痛苦、美、死亡和重生的记忆,每一行每一句都隐含着一个老人悲悯亲切的笑容。 (摘自: 刘媛 blog搬新家了 (Paris) )

埃及作家纳吉布-马赫福兹(Naguib Mahfouz). 获奖理由: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代表作有:著名家族小说“三街”(《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和《道路》、《平民史诗》等……

(摘自新闻背景:近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

翻译者简介

罗金佑,网名红河,1942年出生于陕西蓝田县,1962~1967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学习,1968~2002年在西安骊山汽车厂(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02厂)工作至退休,高级机械工程师。业余爱好读书,写作,特别喜爱阅读并翻译英文短篇小说,但由于国内可以发表小说译作的媒体太少,加之笔者以为其笔拙识浅智短,尽管累计写作达600万字,但发表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的散文、小说、幽默故事和短篇小说译作仅约10万余字。尽管如此,其依然笔耕不惰,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邓汉章

策  划:李书忠 路 庆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观云听涛   王茹萍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吴亚妮 唐桂英 谢 雷

     水云天 余 晨 米兰花

     心 语 毕廷娟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大漠孤雁  刘旭平

     秋日私语 谭文群

本期编辑:米兰花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