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司刘月霞解读实验区课改“五环节”
环节一:落实课程建设方案
在高中新课改过程中,学校建立落实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是最首先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纵横交错,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包括教师资源、学校硬件设备、课程资源等。刘月霞认为,学校必须本着“因校制宜、实事求是、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的基本原则,做好课程方案的科学统筹,除了保证开设必修课程模块以外,还应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实验先锋:深圳育才中学
关键词:课程超市
操作模式:
在正式课程(必修课)之外,深圳育才中学开设心理修养、时事论坛、英语戏剧表演等丰富多样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课,从而形成“课程超市,学生自助”的模式。如《青春读书课》这一课程就成了该校的品牌项目。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还专门成立了课外语文教育专题组,以《青春读书课》系列丛书为研究起点,推广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理念。
环节二: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新课改实施以后,学校将根据学科、学生、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一系列的选修课程。既有必修,又有选修,这无疑给学校的选课制度提出了一个新难题。
那么,如何才能既保证学生方便快捷地选到自己中意的课程,同时又保证学校管理有条不紊呢?刘月霞建议:学校应该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机制。在进行正式选课前,学校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公布课程设置说明、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建立网络选课平台等,另外还应对老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相应的选课指导。
实验先锋:深圳中学
关键词:课程连排、辅导中心、导师制、学长团
操作模式:
该校使用了“课程连排”制度,使得学生的流动相对减少,有利于学校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学校管理的实施。同时,深圳中学还实行“辅导中心+导师”模式:辅导员制就是专职班主任,不上文化课。辅导中心加导师,导师每人带25个学生,学生的一切活动,包括选课,都由这个团队指导完成。另外还有一个学长团,用来引导低年级学生。
环节三:开好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通过研习性学习这样一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们在过程中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意义。因此,刘月霞建议各学校,要充分创造条件,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确对学校的人力和财力都提出了考验,但是学校可以想办法克服并解决困难。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力所能及地开设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实验先锋:海南华侨中学
关键词:全员参与、结合实际、内容广泛
操作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该校的一个“重头戏”,学校全员参与,共设有230多项课题组,老师和学生各展所能,共同寻找并研究解决问题。该校的实践活动涉及内容广泛,都是结合本地区实际而进行的,其中包括水污染、流行饰品、二战武器、中日关系等等。学校非常注重活动的过程以及过程当中老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一旦活动有所成果,就会在校园网络上公开展示,以此鼓励学生。
环节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要推进教学改革,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刘月霞充分肯定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她解释说,学校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基地,成为一个积极的学习型组织。此外,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成为教学研究者,结合平日里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研究成为教师的各种专业素质。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新课改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挑战。
实验先锋:广东乳源高中
关键词:集体研究、技能比赛、网络平台
操作模式:
学校创造一切条件为教师提供教科研条件,学校老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研究和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此外,学校还时常组织教师技能比赛,以促进教师不断进步。在学校老师还经常通过网络、报刊等平台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去适应新课改。
环节五: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体制改革是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究竟该如何进行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呢?新课程实施以后,成绩的好坏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也将成为评价学生素质的标准。综合素质评定,是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等各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实验先锋:银川一中
关键词:“三位一体”(评价报告单、成长记录袋、素质评价标准)
操作模式: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学校对学生实行“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评价。该评价体系是由《银川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银川一中学生成长记录袋》和《银川一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定标准》有机结合而成。其中报告单是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学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成长记录袋是能够表现学生成长过程的典型素材(包括成果展示、成长记录)的呈现;评定标准则全面鉴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本报记者 冉阳
关键词:
模块
在传统的教材中,注重的是单元,强调的是单元内的知识联系;而在新课改中,模块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单元,是各学科的基本构建单位,注重的是知识的横向整合和联系。也就是说,模块把原来的条形结构变成模块结构,每个模块既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既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又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总之,模块整合了相关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以语文为例,必修部分有五个模块,形成了一个语文学习的综合体系。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开发能力,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结合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进行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重大,不但提高了课程在各学校的适应性,还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丰富了国家课程。同时,校本课程还满足了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改提倡研习性学习,即综合实践活动。三年共计15学分。综合实践活动设置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学生每学年必须要参加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2个学分。三年内,学生要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相关证明,获得2个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