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田耘:【看忙罢】(散文)
看 忙 罢
作者:田耘
“看忙罢”,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是说每年的农历五六月间,累人的夏收、夏播忙完了,人们可以暂时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带上用新麦子磨出的面粉蒸的“油包子”走亲访友。其实这是农人奔走相告庆贺麦收的一种形式,何时兴起不详。它虽比不上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那样隆重,但也是民间流传很久约定俗成的重要活动,人们都会认真对待。
“看忙罢”,主要指家庭主妇们回娘家看父母,同时与兄弟姊妹们聚一聚这一过程。如果谁家主妇因故去不了,则由子女们来完成,素有“女回娘家,儿走舅家”一说。姊妹间也可以“看忙罢”。一般都是小看大,晚辈看长辈。
提起“看忙罢”,不得不说“油包子”,这是“看忙罢”必带的礼物。它的制作和蒸馒头一样,提前用酵面把面发好,放些食用碱面(根据发面的量而定),揉匀,做成面剂子备用;再给一只碗里盛些干面粉,可以是麦子面粉,也可以是杂粮面粉,放适量调和面儿和盐,拌匀,然后把烧热的植物油倒进去,用筷子搅好即成包子馅儿。所用植物油最好是菜籽油,味道鲜。也可用其他植物油或动物油。我小时候家乡连年闹旱灾,收成不好,乡亲们多用生产队榨的棉花籽油做馅儿,能吃到菜籽油馅儿的包子,那是奢望。最后就是揉面剂包包子了,这个过程比较简单,但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巧媳妇蒸出来的包子白白胖胖,顶上拧成一朵花儿,像工艺品,让人馋涎欲滴;拙婆娘蒸出来的包子只比馒头多了几道褶儿,没眉没眼,但很结实(面没发好),乡亲们戏称“能解放台湾!”不管好看不好看,都是一片孝心,其中凝结着亲人们的真情与汗水,都值得点赞。
“看忙罢”,至少要拿十个大油包子,娘家如果人多可适当多拿几个。年景好或家境好的,再买几个大“枣儿粽子”带上。我记得县南乡习村有个老头儿,人称“习村老汉”,我们叫“粽子爷”,做的粽子特别好吃,经常来我们村卖,卖了好多年。如果是“忙罢”了,他会带更多,五个大粽子卖一块钱。如果没钱买,可用麦子换。他有一个木制的“升子”(过去农村用的一种量具,外形像斗),可装三斤麦子,换五个大粽子。一年看一次“忙罢”,谁也不愿意太穷气了!作为娘家,也不会亏待女儿和外孙,一般也会用新麦子面粉蒸酿皮,或摊煎饼,或擀臊子面,再炒一大碟鸡蛋来招待,另给外孙有小零食。“油包子”也不会全留下,剩几个让女儿带回去,希望女儿家“年年有余”。
那时候,我们小孩子家特别盼望“看忙罢”,因为能吃上新麦子面做的窜香窜香的“油包子”和又香又甜的“枣儿粽子”,还能去外婆家蹭些吃货把嘴“敬一敬”。
现在的家乡富裕了,“油包子”、“枣儿粽子”不再是“看忙罢”的奢侈品,也不可能让人望眼欲穿地等上半年才吃一回。一年四季,啥时想吃都能吃到。每一次回老家,我都要吃菜籽油馅儿的“油包子”,走时再买好多带回来,或自家吃,或送同事和朋友。老家如果有亲戚来,也忘不了带些“油包子”。百吃不厌的“油包子”,是游子们对家乡永远的印象和思念。
本文插图来自网络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
田耘(本名:晁海燕),长安居客,退休教师。一个文学路上的起步者,喜欢闲读,爱好写作,有作品散见于地方报纸(副刊)和网络杂志。有获奖。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
秦
文
学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本期责任编辑:徐萱波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