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中风(脑梗,脑出血)】

中风

中风又称卒中,是在人体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多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发,以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临床以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不语或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证,并具有发病急剧、变化快,善行数变的风邪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西医的脑血管疾病,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均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诊断依据

1、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眼歪斜为主证。

2、常伴有头痛,眩晕,瞳孔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如素有头痛、眩晕、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语言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甚至昏厥。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5、结合颅脑CT,核磁共振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鉴别要点

1、病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自行苏醒,醒如常人,多伴有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四肢僵直,两手握拳,双目上视,小便失禁,一般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

2、厥病神昏时间短暂,常伴有四肢厥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一般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中风特有的症状。

3、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为主证,发病后可出现神昏,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中风见症。

4、痿病多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为多见,起病时无神昏。

5、口僻以口眼歪斜,目不能闭,口角流涎为主证,但无肢体偏瘫,半身麻木,神昏等症状。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病期:发病4周以内为急性期;发病4周以上至半年内为恢复期;发病半年以上为后遗症期。

(2)辨轻重:偏身麻木或一侧手足麻木,或一侧肢体力弱,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者为中络;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而无神志昏蒙者为中经;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者为中腑;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为中脏。临床上多按有无神志昏蒙而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2大类证候,中经络者病轻,中脏腑者病重。

(3)辨闭脱:凡见神昏或恍惚,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拘紧为闭证;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舌质红绛,脉弦滑数为阳闭;兼见面白唇黯,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舌质淡暗,脉滑缓为阴闭。神志昏愦,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脉虚弱无力或脉微欲绝属脱证。

(4)辨病性:中风的病性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以内风、痰浊、瘀血、邪热为标。急性期,多以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表现为气阴两虚,阳气衰微。

2、治疗原则中风急性期标实证候突出,急则治其标,治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清热化痰、化痰通腑、化痰通络、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法,恢复期多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为主,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3、应急措施中脏腑属痰热内闭清窍者,用清开灵注射液40到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到2次。中脏腑属痰湿蒙塞清窍者,以苏合香丸1到2丸鼻饲,每6到8小时1次。中脏腑属元气败脱,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闭证可刺人中、或十宣放血,脱证可灸关元、气海、神阙20分钟。

4、分证论治

(1)中经络a.肝阳暴亢,风火上扰现一过性语言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甚至昏厥。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5、结合颅脑CT,核磁共振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鉴别要点

1、病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自行苏醒,醒如常人,多伴有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四肢僵直,两手握拳,双目上视,小便失禁,一般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

2、厥病神昏时间短暂,常伴有四肢厥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一般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中风特有的症状。

3、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为主证,发病后可出现神昏,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中风见症。

4、痿病多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为多见,起病时无神昏。

5、口僻以口眼歪斜,目不能闭,口角流涎为主证,但无肢体偏瘫,半身麻木,神昏等症状。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病期:发病4周以内为急性期;发病4周以上至半年内为恢复期;发病半年以上为后遗症期。

(2)辨轻重:偏身麻木或一侧手足麻木,或一侧肢体力弱,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者为中络;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而无神志昏蒙者为中经;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者为中腑;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为中脏。临床上多按有无神志昏蒙而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2大类证候,中经络者病轻,中脏腑者病重。

(3)辨闭脱:凡见神昏或恍惚,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拘紧为闭证;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舌质红绛,脉弦滑数为阳闭;兼见面白唇黯,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舌质淡暗,脉滑缓为阴闭。神志昏愦,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脉虚弱无力或脉微欲绝属脱证。

(4)辨病性:中风的病性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以内风、痰浊、瘀血、邪热为标。急性期,多以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表现为气阴两虚,阳气衰微。

2、治疗原则中风急性期标实证候突出,急则治其标,治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清热化痰、化痰通腑、化痰通络、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法,恢复期多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为主,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3、应急措施中脏腑属痰热内闭清窍者,用清开灵注射液40到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到2次。中脏腑属痰湿蒙塞清窍者,以苏合香丸1到2丸鼻饲,每6到8小时1次。中脏腑属元气败脱,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闭证可刺人中、或十宣放血,脱证可灸关元、气海、神阙20分钟。

4、分证论治

(1)中经络

a.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眼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绛,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泻火,通络熄风。

【方药】首先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到2次,10到14天为1个疗程。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10g,钩藤30g,菊花10g,夏枯草30g,赤芍10g,生石决明30g,黄芩10g,杜仲10g,桑寄生30g,栀子10g,珍珠母30g,丹皮15g,怀牛膝10g。

b.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钭,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方药】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到2次。方用化痰通络饮。药用天麻、法半夏、生白术各10g,茯苓15g,天竺黄10g,胆南星6g,丹参30g,香附15g,酒大黄5g。

c.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眼歪钭,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甚至几日不解,头晕目眩,咳嗽或痰多,舌质黯红或黯淡,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首先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到2次。方用瓜蒌承气汤加减。药用生大黄10g(后下),芒硝10g,瓜蒌30g,胆南星10g,丹参30g,天竺黄10g。

d.气虚血瘀

【证候】半身不遂,口眼歪钭,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可选用血栓心脉宁胶囊,每次4粒,1日3次;复方丹参注射液10到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到50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云南灯盏花注射液6到12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到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脉络宁注射液10到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到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炙黄芪30到60g,川芎5g,当归、红花、桃仁、赤芍、地龙各10g。

e.阴虚风动

【证候】半身不遂,口眼歪钭,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黯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药用牛膝10g,生赫石、生龙骨、生牡蛎各30g,龟板10g,白芍20g,玄参15g,天冬10g,菊花15g,天麻10g,钩藤30g,甘草6g。

(2)中脏腑

a.风火上扰清窍

【证候】神志恍惚迷蒙,半身不遂,平时多有眩晕、麻木之症,肢体强痉拘急,颜面潮红,便干便秘,舌质红绛,苔黄腻而干,脉弦滑大数。

【治法】清热熄风,开窍醒神。

【方药】首先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到2次。方用羚羊角汤加减。药用羚羊角粉(分冲)1g,龟板10g,生地黄30g,丹皮10g,白芍20g,蝉衣6g,石决明30g,菊花、夏枯草、薄荷、川牛膝各10g。

b.痰湿蒙塞清窍

【证候】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黯,痰涎壅盛,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苏合香丸灌服或鼻饲,每次1到2丸,1日3到4次。方用涤痰汤加减。药用石菖蒲10g,制半夏10g,陈皮6g,茯苓20g,远志10g,枳实10g,胆南星6g,竹茹10g,甘草6g。

c.痰热内闭清窍

【证候】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起病急骤,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躁扰不宁,甚至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黄而干,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祛瘀开窍。

【方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2到3次。安宫牛黄丸1到2丸,6到8小时灌服或鼻饲1次。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药用羚羊角粉1g(分冲),钩藤、半夏、夏枯草、竹茹、天竺黄、石菖蒲、丹皮、远志各10g,珍珠母0.6g(分冲)。

d.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证候】突然神昏或昏愦,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卷囊缩,目合口开,气息低微,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微或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回阳,救逆固脱。

【方药】急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10%到2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注射,15分钟1次,直至厥脱恢复。方以参附汤加减。药用人参、附子、生甘草、五味子各10g。

5、针灸疗法

(1)取穴:常针对主证和辨证分型采取主证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的原则选穴。a.主证取穴: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者,组方可分有2组:a.组穴为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b.组穴为肩髃、肩贞、阳池、后溪、风市、手三里、白环俞、委中、解溪等;口眼歪斜者取下关、地仓、颊车、合谷;语言不利者取哑门、廉泉、通里、翳风等穴。

b.辨证选穴:风痰火亢者取穴百会、风池、合谷、太冲、三阴交、四神聪(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风痰瘀阻者取穴百会、风池、中脘、足三里、丰隆、血海;痰热腑实者取穴曲池、合谷、中脘、大横、支沟;气虚血瘀者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脾俞、膈俞;阴虚风动者取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心俞、肾俞、照海、太溪、涌泉;风火上扰者取穴劳宫、涌泉;痰湿蒙神者取穴人中、承浆、劳宫、涌泉、中脘、气海、足三里、丰隆,痰热蒙神者取穴风府、气海、足三里、丰隆、公孙。c.急症取穴:闭证取穴百会、四神聪放血,或手足十二井穴放血,及人中、合谷、太冲,脱证取穴神阙(灸)、关元(灸)、百会、素髎、内关、足三里。

(2)刺灸法:一般在初期可单刺患侧,多用泻法,恢复期、后遗症期因病程较久,故针刺当用补法,同时健侧、患侧或分组交替针刺,或双侧同刺,在取得针感后,多采用捻转补泻法,留针15到20分钟,每5分钟捻转运针1次,加强针感。急性期可每日1次,恢复期、后遗症期隔日1次为宜。12次为1个疗程。

6、推拿疗法

头面颈项部: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顶端,以指按印堂,然后开天门,分阴阳起手;指按揉、大鱼际揉、小鱼际前额,分推前额;捏拿眉弓部的攒竹、鱼腰、丝竹空及上眼睑,分抹上眼睑;一指禅推或按揉眼眶7穴,再从迎香起,经巨、颧、下关、上关至耳前穴;分推眼眶至太阳穴,再指2揉1按加指振太阳穴;从承浆、地仓、人中、迎香分别推抹至颊车及耳前3穴;指按压、扫散、五指拿项、指叩击头部3经(督脉、膀胱经和胆经);按揉风池、捏拿颈肌,可双手交替操作,按揉大杼、肩井。上肢部:患者仰卧位,医者站立在体侧,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下,以掌按揉肩及上肢起手;三角肌部分用掌指关节或掌背,上肢外侧用小鱼际;一指禅推或指按揉上肢穴位,如肩、臂臑、天府、侠白、手五里、肘部6穴、手三里、孔最、支沟、间使、内关、外关、腕部6穴、合谷、内劳宫;捏拿、拉推、击拍上肢外侧、搓抖上肢;患肢上举,轻轻按揉上肢内侧;按压极泉1分钟,然后放开,使上肢有一股暖流向手指端上涌;用小鱼际上肢,按揉上肢穴位从极泉,经少海、到大陵、内劳宫;捏拿、拉推、击拍上肢内侧、搓抖上肢;然后,患者上肢上举,弹拨手阴经、阳经,搓抖上肢;按揉阳池,然后分推至阳溪、阳谷;按揉、捻搓、摇扳牵手指,指击八邪穴,合掌击掌根;推擦抓握手指,上推至内关穴,然后突然放松,让患者有一股热流往手指端上涌。腰背及下肢部:患者仰卧位,医者站立其旁,以掌按揉腰背部起手;法施于肩背及腰骶部,反复操作,力量要深透;用拇指、掌进行按揉、推挤、弹拨等手法,反复操作于肩胛骨周围,重点是肩胛冈上的肩中俞、肩外俞、曲垣、秉风、巨骨、天髎等穴;在腰背部用拇指和掌根进行按揉、推挤、弹拨、捏拿等手法;在整个腰背部进行击拍、推擦等方法;改患者为健侧卧位,患肢屈髋屈膝位,在患膝下垫一软枕,在臀部及下肢大腿外侧、前侧、后侧,下肢小腿外侧进行掌背法,反复操作;在下肢用按揉、推挤、弹拨、捏拿、击拍、摇扳等手法,反复操作;在腰部进行后伸摇扳或侧卧位进行斜扳法结束。

7、外治法

(1)九藤饮加减:鸡血藤15g,络石藤、海风藤、石南藤、三棱、莪术、防己各10g,透骨草15g,桑枝30g,草红花10g,煎汤外洗患肢,每日1到2次。

(2)元通络液:川乌、当归、川芎各10g,桑枝30g,用水浸30分钟,煎煮40分钟,将患肢浸泡溶液中外洗,每日1到2次。

(3)手足挛缩外洗方:槐枝、柳枝、楮枝、茄枝、白艾各50g,水煎,浸泡手足至腕踝以上,每次10到20分钟,1日3到4次。并应避风寒。

(0)

相关推荐

  • 中医看中风,从病因病机说起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此病多发于中年以上,好发于冬春季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病. 中风发生突然,起病急骤,临床见症不一,亦称为"卒中&qu ...

  • 中内第17天——中风、痴呆

    第三节.中风
[定义]中风,又称卒中,是以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甚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故名中风.中风发病率高.病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中风】

    中风 一.概念 中风是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中风急性期是指发病后2周以内,中脏腑者最长可至1个月:恢复期是指发病2周或1个月至半年内:后遗症期系发病半年以上者.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颈椎病】

    颈椎病 一.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急.慢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临床上分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崩漏】

    崩漏 一.概念 崩漏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多发生于青春期.更年期.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史,尤其要咨询以往的月经周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绝经综合征】

    绝经综合征 一.概念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殖年龄过渡到无生殖能力年龄的阶段,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暴盲】

    暴盲 暴盲是由视衣目系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视力急骤下降或失明的内障眼病.多见于西医的许多急性视力障碍性眼底病,主要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出血和急性视神经炎等.属眼科急症之一,对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是因津液输布失调或血溢络外,导致患眼视正直之物如弯曲之状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黄斑部疾病.系临床上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多见于20到45岁的青壮年健康男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云雾移睛(眼科)】

    云雾移睛 云雾移睛是因神膏为邪所乘,浑浊不清所致,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甚者视物昏蒙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玻璃体浑浊.本证可由多种内障眼疾引起,病因复杂,涉及面广,预后随内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圆翳内障(眼科)】

    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是因高年体弱,精气日衰,目失涵养所致晶珠浑浊,视力渐降,最终瞳神内呈圆形银白色翳障,视力障碍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老年性白内障.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呈双侧性,但两眼的发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喘证】

    喘证 一.概念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证.西医学的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