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名人这么多,此人何德何能位居第一,还被称为“东林党魁”?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末东林党是一股极其强大的政治势力,他们自成一派,在朝廷内外到处安插“自己人”,大有尾大不掉之势。从万历晚期起,就已经有东林党人(叶向高)开始担任首辅,其它部科官员更是数不胜数,到了天启时期,这位明里天天研究木工,而实际上深谙朝政时局的皇帝开始将矛头对准了东林党,大太监魏忠贤就是他手中打压东林党的一个“王牌”急先锋,于是一场针对东林党人“血雨腥风”的政治风暴就这么开始了。
要打压东林党,首先必须得列出一个名单,不然就很容易误伤(当时除了东林党以外,还有浙党、楚党、齐党、昆党等等)其他人,为此魏忠贤指使他的“同党”左副都御史王绍徽仿照《水浒传》中的模式列出东林党骨干人员一百零八人,并将其编成一本《东林点将录》,其中几乎包含了当时所有的东林党主力干将,具体名单这里就不详细列出了,有兴趣的可以到网上查找一下。有意思的是,为我们熟知的东林党人杨涟仅仅排在第十位(相当于水浒中的大刀关胜)、左光斗排在第十一位(相当于水浒中的豹子头林冲)、孙承宗排在第三十五位(相当于水浒中的出林龙邹渊),钱谦益排在第四十四位(相当于水浒中的浪子燕青),说了这么多名字,可能有人会很好奇这排第一位的到底是哪位大神?其答案就是被“阉党”们称为“托塔天王”的李三才。那么问题来了,连资深首辅叶向高都屈居第二(相当于水浒中的及时雨宋江),这位李三才到底是何方神圣,又有何德何能排在众多东林党名人之前,成为“阉党”眼中的东林党之首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认识一下这位传奇的“东林党魁”。
李三才,字道甫,号修吾,祖籍陕西,他本来是朝廷的户部郎中,由于抗旨为同僚魏允贞辩白而被贬为东昌推官(掌理刑名),之后又调任南京礼部郎中,再后来又改任右佥都御史,专门负责总管全国漕运,同时兼任凤阳、淮阳等地的巡抚。和其它老老实实当官的不一样,他最喜欢的就是给皇帝上奏章提建议(甚至夸苦皇帝),因为当时万历皇帝派太监在全国各地征收“矿税”,弄得民怨沸腾,李三才就此屡次上书建议废除“矿税”,一会说老百姓们都已经活不下去了,到处都是造反的人,连监狱都关不下;一会又说皇宫里就差黄金没有遍地,珠宝没有堆成山,可老百姓却吃不饱饭,官员们都纷纷罢官回家。对此万历皇帝虽然只是对这些“危言耸听”的言论毫不理睬,但也看出来此人有点“哗众取宠”的嫌疑。
在淮阳等地担任地方官时,李三才与东林党顾宪成等人交往甚厚,受到东林党求真务实等思想的影响,他也颇有政绩,在任期间沉重地打击了贪腐骄横的矿监陈增及其亲信程守训,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史书上记载他“在淮久,以折税监得民心”,并由此得以升任户部尚书。万历三十八年,由于内阁出现空缺,李三才入阁的呼声很高,可惜官场有一句话叫做“誉之者日隆,毁之者日盛”,于是反对他的人纷纷群起而弹劾他“大奸似忠,大诈似直”,并列举他“贪、伪、险、横”四大罪状。
在此关键时刻,与之交好的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亲自出马为他辩白,在力挺李三才的同时,还列举其“德、能、勤、绩”四大优点。为此,朝廷官员分成了两派,一派是非东林党人的各种弹劾,一派是东林党人的各种力争,从而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争论,这也是东林党人在历史上的第一次“集体露面”。一时间,两方争辩不休,持续时间长达数月之久,连皇帝也难以分辨是非黑白,这期间,不堪忍受天天处于“风口浪尖”的李三才一连上了十五道奏疏请求辞职,皇帝却也不予置否,后来他干脆自作主张,卸任以后一走了之(还好皇帝最终没有怪罪)。直到天启时期,他才被再度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只是未及上任就去世了。
其实,李三才是不是真正的东林党一直都尚存争论,但这些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整个东林党都在为他辩护,这就相当于已经给他下了定论。在《东林点将录》名单出来时,李三才虽然已经过世,但他毕竟是引发东林党大规模党争的历史第一人,而且还差点进入内阁,资历和声望都摆在那里,所以魏忠贤等人将其列为“东林党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我们再回头想一想,假设水浒传中座次重排的话,那位最先去世的“托塔天王”晁盖也应该排在第一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