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一定及时弥补小漏洞,因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总是不起眼,却能蕴藏着巨大的破坏力,最后导致巨大而又危险的事件发生,以上其实就是破窗理论的延伸。破窗理论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杜绝破窗效应?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破窗理论又称破窗效应,是犯罪学中的一个著名理论,该理论由英国学者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并发表于学术周刊上。破窗效应一般是指,如果一辆汽车被完好无损地放在某处,它将会十分安全,可一旦它的窗户被砸坏,则接下来汽车将会被砸毁甚至被偷走。其本质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会诱使人们仿效,继而变得更加变本加厉。
古人曾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说法,其实也是在变相地提到破窗理论,提高人们防微杜渐的意识。古代是否存在破窗效应的案例呢?当然有,我们现在就来看看:
一、年羹尧
年羹尧是雍正时期著名的权臣,他曾在西北战场立下大功,手中握有军政大权,连雍正皇帝都让他三分。然而年羹尧却也因此自侍功高,不将雍正皇帝放在眼里,话里话外透着一股狂傲。
当雍正皇帝处理年羹尧时,年甚至还想靠着手中的权力实施兵变。然而在雍正皇帝的软硬兼施下,有一位对峙的士兵主动卸掉了甲胄,继而导致一大批士兵纷纷跟着卸甲。年羹尧就此只能束手就擒,成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
二、荆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相信是所有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荆轲身为燕太子丹的幕僚,感念于对方对自己的恩德,随即决定以死报效国家。他对刺秦计划作出了详细周密的安排,无论是燕国督亢地图,还是樊於期的人头,亦或是藏在图中的匕首,都让其具备了杀死秦王的条件。
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荆轲抽出匕首刺向秦王的一刹那,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匕首长度完全不够,只能勉强刺到秦王的衣袖。正是如此一个看似细微的弱点,最终令刺秦计划完全失败,荆轲也只能饮恨而死。假如荆轲能够预先预知到这个问题,将匕首长度增加,恐怕历史会就此改写。
三、陈新甲
陈新甲是崇祯皇帝的心腹重臣,在李自成造反之际,崇祯皇帝无力对抗,只能秘密与清军议和,并将此事由陈新甲甄办。然而当陈新甲将公函置于案上后,其家童误以为是塘报,便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导致事起泄露,令朝廷群臣一片哗然。
崇祯帝知道泄密顿时十分恼火,当即颁发一道严厉的圣旨批评陈新甲,并将罪责一股脑全部推到他的身上。可怜陈新甲一心为国,却最终成为了背黑锅的罪臣,成为政治斗争的冤死之鬼。小小的书童,本是一个不起眼的人,却因为他的出现,影响了整个明王朝的命运,破窗效应实在是可怕。
四、西夏鸽子
西夏与北宋历来是冤家对头,两国之间经常发生血战。1041年,宋军与西夏军作战,西夏军在好水川周围设下重重埋伏,并在好水川里用泥土做成了笼子,将一大群鸽子养在里面。宋军不知是计,听到泥笼子里面扑腾,觉得很奇怪,于是拍开泥笼子,导致鸽子纷纷飞出来。
天空上成群的鸽子,无异于是为西夏军提供了进攻的信号,他们随即包围过来,将宋军击败。小小的鸽子,能够导致宋军数万人惨死,它们不仅是“信号弹”,更是可怕的“催命弹”。
五、西北军
民国时期,军阀之中的西北军素来以彪悍著称,他们刀法出众且配有快枪,是战场中素质极高的部队。然而在直奉战争中,西北军却遇到了可怕的对手——奉军坦克。奉军在法国高价购买了六辆诺FT-17轻型坦克,它们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将西北军的血肉之躯碾成肉泥。
不过西北军很快便发现了坦克的弱点,在钢铁包裹的身躯之中,诺FT-17轻型坦克有一处瞭望孔,它无疑是该坦克最脆弱的地方。为此,西北军特意找来数支鸟枪,只一枪就能打进坦克的瞭望孔,飞溅的强杀就能将坦克驾驶员击毙。靠着这种方法,庞大而又恐怖的坦克只能成为了活靶子,令东北军顿时损失惨重。
小小的漏洞与疏忽,足以影响大局,古人云“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并无道理,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的计划,只有加倍完善的态度,破窗效应不可怕,最可怕的还是“破窗心理”。
参考资料:《民国军阀档案》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杨帆
《崇祯皇帝》花文出版社 作者 姚雪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