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朴门设计我们的身体,会更加健康吗?

朴自然与您相伴的【2242】天

朴门实际上是一门“满足需求”的设计学科,但大多数的方式并不直接—— 我们将朴门当作指导来打造身边的地块系统。不过想象一下,我们可以直接将朴门思维“直接”运用到身体上,像照顾地球一样照顾它吗?
看过一个有趣的说法:按照分区规划设计,如果房屋是0区,那我们“真正寄居”的躯壳—— 身体就是00区。朴门讲究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共生,以身体为界线,外在系统会慢慢影响内在系统,反之亦然。对于一些朴门爱好者来说,如果暂时没有地方实施,不妨先从自己的身体开始,感受朴门的魅力。
“种植”自己
进食相当于“种植”自己,按季节进食确保每个季节摄入的养分,同我们的祖先享受或需要的一样。我们的身体是随着食物进化的,从而能够适应更多不同条件的环境,让我们在不同环境下生存的概率得到增加。
费奥纳·坎贝尔被称为“世界第一个走遍世界的女性”,于上世纪90年代用了11年徒步穿行美、澳、非、欧洲,与澳洲土著生活一段时间后,最后回到英国实践“采集生活”,并将其经验传授予人。她在《狩猎采集方式》一书中,探索了她的祖先德文土著寻觅的食物类型,及其根据季节变化穿越大陆的方法。她提到,“他们秋天吃到的食物能够增加脂肪,抵御寒冬。”
这一基因确实得以传承,不过在现代却发展成了阻碍身体健康的原因之一。我们全年都在“累积脂肪”,肥胖症患者越来越多,节食、代餐、抽脂等方式备受追捧,然而不从摄入的食物上改善,依节气“种植”,所谓一些立马见效的方法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
发挥天性
我们通常有种共识,认为我们比祖先更加长寿。然而,认真观察一下,我们付出了哪些代价?“职业病,都市病,亚健康”等概念层出不穷,解决措施也是多种多样:“超级食物”、饮食药丸、健身及各种锻炼器材......
自然的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我们可从人类学角度来看看先祖们是怎样生活的:人类的身体演变并保留下的特征能最好地适应栖息的环境,我们现在擅长的运动是先祖们必须用来生存的,是演变过程中精选出的,如行走、跑动、攀爬、游泳等活动。也许我们可以多选择这些活动,发挥人类的天性,正如朴门里所说,顺应自然,而不是对抗自然。
用尽废退
如上所述,活动形式由功能决定,但也受“使用频率”的影响。身体关节需要动作来润滑,而现代文化却是叫人“越少动越好”。起床、钻进一辆带轮子的“箱子”、坐在一个更大的“房子”里工作、下班回家、坐着看电视、玩手机、上床睡觉,这是许多人的日常生活。
虽然说会去运动或锻炼,但平均下来,大部分人很少能做到一天至少一小时的活动,往往都是“恶补性”锻炼,而这带来的受伤风险会更高。
“对称”是自然进化过程中另一个特征,让行动更加平衡、顺畅,但如今的许多活动都是“不对称”的,我们总喜欢依赖于身体的某一边。如,我常用右手,左手使用不方便,某些工具只鼓励用某一只手......长时间不对称的行动会让身体失调,从而提升受伤风险,这些伤痛又会使身体进入防护模式,如关节错位后进行修复再继续使用。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系统,它必须保持运作,就免不了在别的地方做出妥协和补偿,这些补偿带来的影响往往比简单的伤痛治愈要长久。所以,如果要重拾自然的协调之美,少受疼痛折磨,我们需要解放身体,重新去发现原始的身体设计。
多样性运动
原始人饮食(班克西涂鸦)
那么,在一天少之又少的空闲时间中,我们怎么能做足够的运动呢?关键就在运动的“多样性”。如朴门里的“珍惜多样性”,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活动调动全身的肌肉组织,让整体趋向和谐健康。
走路和跑步是做得最多的活动,攀爬或悬挂的人群相对较少。这让我想起了为什么“五禽戏”等一些模拟自然界动物的招式会变成经久不衰的养生运动,华佗曾言:“动诸关节,以求难老。”终究,自然中万物是最好的指引
去年,我从《华佗传》中读到“五禽戏”,并打算学习,后来又捡起了大学里学过的太极拳,还想着练习探戈,让身体也来学习,结果现在大部分时间还是坐在电脑面前打字,实在惭愧。不过今天一写完,倒是坚定了练习五禽戏的决心。不知你的运动习惯怎么样呢,欢迎留言分享。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有用就点一下“在看”吧
或点击左上角公众号名称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