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版VS导演剪辑版,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 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

如果说2021年最具有话题性的电影,《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其中一部,而且这种话题性说不定会在不久的未来开辟电影发行的新模式,那就是已经在其他很多行业横扫千军的粉丝经济终于开始一步步“侵入”一向以“明星+导演+制片人”为核心的电影业,不单单是粉丝喜欢看什么,电影公司就要拍什么,而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方方面面,粉丝作为买单消费的对象,并且已经慢慢开始掌控舆论的群体,势必将会享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比如剪辑。
《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现在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剧院版,豆瓣评分6.4,IMDB评分6.2,一个是导演剪辑版,豆瓣评分8.3,IMDB评分8.2,不了解底细的人肯定以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部电影,毕竟单单看片长,差别就不是一点半点嘛。剧院版全长120分钟,导演剪辑版242分钟,好家伙,多了一倍还不止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电影其实是拍了一次,故事还是那个故事,演员也是那些演员,但是具体怎么拍,最初选定的导演和制片方产生了严重到不可调和的矛盾,核心在于谁真正拥有影片最后的剪辑权。因为一部电影拍摄出来的素材是车载斗量,但是受限于院线播放时长,故事主题方向,包括明星咖位等等因素,最后呈现出的样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至于最后留下哪些,去除哪些,就看那把剪刀最后留在谁手里了。
回到《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导演扎克·施奈德 Zack Snyder最后势单力薄,胳膊拗不过大腿,华纳最后抢过了最后剪辑权,甚至连实际操刀的导演都换了,虽然对外署名还是扎克·施奈德(华纳还是底气不足啊,这个骚操作也是没准了)。但是现实是无情的,专业的人专业事情,这句话之所以有道理,背后是有无数个血淋淋的案例支撑,只不过现在又多了一个最新的受害者《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
剧院版一出,就面临着口碑和票房双双扑街的悲惨境遇,不仅被DC漫画粉问候了十八代祖宗,投资下去的真金白银眼看就要全部打水漂了,投资超过3亿美元的预算,最终仅收获6.9亿美元票房,可以说让华纳亏出翔来,成为业界内的笑柄和股东一腔怒火发泄的对象(来,让我们再给华纳高层的伤口上撒点盐,同样投资3个亿,《复仇者联盟3》全球票房20亿美元,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嘛)。
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又重新请出扎克·施奈德,陪着笑脸双手奉上大剪刀,由着导演性子,捏着鼻子,看着扎导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重新来了一遍,希望可以在DVD和在线媒体市场上捞一点是一点,最起码把面子找回来,至于里子这个就要看运气了。
好奇心宝宝比如像我特意挑了一个周末,把两部电影一口气看完,毕竟六个小时连轴转,确实是个重体力活,而且先吃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私房菜,紧跟着来了一道全靠化工品调味的路边摊,内心感觉还是很复杂的。
到底有啥区别呢?来,把四大罪状摆上来,给大伙儿看一看哈。
情节完整性, 一部好电影,首先是要有一个好故事,没有一个好故事作为基础,那么一切都是胡扯。由于是连续看了两部电影,所以印象非常深刻,荒原狼的幕后大老板被删的一干二净,原本的二把手被强行抬成了一把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内容来支撑,所以这个人物没有立起来。超人复活后的转变大概是华纳自己拉动了进度条,看上去就是瞬间完成了一百八十度变身,显得超人不像是一个有着复杂情感和内心的超人类,而更像是一个……弱智。更别说命运多舛的钢骨,直接被弱化为一个傻不拉几,只知道打砸抢烧的愣头青,比钢骨更惨的是闪电侠,在观看剧院版的时候,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会这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路变化历程完全被剪掉了。除此之外,剧院版没有把母盒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为什么荒原狼对此锲而不舍交代清楚,所以让人觉得正反双方的噼里啪啦打了半天,显得有点无厘头,更别说最后的结尾显得过于草率,要知道荒原狼只是第一波,只是第一波,只是第一波!如此简单粗暴的强行收尾,你让续集怎么拍?
人物饱满性,个人一向认为相比较于漫威,DC漫画在挖掘超级英雄的内心世界方面要高出一个段位,好吧,或许还不止一个段位。在DC的漫画体系里面,无论是蝙蝠侠还是超人,性格无疑都要更加复杂的多,准确的说,都有不为人所知的黑暗面,有的时候甚至会被负面情绪所淹没。和人们惯性思维中的高大上,光伟正比起来,似乎更加多了些人的味道,所以观众距离这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会更近一些,更加容易产生心有戚戚然的共勉以及强烈的代入感。所以漫威的电影看得爽,而DC的电影会真的看进去,原来你也会有一样的烦恼啊?《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中,无论是自我放逐,寂寞空虚冷的海王还是一面拯救世界,一面内心备受煎熬的惊奇女王,甚至在剧院版中纯粹沦为打酱油的闪电侠,其实都有着内心深处的百种纠结,千样踌躇,万般无奈,无论是并肩作战,还是单打独斗,他们都需要跨过自己内心的魔障,而不是一出场便大杀四方,全片笼罩着轰轰轰,啪啪啪,简直就和强拆违章建筑一样,人物沦为纯粹的特效载体,而没有自己的灵魂。结合前面一条,扎克·施耐德成功的把一部原本沦落为爆米花电影的作品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至少他没有侮辱观众的智商。
色彩艺术性,作为一个对于审美还算是有点追求的人,实在是太爱导演剪辑版的《正义联盟JusticeLeague》了。那种黑暗中隐隐透着一点点光明的色调,那种油画般细腻的质感,不仅给予人在美感方面的极大享受,同时和整个剧情的起伏转折完美的契合在一起,成为互为表里,相互支撑的有机结合体,因为整个故事实在谈不上是喜大普奔,无法营造出那种众人一起捧腹傻乐的氛围。再看剧院版,第一整个色调太亮了,太白了,明晃晃的辣眼睛,所有人物出场都像是开了十八级的美颜,但是问题是所有人开启的都是同一个模式,不管你是那一伙儿的,第二是不知道技术人员搞了什么鬼,一个个人物看上去像是平面模特,完全没有立体感,倒像是些纸片人,第三从整体来看,如果我们把色彩,音乐等等融合在一起来评估,剧院版最大的缺陷在于丧失了那种高级感,整部片子变得廉价而俗气,就像是贴满了水钻的iphone手机一样,骨子里透漏出一种俗不可耐的小家子气。就用许知远那句名言来送给华纳吧,审美的偏狭是一种智力的缺陷。
特效技术性,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特效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把观众从家里拽到电影院的不二法宝,要知道很多效果是目前家庭影院无法实现的,不是谁家都有钱去搞一个IMAX的。不过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所有的技术手段都是为了电影情节本身而服务的。当电影情节本身已经被各种场外因素搞得支离破碎之时,技术手段如何调整就变得异常棘手。这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像剧院版《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观影之时会发现很多特效原本应该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的,这样才有一部大片应有的气势,但是由于情节的缺失,特效动作也随之被相应的切断了,好比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上突然架起了一座又一座大坝,流畅的画面变成了一截一截的片段,那种感觉不像是在看电影,而像是在看PPT,观众心里有多憋屈,可想而知了。如果一定要找补救措施,那么只能委托技术团队重新打磨,特别是在两端被强行剪裁的剧情接口处,无疑需要特定的技术处理,使得转折显得不是那么生硬,让过渡之处尽量平滑柔顺一些。不过显然,那个时候的华纳高层已经阵脚大乱,完全顾不上这些在他们眼里看来枝梢末节的地方,所以一锅夹生饭就这么端给观众了,既然如此,臭鸡蛋和烂番茄不丢给你,丢给谁呢?
吐槽了这么多导演剪辑版碾压剧院版的种种不是,说一条导演剪辑版的短板吧。
 
只有一条,片长。
242分钟,光是电影本身就已经四个小时,对于主要商业渠道院线来说,这是完全没法操作的,就算是家庭媒体播放,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够一口气看完,或者有多少人看一样片长,就只能无奈的放弃了,毕竟四个小时实在是太长了。
这是导演应该和后期制作团队,包括投资人,制片方在电影开拍前就想好的问题,要么直接拆成三部曲,要么从一开始就做减法,而不是等到已经拍的七七八八了,才发现这里还藏着如此巨大的定时炸弹,不仅没有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相反倒是破罐子破摔,强行土法上马,直接硬来的后果便是两败俱伤。华纳肯定是大亏特亏,既亏钱又丢人,扎克·施耐德虽然借着粉丝的网络支持,暂时小小的扳回了一城,可是未来前景如何,恐怕不容乐观。
作为影迷,我们只是想看一部完整的好电影而已,就这么简单的要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