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云南往事:苦行孤旅(一)。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雪山到峡谷,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的故事。
让时光倒流100年,透过镜头,透过一些故事,你或许会看到尘蒙岁月中有别于教科书的历史,历史的碎片就是故事。
时至今日,云南众多民族还保留着一些原始的习俗。在不少的村寨,你还可以看到各种古老的祭祀仪式。换个维度看云南,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云南。
这是一个探险家,一个现代版徐霞客的苦行孤旅故事,也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你或许可以把这个故事当成“荒野大镖客”。如果你觉得故事长,那或许是你的酒不够。
1936年2月3日,有一架“昆明号”飞机,从昆明起飞,飞越丽江玉龙雪山。当飞机靠近玉龙雪山时候,飞机与玉龙雪山平行,飞机翅膀几乎要拍到雪山的峭壁。
“可见山顶积着厚厚的雪,整个雪山犹如沉睡的巨龙漂浮在大气中,被纯洁的白雪笼罩着,峥嵘峭壁,肃穆直插蓝天,飘逸绝伦,众多小山脉紧紧的围绕着它,就像一群孩子围绕着母亲”。
指挥这架飞机的人,心潮起伏,得意忘形。他终于从上帝之眼目睹了他生活了15年的土地,完全不顾自己有坠机的危险。
“我决定飞行穿过这个峡谷,在个足够的高度,使我能对这个大峡谷和周围的山有一个鸟瞰”。
飞越丽江玉龙雪山后,飞机又改变航向飞往虎跳峡。
飞越虎跳峡时,“飞机被风刮得和山壁非常接近,可怕的金沙江似乎要张口把我们吞噬。风猛烈得怕人,我们的两边有冰盖着的山峰,绝壁也把我们包围起来。3658米的下面奔流着金沙江。我们似乎是被关在巨岩的监狱和它最深的阴影里。”
“峡谷里不同气流形成的风,把飞机吹的和大海中颠簸的帆船一样,有时候垂直降落,需要不断的加大油门才能拉升高度。飞机倾徐、颠簸,不由自主的忽升忽降,伟大而静谧的山谷,似乎在轻蔑的嘲笑,看着这脆弱的飞机在怀里蠕动”
飞机一次又一次地被吸进虎跳峡,又一次又一次地被吐出来。飞机在暴风中像纸张一样震动着,狂风把飞机吹向哈巴雪山主峰。
“我真害怕飞机翅膀,撞到盖着冰雪的峭壁”。
这何止近乎疯狂,简直就是疯狂。冒着坠机的危险,这样的飞行有特殊的目的吗?没有,仅仅是为了在空中俯瞰高山和大地,看风景,拍照。一种遏制不住的强烈冲动,一种夙愿,天生浪漫主义气质:我高兴、我喜欢,我就是想从天空看江河湖泊,高山大地。
这次飞行,也为后来赫赫有名的滇西抗战中驼峰航线地图的绘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最终,飞机在玉龙雪山下脚下做了漂亮的降落,无数人目睹了这个场景,这是有史以来飞进金沙江峡谷上空的第一架飞机。
飞机被无数的村民围观,丽江的老百姓们把飞机称之为“铁鸟” ,“他们把脸紧紧的贴着玻璃往里看”。
别说那个年代,就是在现在,云南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也没有见过飞机。
这个飞行者叫约瑟夫.洛克,上世纪40年代,做过美国国防部地图绘制的顾问,参与绘制过赫赫有名的驼峰航线地图。
一个脾气火爆,讨厌文明世界的人;一个集人类众多优点和缺点的人。
固执:为毫无回报的事业付出半生时光。勇敢:未知世界的探索者,探险家。坚持:就算没有回报,也坚信自己的付出对人类有价值。脆弱:渴望爱、逃避爱,一生不敢去尝试爱的人。孤独:风餐露宿,走遍世界,四海为家,苦行孤旅中度过一生。四海为家其实就是没有家,有家就不能四海为家。
在他的笔和镜头下:有雄奇的冰峰、巨大的峡谷、愚蠢又残忍的喇嘛、寺庙中戴着恐怖面具的表演者、宗教仪式的舞蹈者、即将被砍头的囚犯、各种巫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生相等,记录了100年前发生在云南种种的往事,也是他的故事。
以丽江为大本营,孤独的辗转于世界各地,主要是中国西南地区,经常的和土匪交火,受野兽的袭击。
他把香格里拉推销到全世界,对丽江现在闻名于世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24年:丽江纳西族驱魔仪式
在晚年岁月里他忧郁的写到,“我所经历的磨难和忧伤不胜枚举,诸如土匪的骚扰,艰难的长途跋涉,战争年代,通货膨胀,霍乱”。
他把探险见闻和珍贵的照片源源不断的寄回美国,在颇有影响的美国《国家地理》上发表,最早把香格里拉、丽江神奇风情用照片的形式推向了世界,让国外众多坐在沙发上阅读洛克文章和照片的欧美人士感到惊叹,给西方人提供了中国偏远西南生动和独特的一瞥。
1931年,英国姆斯·希尔顿,他的以发现神秘“香格里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出版,使“香格里拉”一词传遍全世界。意思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心中的日月,向阳之地。
通过这个故事,你可以去了解一个与寻常人不一样的探险家,去了解他内心孤独的世界,以及那个混乱年代部分的生活图景。
约瑟夫·洛克1884年生于一个奥地利维也纳仆人之家。根据他父亲进行阶级划分的话,属于无产阶级。
童年不幸,母亲在他6岁时就去世。性格内向,不怎么爱学习,从小爱幻想,总是幻想着去旅行,热衷于户外探险。但他也是一个语言奇才,13岁就自学汉语。掌握了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9-10种语言。
在大学预科结束后他与父亲抗争,逃离了维也纳去欧洲和北非漫游。一路上靠做卑下的工作来维持生计。
一日,他不加考虑地与一家邮轮公司签约,受雇成为一名船舱服务员,这艘邮轮把他带到了纽约,那是1905年,他20岁。
1907年,他又身无分文地踏上了去夏威夷的路。
在这之前的人生道路,对他来说是充满了心酸和坎坷。出身的卑微和早期生活的坎坷,造就了他复杂的性格。
再之后,热爱植物的他自学成才,成了夏威夷大学植物学教授,后来他加入美国籍,并受聘于美国农业部。
一个只读过预科,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怎么成为了大学教授呢?这难道是个哲学问题?
并不是,除了勤奋和才华,关键的一个操作是:伪造了维也纳大学学历。——但主要还是靠才华,约瑟夫.洛克如果不是个天才型人物,至少是个怪才型人物。
1920年,很幸运的,美国农业部满足了他起源于孩提时的梦想,洛克受美国农业部的派遣,作为一名农业考察员,去泰国、缅甸、印度搜寻大风子树种。
1922年,约瑟夫·洛克38岁,近不惑之年。从泰国辗转来到中国云南,进行考察植物为美国农业部收集植物标本的探险活动。
1949年被迫离开丽江,在丽江生活了28年。坎坷是他的宿命,看完故事,你肯定会认同我所说的。
约瑟夫·洛克:1884年-1962年
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
在约瑟夫·洛克这个名字的后面,排列着一大堆迷雾般的称号。从植物学家到民族学者;从地理学家到探险家;从丽江纳西学之父到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从云南文化巨人到西方植物大盗,这个美国人几乎已经成为丽江历史的符号。
我们的故事应该从1922年开始讲起。
一支队伍,从缅北进入中国,在崎岖的山路上匍匐又缓慢的前行,这是洛克的探险队。
那正是个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的年代。中国谁说了都不算,云南也不例外。土匪就是军阀的雏形,军阀里有土匪的基因,土匪之下叫强盗。天下大乱必然滋生军阀,土匪与强盗。
载入史册的一些大军阀都是土匪起家,比如:张宗昌,张作霖。如果用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一句台词描述就是:“你带着老婆孩子,出了城,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被麻匪给搅了”。
“云南到处是土匪和将军,土匪和将军是可以互换的,”,这是洛克眼中的云南。——土匪的故事,我们另外再讲。
当时的云南非常落后,称之为蛮荒之地其实不为过。解放以前云南很多少数民族是以部落为单位,有的民族都没有一个规范的称号,比如彝族被称之为“猡猡”,这其实是一种贬称。
除了一条摇摇晃晃的滇越铁路之外,交通主要靠马帮,通讯主要靠吼,表白主要靠对山歌。
我刚才说云南是蛮荒之地:很大部分地方猛兽出没,啸声时起。到了夜晚,云南村寨的村民为了驱赶野兽,点起大火,把竹竿丢进大火中,劈啪爆响。但即使这样,猛兽也会经常闯入村寨袭击家畜,甚至人类。
洛克腰间别着两把美国产的左轮手枪,马背上还插一把来复枪,标准的探险家的造型,除了鼻梁上那副眼镜使他看起来像个学者。
洛克的探险队,每天必须要赶到下一个休息地,否则只能在野外搭帐篷,而在野外露营,则必须要找到水源。碰到一些村庄,他可以补充一些必需品。那个时代,由于云南的闭塞,很多村寨的少数民族,没有见过这样的探险队,更没有见过西方人。既感到好奇,又感到害怕。有的胆小的抱起孩子赶紧跑,或躲起来。
既然是探险队就不可能每晚住店,而是搭帐篷露营。很显然就避免不了被野兽袭击:半睡半醒之中,听到丝丝气息,那是猛虎或豹子在帐篷外嗅到猎物的味道发出的声音。从梦中惊醒的洛克,本能的拔出手枪,朝嘶哑气息方向砰砰开枪。半睡半醒中又迷迷糊糊睡过去。
一路上经历诸多险情,整整三个月,一直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从丛林走到丘陵,从丘陵走到山地,探险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寨,一条又一条的河流。
洛克在马背上,不时的拿出指南针辨别方向。同时也要观察下有没有土匪埋伏。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搞埋伏,必须要占据高处,如果被土匪占据了高处,你就得绕道而行。
作为一个植物学家,在云南这片植物资源丰富的土地上,有很多植物吸引了他的目光。机智的洛克意识到,西南地区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奇风异俗,是有商业价值的。《美国国家地理》最需要的就是类似的奇风异俗的素材。
为了防止土匪的袭击,洛克不得不依靠当地官员派遣的士兵来做护卫。向老百姓打听下一段路该怎么走,有没有土匪出没等。如果县官或老百姓告诉他的线路是错误的,他只得迷路。
特别有一晚,他根据他人指引赶到一所寺庙投宿,可到了却发现“大殿里还摆着两幅棺材,里面的尸体都已经腐烂”。在这样倒霉的时刻,约瑟夫洛克写下“这是我人生经历过最漆黑的夜晚”。
1922年4月30日。洛克探险队到达大理。
1922年大理
1922年5月9日,约瑟夫.洛克,到达丽江,第一次见到玉龙雪山主峰。对于丽江来说,约瑟夫.洛克探险队是外来的闯入者,所有的人都用陌生的眼神看着他。
他是个漂泊者,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举目无亲,只能选择一片面对玉龙雪山,风景优美的地点,搭起帐篷。就这样,他开启了在中国西南这片土地上,风餐露宿27年的探险生涯。
电影中常见的场景并没有发生,洛克对丽江的第一印象不好,甚至说极其糟糕。
“尘土飞扬,城里是一片密集的泥房和集市,每天在集市上忙碌的都是一些附近村庄的小商贩。然而这些对于当地人来讲,已经是都市的繁华了”。
1922年丽江集市
到丽江不久后,他就在一个叫做玉湖村的地方安顿了下来。从这里,可以看到村子边上一个银光闪烁的湖泊,还有一片草场,天很蓝,牛羊悠悠走过。远处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
他开始招纳队伍,组建探险团队,招的都是纳西族小伙,这些小伙儿兼顾他的保镖和仆人的工作。明文规定:吸鸦片者拒之门外。他极度讨厌吸食鸦片者。他还给探险队员配备来复枪:造型帅气又独特,高大又威猛,又黑又强壮。这是作为探险队的最基本的素质。当然,看照片记录,也不完全是这样。
丽江的老百姓都不理解洛克,不约而同的认为:这个人好奇怪!
为什么沉迷于收集植物啊,动物啊这些无用的东西?在丽江这些东西不都是俯拾皆是,随地可见的吗?
老百姓并没有植物学和标本的概念。对他们来说,这些举动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和不可理喻。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花大价钱做这些在他们眼里毫无价值的事情。
洛克也并没有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哪怕别人邀请他,他也从不赴约,或者很少赴约。也从来不光顾丽江的的茶馆和酒肆,更不会邀请当地人来自己的寓所做客。也不和当时在丽江的一些西方传教士一起交往,那些西方传播“福音”的传教士,在洛克眼里纯属是自以为是的文化侵略者,他认为20个传教士中有一个值得交往就不错了。同样用姜文电影中的台词来说,“他们统统都是寄生虫,禽兽,王八蛋”。洛克甚至发誓“绝对不和愚蠢的白人同行”。
这是事实,那个年代,很多来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都固执的认为:中国人需要西方的“福音”,言外之意,或一种底层逻辑就是:中国人是野蛮人,需要被“拯救”,但问题是:中国已经五千年历史了,并不需要你拯救啊。
解放前,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人非常多,有的甚至深入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教堂,你要是去过怒江就知道,怒江边上那些一路的基督教堂,就是那个时代建立起来的。
怒江傈僳族基督徒
看,这个人矛盾和固执吧,不和白人在一起,也不愿意入乡随俗,还不愿意谈恋爱,那只能是注孤生。
他在日记里忧郁的写下:“我孤独得不能讲话”,还有对自己单身的自嘲“男人是从来不会犯结婚这种错误的”。爱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他不接受别人的爱,也不敢去爱别人。
“家,我想有个家,一个让我不感到孤独的地方,可是,我知道,这对我是不可能的”。这是洛克日记中最让人感到悲伤的一句。
写日记,自己和自己说话,也成了他排遣孤独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孤旅者的内心就是热爱世界也抵抗世界。他似乎在苦苦逃避什么,也在苦苦追寻什么。他似乎没有想到,他的日记有一天会被公之于众,所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生气的、讨厌的、骂人的、想自杀的、孤独的、洋洋自得的等等,简言之,复杂敏感的内心世界。
他还写旅行散记:和土匪发生枪战,孤坟边上过夜、一个人孤独的在野外度过平安夜等。
抵抗世界不代表面对世界是冷漠无情的,孤独者的内心往往对世界一往深情,感情丰富。这种丰富的感情没有寄托,只能释放在对大自然的探索中。而辽阔未知的世界,也让他忘却了内心的伤痛。他和丛山峻岭谈恋爱。一个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美的人,往往都是很善良的人。
面对崇山峻岭,他时常发出感叹:“要是有一架飞机就好了”“要是能像老鹰一样飞过那个峡谷就好了”。
现在我们能理解,他为什么包飞机,飞越玉龙雪山虎跳峡了。
当时的丽江没有医院,洛克经常会用自己的医疗包,用简单的医学知识,力所能及的给当地人治一些常见的病。
上文也说过,洛克是个讨厌文明世界的暴脾气的人,他固执的坚持着他的原则,有时候常对他的随从或者保镖颐指气使。而纳西人为了可观的收入,不得不经常受他的气。他风餐露宿却穿着体面。
有一次,终于和纳西族保镖发生冲突。我们无法得知是洛克心情不好还是那个纳西小伙心情不好。只知道纳西小伙非常简单粗暴的把洛克揍了一顿。
约瑟夫.洛克感到很悲伤,高傲的洛克,从此发现要换个方式和纳西人相处。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插曲。
刚到丽江不久,洛克就带上他的纳西探险团队,开始进行探险活动。那些纳西族也从来没有出过远门,非常的高兴。
对于后期探险线路来说,这些都是属于短途探险。
洛克助手收集动物标本
那个时候的西南地区有多落后,听听这个故事就可见一斑了。
洛克听人说从丽江出发,经过泸沽湖、永宁,在横断山脉深处,有一个叫香巴拉木里的神秘喇嘛王国,由土司统领。那里有不为人知的雪山、森林和草地,景色雄伟壮丽,还盛产黄金。
1922年,洛克给木里王写了一封信,说准备前往拜访,并采集草木标本。不过,木里王回信谢绝了,“你不要来,木里山高路远,土匪横行,来了有性命之忧。”地方官告诉他:不要在那个时候出发,因春节将近,土匪倍增,道路不通。
但是,洛克很固执。1924年年初,他计划提上日程,从丽江到木里,是一段遥远且艰难的旅程。途中人迹罕至,要穿过金沙峡谷,翻越多座高山。出发的时间正是寒冬,高海拔地区的道路,已被冰雪覆盖。
这注定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一路的崎岖难行,让洛克觉得不可思议。他在游记中说,从泰国过缅甸进入云南,都从未遇到过像从丽江到木里的旅途中,穿金沙江峡谷、越丽江诸峰,这样艰难的旅程。
整个地区,广大辽阔、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几乎没有平坦之地。可以说,从丽江到木里之行是在他中国西南部最艰难的尝试之一。
“几个小时的石径小道,把我们带到金沙江大渡口。这段的金沙江至少在冬季平静而和缓,但到了夏天,就非常危险。俯视南面烟雾弥漫的峡谷,使人生畏,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蜿蜒在那些峡谷的光秃秃的石壁之上,气候非常闷热。有的人牵、有的人推、有的人吆喝,终于将马匹和驮子渡过了金沙江,那只漏船运载了十次才渡完,很快我们又给马匹套好了鞍子,继续赶路”
洛克探险队伍
“这里居住着纳西、猡猡(彝族)、蒙古和西番族。各部落讲的语言不同,更奇特的是,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各部落还有几个别的名字,各个名字是由相邻的部落取的,这是一块未成型的部落之地”。
1924年金沙江少数民族
队伍行进了大约11天,抵达木里境内,一个队员用手指着告诉洛克:look,那里便是木里。
对于当时的木里,洛克是这样描述的:“木里王统治着一块面积9000平方英里的地域,只有22000名居民。这里缺乏耕地,木里城由340间房屋组成,居住着700名喇嘛,中心为木里大寺。此外,境内还有18座附属寺院,僧人多达千人, 剩下的人口基本上都要服兵役。军队几乎每年都要和周边的一些部落作战,以防止资源被掠夺”。
洛克进入宫殿,将一支步枪和250发子弹作为礼物献给木里王。木里王请洛克吃火锅。
木里王感谢洛克从美国前来,“木里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在此以前,还没有一个美国人到来过。”
久居深宫的木里王,对于他管辖之外的地方,一无所知。他向洛克提问:从木里,骑马是否可以一路走到华盛顿?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还在继续?飞机的翅膀是不是羽毛做的?这类的问题。
洛克感到很搞笑,还是很耐心的回答了问题。很显然,木里王根本不知道地球上有大海、地球是圆的,这类的常识。
他还让洛克算下他能活到多久。甚至还对洛克的眼镜感兴趣:它能否一眼看穿山林?
洛克与木里王合影
不久,木里王又拿出一些发黄的旧照片来,(也不知道从哪里搞到的)希望洛克他解释一下照片上的东西。照片被大臣们一张接一张地传给洛克。第一张照片照的是华盛顿白宫的一个餐厅,其它的包括温莎城堡、挪威海湾等,还有一张世界大战前一个挤满人群的德国啤酒馆。
洛克极尽所能,向木里王做了解释,并说这些照片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西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木里王非常感兴趣, 并轻轻点着头,但实在很难判断他到底听懂了多少。
当洛克谈到下一步探险线路,木里王解释说,那一地区全名叫贡嘎日松贡布,根椐藏族的宗教,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央迈勇(文殊菩萨)、仙乃日(观音菩萨)分别住在那里的三座雄伟的雪峰之上。这三座雪山是贡嘎岭周围山民的山神。如果哪个外乡人胆敢进入这个地区,就会在被抢掠一空后会被杀掉,也就是今天的稻城亚丁。
稻城亚丁到木里的徒步线路,也就是当年洛克风餐露宿,和豹子搏斗的地方, 是一条世界级的精品穿越徒步线路,是世界各地徒步爱好者的诗和远方。为了纪念洛克,大家不约而同称之为“洛克线” 。
这条线路,很推荐大家有机会去走走,领略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洛克的故事很精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