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黄涛 胡雅洵 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十个要素
■黄涛 胡雅洵
美国硅谷之所以能诞生一大批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1+1+1>3的非线性效用。硅谷的成功,根在人才,起于技术,成于资本,创造了富有硅谷特色的“创新—创业—创富”三级跳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科技引领创业,创业驱动创新,创业创造财富”的体制机制,其实质在于形成了创新生态系统。
一流的高等院校:提供创新源头
斯坦福大学是硅谷诞生的摇篮,该校对于硅谷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硅谷内约60%~70%的企业由斯坦福大学的师生携手创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硅谷“附近两所大学的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教授和大学毕业生在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创办公司中起着重要作用。好的大学也许是发展新工业中心的必要条件”。
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一座楼里先后诞生了三家著名公司:太阳微系统(SUN)、硅图(SGI)和思科(Cisco)。太阳微系统的英文SUN就是斯坦福大学网络的缩写。硅谷周边的研究型大学特别注重理论创新及工艺创新,并与企业紧密联系合作,共同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保证了理论创新成果能够第一时间投入生产实践,形成科技公司高管和高校教授之间的深度交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双赢局面。
丰富的人才供给:确保创新源泉
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是硅谷成功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硅谷也是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华裔和印度裔创办的高技术创业企业占到美国硅谷企业总数的23%。在硅谷有这样一种说法,“硅谷就是由IC组成的。这不是指的集成电路,而是指印度人(Indians)和中国人(Chinese)。”在硅谷的技术人员中,亚洲人占60%,高技术人才中有33%是海外人才。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技术移民是连接硅谷和世界各地高技术(产业)中心的纽带。
同时,硅谷也是世界上“跳槽率”最高的地区,硅谷人才流动的比率是30%,适度的人才流动可以使企业增加活力,并建立起各自广泛的人际网络。除了大量高精尖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外,硅谷还拥有大量独具慧眼的伯乐实业家,他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缜密的思考,认真筛选识别每个出色的技术成果,并快速争取到风险投资以保证有市场前景的发明能及时投放市场。
灵活的组织结构:结成创新联盟
硅谷企业的组织结构灵活,人员容易流动,企业组织依照适者生存的规则随时形成一个新组织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硅谷采用的是一种扁平的分权网络结构,硅谷企业根据不同的具体工作来确定组织结构,大多数采用分散联系的班组结构,积极鼓励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保证生产效率。
硅谷企业与周边的大学、同行公会等联系紧密,与竞争者进行良性竞争并结成联盟,形成开放性、网络型的组织结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也通过非正式交流进行合作,共同创新,人才不仅仅为一家实体公司提供服务,而是为一个虚拟的大公司——硅谷服务。
独特的硅谷文化:形成创新氛围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造了创新的环境,创新的环境又培育了创新的人才。硅谷的文化给予创业者以最高的敬意。萨克森宁说:“该地区的文化鼓励冒险,也接受失败。”一位创业者这样描述这种文化:“这里的新公司动作要很快。硅谷的文化是一种变革的文化,同业压力和社会压力支持冒险。”这种社会文化氛围对硅谷技术创新活动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硅谷文化中鼓励创新,积极支持创业,不以失败为耻,大大激发了员工的探索冒险的创新热情;在严密公正的法律体系下,硅谷企业间崇尚竞争,讲究公平,同时鼓励企业人员之间交流,尊重对手;硅谷文化注重知识共享,看重团队精神;鼓励人才不断突破自我,容忍人才跳槽,支持鼓励人才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奋斗。
协同的创新机制:整合创新要素
协同创新是硅谷有效整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创富”的技术、人才、资金、组织、网络、环境等各要素资源,并进行功能集成的最佳模式。在这个协同创新体制中,市场需求是导向,企业是创新主体,大学是产业思想库、人才库和创新之源,用户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扮演着“育婴保姆”和“特殊用户”的角色,共同利益则是这个协同创新体制形成的基础和纽带。创新型企业、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服务型企业等紧密连在一起,演化出扁平化和自治型的“联合创新网络”。
充裕的风险投资:助推创新企业
硅谷创新创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拥有以“功能全面、运行规范、发展成熟、专业性极强”为主要特征、由创业者创办的风险投资企业,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
硅谷的融资机制是一个系统,涉及从企业初创到上市前融资的多个环节,尽管目前硅谷存在微软、苹果及惠普等大公司,但硅谷的创新主体还是众多的小型企业。新创建的小型公司由于要增添设备、招募人员等需要投资,但由于没有可靠的担保,一般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帮助,企业唯一追求成功的途径便是寻找风险投资。充足的风险投资资金是硅谷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全美国70%以上风投公司都在硅谷设立办事处。
合理的政府干预:服务创新需求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型的科技创新项目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同样硅谷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适当的政府行政干预对于硅谷整体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及快速发展也非常重要。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当地的就业机会,满足迎合科技公司的需求,使科技公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首先,来自政府的订单对硅谷新技术的扩散影响重大。在硅谷形成初期,正是由于美国国防部对尖端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才使许多年轻的高科技公司得以生存并发展壮大。
其次,政府通过研发投入和相关政策促进硅谷技术发展。政府对符合国家科学发展需要的研发给予直接的资金与各方面的投入。
此外,政府严格实行专利制度,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促进了技术交易市场的建立;建立行业标准,推进科技的完善与进步;制定了宽松的技术移民签证,实施专门为吸纳国外人才的签证计划,增加签证发放的数额;为硅谷的扩展提供规划用地。
充分的市场竞争:尊重创新规律
硅谷是世界每年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区,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公司拔地而起,也有成千上万的公司黯然倒闭。有关数据显示,在硅谷能够存活十年以上的公司只占10%,成活率非常低;10%~20%的公司能够存活3~5年。这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硅谷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市场竞争非常充分,其运作机制完全市场化。
硅谷企业往往把技术人才的发明同商业资本结合起来,将最优秀的人才、最充足的资本以及最新的技术成果等资源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整合优化,最后投向市场,接受大众的评判。正因为拥有如此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让不计其数的人才前赴后继地来到硅谷,潜心创业,才让无数企业从默默无闻变成家喻户晓。
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创新成果
硅谷的成功同样得益于美国完善的司法系统,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为硅谷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法律环境。
美国是世界上实行知识产权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硅谷作为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每天都会产生数以千计的科研创新成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如快速申请专利、通过技术转让机构网络促使科研成果尽快投入生产进入市场或允许大学、科研机构、非营利机构和企业拥有联邦资助发明的知识产权等。完善的法律体系一方面保障了进行创新的个人或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创新型的人才或企业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有助于硅谷更快更好地发展。
完备的孵化功能:配套创新服务
硅谷能够诞生成千上万的高科技公司,是与一系列专业化分工与发达的服务体系分不开的。
在硅谷,具有创意或技术的发明家,无需本人直接去做企业生产经营的事,可以从各种专业公司那里得到流水线式的相应服务。硅谷形成了以“网络化、社会化、产业化、模块化”为主要特征的发达服务体系和中介组织,有研究机构、律师所、投资公司、会计师所、猎头公司、咨询公司、清算公司等。这些组织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创业门槛,缩短了周期,刺激了创业者的创业欲望,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在硅谷,大小公司是互为平台的,大型企业会把诸多业务交给术业有专攻“只做一件事”的5到20人规模的小企业分别运作,众多的小企业支撑着大公司的运行。
(黄涛,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胡雅洵,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