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解毒药对在方剂中的作用

种树人种下的第666棵树

全文4474个字,阅读时间大约12分钟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升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一说《名医别录》) , 一名周麻或周升麻。以其名入药的来源颇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载关升麻、北升麻、西升麻 (又称川升麻) 作为正品, 分别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和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
升麻味辛微甘气微寒, 其性升散, 归肺脾胃大肠四经。功能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因其性能独特, 由其组成的药对或药物组合, 常常影响甚至主导整首方剂的功效性质和作用趋向。然升麻今多作升提透疹之用, 忽视其解毒之功。其实解毒是升麻最早被认识到的一个功效, 《神农本草经》言升麻“味甘、平。解百毒, 杀百精老物殃鬼, 辟温疾障邪毒蛊”。《肘后备急方》用升麻治喉痒及天行发斑。《名医别录》谓升麻:“味苦微寒无毒, 主解百毒入口皆吐出, 中恶腹痛, 时气毒疬, 头痛寒热, 风肿诸毒, 喉痛口疮, 久服轻身长年”。《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云“凡肿毒之属, 殊效”。而千金、外台、纲目等均有用其解药毒之记载。近代名医冉雪峰说:“升麻主治, 通体均侧重解毒。开始即以解百毒提纲……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篇, 阳毒阴毒, 均用升麻, 其证均咽喉痛, 吐脓血, 热毒炽甚”[1]。综而观之, 升麻解毒的内涵主要有四:一是解热毒, 包括解时疫疠毒;二是解疮疡斑疹肿毒;三是解虫毒;四是解药毒。兹就升麻的解毒药对在代表方剂中的配伍作用论述如次。

1. 配玄参:

滋阴解毒, 治发斑咽痛玄参微苦微寒, 入足少阴经。能清上焦氤氲之热, 滋下焦少阴之水, 退无根浮游之火, 升麻性升而散至高之风, 消火郁之喉肿而解毒, 二者配对一升一降, 升散降泄, 相使为用, 滋阴凉血清热、解毒利咽消斑, 为治疗发斑咽痛、口腔糜烂的常用药对。方如朱肱《类证活人书》治疗热毒发斑喉闭肿痛之玄参升麻汤;《绛雪园古方选注》治喉痹之玄参升麻汤等。

2. 配生地黄:

凉血解毒、滋阴清热生地黄甘寒, 滋阴养血, 清热凉血;升麻辛甘微寒直入肺胃, 升散透达, 清热解毒;二药合用, 升麻能引生地黄入肺胃以清肺胃之积热, 生地黄滋阴凉血助升麻以透解郁热, 其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功效更著, 用治肺胃热盛迫血妄行所致之血证以及胃热上攻之头痛齿痛牙宣诸证。方如李东垣之清胃散。《保婴撮要》治痘喘之六味凉血消毒散。

3. 配大青:

解毒消斑, 清热除烦大青始载于《别录》, 然古之大青与今之市售大青叶并不完全等同。按《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所载大青均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新修本草》言其:“味苦大寒无毒。主疗时气头痛, 大热口疮。除时行热毒”。李时珍云:“大青气寒, 味微苦咸, 能解心胃热毒”, 并引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 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 可见在清热解毒方面两药相须为用, 入心胃而解斑毒热狂, 其清热解毒, 消斑除烦功效更强, 常用以治阳毒发斑。如《类证活人书》之栀子大青汤及升麻六物汤等均含有升麻与大青药对。又见于《外科正宗》治疗“疔疮误灸, 逼毒入里, 致生烦躁, 谵语不定者”之解毒大青汤。

4. 配黄连:

清热散火解毒黄连苦寒沉降, 清热泻火解毒, 尤善清泻心胃之火;升麻辛甘微寒, 轻浮升散, 引药直入肺胃二经, 透解肺胃热毒;二药合用, 清中有散, 升中有降, 升麻疏散风热载黄连上行以解热毒, 黄连苦降制升麻轻浮升散之性而无升焰之虞, 使上浮之火得散, 内郁之热得降。火郁发之, 热郁清之, 毒郁解之, 共奏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之效, 其清泻阳明胃火之功更著, 是治疗中上二焦尤其是头面部风热火毒之症的常用药对。每多用于治疗胃有积热、郁结不解之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口腔糜烂、乳蛾喉痹等症。如李东垣治疗胃火牙痛之名方清胃散;又如《普济方》之对药方升麻散, 二药各半两共为细末干掺之治疗小儿口疮;而孙思邈治疗口热生疮之对药方黄连升麻散 (《医学纲目》引作黄连升麻汤) 中, 黄连与升麻的配比在两方中分别为3:5和1:2, 二方之中升麻的用量均显著大于黄连, 着重于升麻的散火解毒作用, 寓有“欲降先升”之妙。而主治大头瘟毒的著名方剂普济消毒饮也含有黄连升麻, 可看作是这一药对的扩充配伍。

5. 配石膏:

清泻阳明热毒石膏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性寒清热泻火, 辛寒解肌透热, 甘寒生津止渴而清热除烦, 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升麻甘辛微寒, 经归阳明, 生用解毒尤清泻阳明胃火治口疮, 能治“诸毒喉痛口疮”。二药升降配对, 专入阳明, 清胃解毒。石膏得升麻之引, 上达头面, 清头面阳明经之火热, 升麻得石膏之助则散热解毒之力更强。善疗头面火热诸疾。临床主要用于胃火炽盛, 循经上炎之头痛齿痛、面颊肿胀等症。方如《外科正宗》治疗胃火牙痛之清胃散。又如《杂病源流犀烛》之升麻石膏汤即是主治“牙龈红肿, 面颊俱肿, 头面尽痛者”。

6. 配虎杖:

升阳解毒, 活血消斑虎杖苦酸微寒, 归肝胆经, 清热活血, 祛风利湿, 解毒。升麻既走气分亦行血分而凉血化瘀消斑, 为消斑治疹良药, 如《本草纲目》谓升麻“消斑疹, 行瘀血”。故清热活血, 二者可相须使用, 共奏凉血消斑, 祛瘀生新之功。是临床上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药对。在动物正常生理状态下, 虎杖升麻水煎液无升高白细胞数的作用, 但当动物受到环磷酰胺抑制而出现白细胞数降低时, 则虎杖升麻煎可升高其白细胞数[2]。

7. 配鳖甲:

解毒消斑、透达阴阳, 治阴阳毒鳖甲甘咸寒, 禀至阴之性、入肝脾肾经, 统主阴血分为病, 能益阴除热而消散, 且鳖甲属壳, 亦能达表;升麻甘辛升散透达, 入阳明太阴二经, 升清逐秽, 辟邪解毒, 统治温疠阴阳二病, 又能周转经脉。二药配伍, 则深入阴分, 透出阳分;以升麻透疠毒, 鳖甲泄热守神。是张仲景治疗阴阳毒病的核心组合。方如金匮治疗阳毒之升麻鳖甲汤;治疗阴毒之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方。

8. 配金银花、连翘:

解毒疗疮三者均能清热解毒, 银花升麻尚可解表散热, 金银花、连翘又均为疮家之要药, 连翘尤兼散结消肿, 而升麻尤有透达热毒作用, 三药既可两两配伍, 也可三药组合, 则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力增强, 是治疗阳证热毒疮疡之常用组合。方如《外科大成》治疗面肿生疮之升麻消毒散、《医宗金鉴》治疗黄水疮之升麻消毒饮;而《痘疹心要》之连翘升麻汤则能解毒清火利小便, 治痘疹身热如火, 疮势稠密, 其毒盛者。

9. 配甘草:

升阳解毒甘草和中调药, 又擅解毒, 升麻辛甘微苦微寒, 擅清热解毒, 二药解毒相须为用, 解毒而不伤中, 扶正而不恋邪, 共奏解毒和中之功。清代吴仪洛称二药合用能升阳解毒。前人治疗时疫温毒之普济消毒饮、凉开三宝之紫雪丹、张仲景治阴阳毒发斑之升麻鳖甲汤以及《肘后方》之阴毒甘草汤 (又见《普济方》卷一三五) 等, 均以升麻作清解热毒之用。此药对又为对药方, 名升麻甘草汤, 乃现代名医方药中氏所创。方由升麻30g、甘草6g组成。其治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 恒合用该方”[3]。邝枣园等[4]研究升麻甘草汤可降低遭到内毒素合D-GALN攻击的动物的死亡率。

10. 配牛蒡子:

解毒消疮牛蒡子辛苦寒, 清泄热毒, 能“驱风湿瘾疹盈肌, 并疮疡毒盛”, 升麻辛甘微寒, 透达热毒, 能“止头痛喉痛齿痛, 并中恶腹痛;理口疮疥疮斑疮, 及豌豆烂疮” (《本草蒙筌》) , 升麻与牛蒡子配对, 相须为用, 解毒消疮之力更强。方如《外科理例》之升麻牛蒡子散, “治时毒疮疹, 发于头面或胸膈之际, 及一切疮毒, 并效”。

11. 配马蔺子:

解毒利咽疗喉痹马蔺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 甘平, 归肝胃脾肺经,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血定痛, 降泄结滞, 擅疗喉痹;升麻甘辛微寒, 升散郁火, 透解肺胃热毒。二药配伍, 升散与降泄同施, 共奏解毒消肿、利喉除痹之功。方如《圣惠方》之升麻散及《圣济总录》之升麻汤。

12. 配射干:

解射工毒, 又疗喉痹此药对亦为对药方, 名射干饮 (《圣济总录》) 。射工乃一毒虫, 又名蜮, “射工中人生疮, 黑如靥子, 或遍赤如刺痛, 日晡寒热, 或如火灼, 不治杀人”。原方用射干及升麻各二两煎服, 药渣外敷局部。《滇南本草》云射干“疗咽喉热毒, 攻散疮痈, 一切热毒等症”。《本草经集注·序录下·解毒》云:“喉痹肿邪气恶毒入腹, 用升麻、射干”。可见二药配对相须为用, 解毒功效增强, 除了能解射工毒, 还可治喉痹。

13. 配牛蒡子、桔梗: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牛蒡子辛苦寒, 其性滑而降泄, 疏风散邪, 清热解毒, 利咽消肿;桔梗与升麻皆质轻升浮, 但桔梗辛苦平专入太阴开宣肺气, 解表利咽, 祛痰排脓快膈;升麻辛甘微寒主入阳明, 发表透疹, 清解阳明热毒, 二药合用, 直达上焦, 增强清解风热蕴毒之功。三者伍用, 升散之中有清降, 辅反成制, 共奏疏风清热、利咽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主治风热上壅之咽喉及牙龈肿痛甚效。方如《赤水玄珠》之升麻汤。

14. 配葛根:

透发疹毒葛根辛甘性平, 入胃脾二经, 轻扬发散, 既解肌退热, 又透发麻疹;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经, 其性升散, 以解毒透疹见长, 为清解肺胃热毒、透发麻疹之要药, 其透疹解毒宜用生品。二者均为甘辛轻清之品, 相须为用则辛能达表, 轻可去实, 升散透达, 通行肌表内外, 其解肌散邪, 透发疹毒之功效更著, 是透发疹毒的著名药对。用於治疗麻疹初起头痛发热、麻疹或其它发疹性疾病之透发不畅者。方如局方之升麻葛根汤。

15. 配黄芩:

清热举陷, 治积热脱肛黄芩苦寒清热解毒燥湿, 升麻甘辛升阳举陷解毒, 二药合用, 升降相因, 升清降浊。如《济阴纲目》之黄芩六一丸, 方用黄芩六两, 升麻一两, 面糊为丸, 治疗积热在肠之泻利脱肛。其重用黄芩为君清热止利以治本, 佐升麻升清举陷止脱肛以治标, 泻利脱肛可除。

16.配黄柏:

降火解毒, 治口疮此对药方, 名升麻散, 方出《外台秘要》所引《古今录验》。黄柏苦寒擅清热降火燥湿, 升麻引药直达阳明病所而散火毒, 为治疗疮疹要药, 二药一清一散, 一升一降, 辅反相成, 共奏降火解毒之功, 治火毒口疮甚效。

17.配芍药:

和营解毒芍药酸寒, 养血敛阴和营而缓急止痛, 升麻辛甘微寒升散透发解毒, 二药配伍一散一收, 阴阳互济而能和营解毒, 方如《种痘新书》之和解汤。若用赤芍配升麻, 则重在活血凉血而解毒, 用于治疗药物性肝炎[5]。
此外, 升麻配防风有解毒发表作用, 方如《片玉心书》卷五之防风升麻汤, 治小儿丹毒。
不错过每日更新,查看更多内容,记得给公众号加“星标”

版权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