谫论童雪鸿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下)

谫论童雪鸿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

张斌海

内容提要:

著名书画篆刻家童雪鸿先生在艺术进入妙逸境界之际英年早逝,给我们留下了种种遗憾,在他取得的成就中,包含着他付出的超出常人的努力与勤奋。本文试就从童雪鸿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做一浅显的分析,并对有关其生年及加入西泠印社时间等问题进行匡正。

关键词:童雪鸿  书法篆刻  艺术  异议释疑

引  言

花间弥天一笑逢,少年意气自豪雄;方期鹏翼冲云起,岂料华颠悼雪鸿。

印坛寂寞已多年,底事才人带下眠;夜梦巢湖波拍岸,唤君云外听冰弦。

这是刘海粟先生从北京寄来悼念童雪鸿的诗文。1988年7月刘海粟先生十上黄山时,还谈到童雪鸿时说:“我的学生中,能够书、画、印俱精的人,不多啊!”。

童雪鸿先生,又名鸿彦,字卐庵(后改为万安),号印隐、印痴。安徽省巢县人,少时读书私塾及芜湖粹文中学,毕业后,以秉性所好,十六岁时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因北伐战争影响,停学一年,及复学,原美专合并为新华艺术大学。一九二九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毕业后,归皖在巢县初级中学任美术教师,余暇研求书画篆刻,乐此不疲。抗日战争起,流亡长沙,在湘西任教湖南国立第八中学,后又辗转入川,在麻阳先后执教于四川战区进修班及四川国立九中。抗战胜利后,1946年回皖,曾在安庆安徽省立女子中学、巢县中学、合肥一中、二中教授美术课。一九五七年调任安徽省艺术学校教师,艺校后升格为安徽艺术学院,任美术系副主任。先生几十年一直从事美术教学和艺术创作活动,解放后历任省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一九六三年重阳节,出席西泠印社六十周年大庆时被吸收为社员。

熟悉童先生的人都知道,他不善言谈、不擅交际。一天到晚除了工作教学之外,不是在其“百箑斋”中写字画画,就是在“拜石斋”里磨石治印。雪鸿先生为人忠厚朴实,谦虚谨慎,敬业精业,诲人不倦,是一位受尊敬的艺术教育家和享有声誉的金石、书、画“三绝”的艺术家。

童先生书画篆刻俱精。他的绘画师事郑曼青,复得张大千、徐悲鸿大师指点,取法徐青藤、陈白阳和扬州八家。他的画格调高雅,构图意境清新,工笔写意并重,富有浓厚的生活感。童先生绘画擅长花卉瓜果,而与梅菊为精。1956年“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曾展出其作品两件,著名画家于非闇先生撰文评价,“童雪鸿用旧色纸画白菊至是个创举”,称童氏绘《秋菊》为优秀作品。的确童先生的秋菊绘法与众不同,因为先生菊花画的好,时人有“童菊花”之誉。

书 印 之 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每个士子的必由之路。童雪鸿也不例外,艺事之外,交友交游。其中有四位老师是雪鸿先生青年时代步入中国金石、书、画艺术殿堂的引路人。

一位是曾任上海美专教授的马公愚先生(1893—1969),本名范,初字公驭,后改公禺、公愚,晚号冷翁,因其斋名“耕石簃”,故又署耕石簃主,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百里坊人。公愚素有“艺苑全才”之誉。其书法,篆、隶、真、草,无一不精,真草取法钟、王,笔力浑厚,气息醇雅;篆隶更具功力,书名遍播大江南北。绘画擅长山水、花卉、鸟鱼等,篆刻取法秦汉,探本求源,无丝毫近人习气,但均为书名所掩。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还兼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并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等。著有《书法史》、《马公愚印谱》、《书法讲话》、《耕石簃墨痕》、《耕石簃杂著》等。

第二位是郑岳(1902-1975),原名岳,字曼青,自号莲父,号玉井山人,浙江永嘉人,曾为上海美专教授,擅诗文、书画。别署玉井山人,又号曼髯,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幼颖悟,从母张氏习诗书。所画花卉秀逸多姿,笔力遒拔,能冶徐谓、陈淳而独出机杼。郑曼青先生执教甚严,从不轻许人。虽时隔一、二十年,童先生每次携书、画、印新作请教,仍贬多褒少,评点极严,近乎苛刻,不留情面。然童先生益谦恭称是,自谓有严师如此,还是雪鸿的造化。

王东培(1874-1947),名孝煃,以字行,号寄沤。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近世著名学者、诗人、著名书画篆刻家。王东培先生淡泊寡欲,以诗文词、书、画、篆刻自娱。所画清拔超俗,写金陵风景与墨梅,尤饶逸趣。书画淡雅高逸、境界深邃。著述甚多,留有《三不同室印存》。曾为金陵大学教授,与童先生同寓四川江津亦师亦友。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幼承家学,以刻玉印驰名上海滩,是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聘其任教篆刻,续在文艺学院(艺专)兼课。得和郑曼青、黄宾虹、张大千等共事,广结墨缘。曾任温州地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历年征集故家遗藏,抢救出土文物,保护珍品,策划展览陈列,筹设温州博物馆,成绩卓著。被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温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市书协和美协名誉主席。毕生从事艺术创作,擅长金石,先后治印2万余方。著有《方介堪篆刻》、《介堪刻晶玉印》、《介堪印存》、《玺印文字别异》等。

另外,还有沈尹默、邓散木、钱君匋、丁吉甫、白蕉等先生联系频繁,信札往来。通过交友交游,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童先生不仅精于篆刻,于石、木、漆、玉、金银刻俱颇见功夫,而以扇骨竹刻堪称一绝。这和他少年时代的舞刀有关,更和他在抗战时期,物资匮乏,各种材料都刻,是不无关系的。

童雪鸿在25岁那年(1935年),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刻了一尊丈余高的观音石刻佛像,算得是精品。可惜原作品遗失,至今查无下落,但从保存的拓片上看去,还可见观世音刻得婀娜多姿,栩栩如生。

童先生对折扇情有独钟,穷毕生精力,搜集购求名人书画折扇百柄。先生嗜扇如命,颜其画室为“百箑斋”。一次在上海,刻竹名家张志鱼的夫人得知童先生嗜刻竹,持张志鱼刻扇遗作若干来见,童先生知老友去世后家中经济困难,尽力收购了一些。他写扇、画扇、刻扇、藏扇,最后因失扇而含恨离开人间。

在一九七九年八月的《童雪鸿遗作展》中展示的童先生所刻二十余把扇骨,堪称精品。笔者曾亲见一件先生手刻九寸扇骨。扇骨一侧刻唐云手绘菊石图,款曰:“万安属,唐云画。壬寅秋”;另一侧刻蝇头小楷倪瓒诗,点画之间,功力颇深,神韵顿现。

童先生虽然笔耕不缀,但觉得未能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印学研究,特别是皖籍印人的研究,是个遗憾。参加西泠印社后,他曾计划首先整理徽派、黟山派印人的遗产,把有关安徽印人的史料及其作品尽力收集起来,争取两三年内编辑一本《安徽名人印谱》,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64年春,他特地来到黄牧甫的故乡黟县,收集到十几方黄牧甫印章及一部有830余方印蜕的剪贴本,包括残缺的《心经印谱》。他还与同学刘慎旃,好友钱君匋、秦彦冲等人交流探讨黄牧甫及皖籍印人的资料。不久便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他的计划没有得到实现。

关于童雪鸿先生的生卒年月及加入西泠印社的时间问题笔者曾拜读过胡舜庆先生《雪格高韵古自风流——童雪鸿先生篆刻艺术刍议》(下简称《刍议》)一文(该文发表在《书画世界》2007年5月号P14),现有三点疑义,并就此阐释清楚。

一、童雪鸿先生的出生年月

《刍议》称“童雪鸿先生(1908-1966)②,安徽巢县人。字卍庵,又万安,号印癖、印隐,别署读印斋立、拜石斋主、百箑斋主。1928年毕业于新华艺专。……”在注释中:“②关于童雪鸿先生生年,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及《中国美术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等书均作1909年。此据童雪鸿先生学生吴元润、长女童祚善夫妇提供中共安徽省艺术学校党支部1978年童雪鸿先生追悼会悼词,悼词有档案依据,更为可靠。”

童先生出生时间为1909年6月16日(阴历四月二十四日),已是定论。首先,1979年8月,由安徽省文化局、美协安徽分会、省艺校和合肥市工人文化宫等四单位联合举办“金石书画家童雪鸿遗作展览”,所印的请柬时间就是1909年;198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童雪鸿书画选》,其时间也是1909年,此应为官方审定确定的时间;其次,在人事档案中,由于过去计时中西历和农历计时混用,会出现档案中个人出生年月的不一致性,特别是当时的户籍登记多以自己或家人的口头登记为算,有欠准确。笔者曾在国企中从事人事档案管理近十年,在处理人员去世时的出生年月,按惯例多以第一次参加工作填写的登记表为准(不能确定的,以当地派出所户籍登记或以档案中出现频率比较多且西历农历能相互印证的为准)。因此《刍议》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再次,童先生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钤盖一枚“鸡”肖形印,应是他本人确定的最直接的证据。书画家多喜以自己生肖制印,且经常钤盖在作品上,我们从其篆书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见图11)中引首都可见证。由此可见,鸡年应靠在己酉年,若以《刍议》1908年记,则为丁未(羊)或戊申(猴),万不能属鸡;最后,“此据童雪鸿先生学生吴元润、长女童祚善夫妇提供中共安徽省艺术学校党支部1978年童雪鸿先生追悼会悼词”,其实缺少权威。一是童先生非中共党员,二是,中等院校按中共组织设置,一般为党委或党总支(也有可能童先生的档案归党支部保管),而以党支部致悼词,应存疑。另外,和1979年由安徽省文化局、美协安徽分会、省艺校和合肥市工人文化宫等四单位联合举办“金石书画家童雪鸿遗作展览”的时间前后矛盾,而且在短短一年不到时间,同一个单位出具的材料出入之大,匪夷所思。再则,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童雪鸿书画选》,没有时下的自费印刷,应是出版社按照出版计划,一级一级审查校对出来的。所以说童先生的出生年月为1909年是无须置疑的。

《雪鸿印存》五集的行世时间及诸名家题签时间

《刍议》称:“早在1936年就有《雪鸿印存》五集行世,并由黄宾虹、王福厂、马公愚、张大千诸名家为之题签。”

笔者以为:《雪鸿印存》五集行世时间是否在1938年以前尚无证据,但由黄宾虹、王福厂、马公愚、张大千诸名家题签的《雪鸿印存》五集的行世时间应为1941年,这点童先生的师弟韩天衡先生在《中国印学年表》中已写的非常清楚。另外上述诸家题签可能不只一次,笔者收集到的题签有黄宾虹、郑曼青、沈尹默、张大千题的五张,只有张大千的题签时间为甲申(1944)年,其余的都没有纪年(见图12)。

童雪鸿先生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

《刍议》称:“他青年时代就是我国第一个金石篆刻组织――西冷印设的早期社员。”此应为以讹传讹,其根据是1984年6月的美术季刊《画刊》杂志墨林先生的《雪泥鸿爪----童雪鸿先生书画篆刻艺术》,原文为:“他青年时代就是我国第一个金石篆刻组织----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员,……”。⑥

其实,童先生加入西泠印社的事由,我们从王佩智先生编著的《西泠印社1963》一书中可以看出先生加入的时间确为西泠印社六十周年纪念大会。童先生在得知西泠印社即将举行六十周年纪念大会消息时,应该是在1962年。他至少通过三种途径去积极争取加入:

一是自己直接同印社联系。见安徽艺术学院教授童雪鸿在同西泠印社联系的信封上绘“报春图”,邮戳时间为1963.7.7。⑦

二是通过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推荐,见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推荐童雪鸿入社的函:⑧

“西泠印社:

我会理事童雪鸿同志,研究金石已二十余年,其作品曾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并发表在人民日报、文汇报和大公报。为求深造,拟加入你社共同研究。特此介绍,请予成全为荷。

此致

敬礼

美协安徽分会(章)                                1962.10.27”

三是通过师友的推荐,如他的老师西泠印社老社员方介堪信札:(1961年10月7日)⑨

“……兹接安徽艺术学院主任童雪鸿来信,内云:'西泠印社不久举行六十周年纪念会,闻金石界前辈先生将雅集湖上举行印展、作学术报告。敢想我师推荐入社,以求深造。万一不能,如能由印社来一通知,告以会期及内容,以便向文化局与学校请假,前来观摩。至于旅费,领导可以解决,不致破费印社分文。安徽刻印无人,此学将行绝响,故文化局与美协对我颇多支持……’云云。

我以安徽系皖派发源地,邓顽伯又出生其间,在反动统治之下,兵荒马乱,几成绝响。今童君好学不倦,叠次来信,愿作印学桥梁,把浙派优良传统带到安徽去,思有以振起之。其志亦佳,其望甚切。为此请求社长和诸社长,特别是领导同志,根据实际情况,在可能条件下,予以参加盛会,实所幸甚,不胜盼祷之至。

此致

敬礼

方介堪启                               1963.10.7”

上述三种途径使他成功的加入了西泠印社,在1963.10.23西泠印社建社60周年纪念大会题名录⑩和西泠印社建社60周年纪念大会方去疾端砚题名上我们都可以见到童先生的名字。另外,还有“西泠印社建社60周年纪念大会社员大会合影”(后排左起第七位)和西泠印社建社60周年纪念大会命题篆刻“西泠印社”作品都可见证。

结  语

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熊十力先生说过:凡有志于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谐和”。作为传统延续型的艺术家,童雪鸿先生的意义在于:深究传统却又不被传统所囿。

童先生经常用明李日华诗题画:“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这大概就是先生追求高洁品格的自我写照吧!

童雪鸿先生正当盛年,处于艺术创作高峰期,突遇社会历史风云的变故而英年早逝,否则他的艺术成就则是另一番境遇。曾有人这样说:“童雪鸿先生不仅为中国画50、60年代在安徽崛起奠定基石,而且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艺术家。”他坚忍不拔地捍卫着理想中的艺术神灵。童雪鸿先生以书、画、篆刻三方面的突出艺术成就,特别是篆刻艺术上的成就,对当代安徽篆刻界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他是振兴当代安徽印坛经过明清辉煌之后走向衰落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之一。

童雪鸿先生人品之高洁,处事之谦逊,从艺之执著,都值得后学之辈尊敬和爱戴,而先生留下的艺术遗作更需要后来者去研究和学习。今年是童雪鸿先生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表达对他的怀念。

注释:

①《唤君云外听冰弦-----记书画金石家童雪鸿》张一楫著  《安徽书画人物》P202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省文化厅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0月

②《唤君云外听冰弦-----记书画金石家童雪鸿》张一楫著  《安徽书画人物》P206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省文化厅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0月

③ 同上

④同上P212

⑤同上

⑥ 《雪泥鸿爪----童雪鸿先生书画篆刻艺术》墨林著P31  安徽人民出版社美术季刊《画刊》1984年第六期P31

⑦ 《西泠印社1963》王佩智编著P35  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⑧同上

⑨同上P58

⑩同上P67

来源:安徽省书法家协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