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不死,大秦不亡”,有道理吗?

秦王嬴政,承袭秦国历代先君之夙愿,在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克服了无数次艰难险阻之后,终于实现了大一统,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然而,辉煌的秦朝只延续了14年就灭亡了。关于秦朝的灭亡,存在着一种

"扶苏不死,大秦不亡"

的看法。

被寄予厚望的皇长子

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他的名字取自《诗经》,是古人对树木枝繁叶茂的形容,有百草丰茂、草香木佳之意,可见秦始皇给予了这个儿子很大的期望

扶苏也没有辜负父皇的期望,博览群书,聪颖睿智,为人处世也是稳重大方,深得众人钦佩与爱戴。

与秦始皇的暴烈不同,扶苏既有一颗善良博爱的心,又有非凡的远见卓识。秦始皇35年,为加强思想上的统一,秦都咸阳发生了

"坑术士"

一事。

面对秦始皇的残暴,扶苏曾上书劝谏,认为滥用刑法会导致人心动荡,引发社会动乱,他反对秦始皇用严刑峻法对待子民。

然而,扶苏提倡的"仁政"思想与秦始皇推崇的"法制"思想背道而驰,此次劝谏也惹恼了秦始皇,他误以为扶苏是一个软弱无能之人,

于是下令将扶苏发配到秦朝的边境,调配到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匈奴的骚扰。

秦始皇此次既是对扶苏的处罚,也是想借此机会进一步锻炼扶苏。

几年的塞外生活使扶苏迅速成长,使他由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家公子锻炼为一名骁勇善战的战士

在此期间,扶苏也拥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出色的军事指挥调度能力,性格上也多了一丝果敢刚毅。

朝堂之下,暗潮涌动

扶苏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姿态不断进步。

作为秦始皇的嫡长子,他凭借自身极高的政治敏感度受到了秦始皇的栽培。

在监军期间,他又与大将军蒙恬结下了深厚的交情;朝堂之上,由于他宽厚仁和的品质,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生活中,他体察民情,爱民如子,在百姓中的呼声很高。

总的来看,扶苏是皇帝继承人的不二人选。

当时,扶苏的弟弟胡亥渐渐长大,秦始皇便任用精通律法的宦官赵高教胡亥法律、判案之事。

但胡亥本身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依仗自己皇子的身份,每日贪图享乐,生活荒淫无度。胡亥一直不得秦始皇的重视与喜欢。

而赵高本就是善于察言观色、极尽谄媚之人,看到自己的主人如此是非不分,就帮胡亥出了很多吃喝玩乐的点子。

每日陪着胡亥游山玩水,深得胡亥的信任,事情无论大小,一切交由赵高去办,

这就使得赵高有机会结识权贵,他的权利也慢慢膨胀起来。

在朝堂上深得人心的扶苏很快引起了赵高的注意,他渴望得到更多的好处,因此特别希望胡亥能够继承王位。

于是他一方面结交权贵、拉拢反对扶苏的人,一方面密切关注扶苏的动向,甚至会诬陷扶苏。

始皇帝驾崩,扶苏受骗自尽

虽然前朝一直有"立公子扶苏为储君"的呼声,但是秦始皇却一直没有将立为储君的最终人选确定下来,即使是在第五次东巡途中,明知自己时日无多的情况下,也仅仅是做出了让扶苏处理丧事的决定,始终没有下诏向众人言明。

在秦始皇第五次东巡,也是他最后一次东巡的途中,秦始皇把儿子胡亥和赵高带在了身边。

7月,秦始皇行至沙丘,病重而亡,此时才

让赵高写遗诏给扶苏,命他将一切军中之事交由蒙恬处理,赶快赶回咸阳处理国事,继承帝位。

没想到胡亥与赵高狼子野心,一方面他们怕其他皇子作乱,就掩盖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秘密押送遗体回宫。

另一方面,他们竟联合丞相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他们拥戴胡亥为皇帝,并把假遗诏传给扶苏,骗他说秦始皇要治他和蒙恬的反叛之罪,要他们自杀以示忠心。

远在边疆的扶苏,在接到假遗诏后,错以为父亲真的要赐死他,于是哭着走到院内,准备自杀。

但蒙恬却劝谏他,要他请示一下,等查明真相之后再做决断。

而扶苏却认为,父亲要儿子死,没有什么可以请示的了,在万分悲痛之下,拔剑自刎。

公子不死,我秦尚存

在合谋逼死了扶苏后,赵高命为辅佐君主,实际上挟持了皇帝胡亥。

他们先是设计害死了大将军蒙恬,铲除了朝堂上扶苏的势力,后又残害忠良,使大臣们都不敢上书进言。

为了供自己享乐,他们大修土木,修建豪华宫殿,加重徭役赋税,做尽劳民伤财之事。

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不满,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不堪重负的百姓纷纷举兵反秦。

扶苏因为生前的宽厚仁和在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当时又有很多人不知道扶苏已死,所以在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时,就借用扶苏名义发出号召,迅速得到了响应。

在众人勇猛的攻势下,公元前207年,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王朝--秦朝就此覆灭。

与赵高、胡亥实行的暴政不同,若公子扶苏即位,他一定会实行"仁政"。

在秦始皇滥用民力时他就曾不顾个人安危上书劝谏,一旦扶苏即位,他一定会停止所有劳民伤财的工程,并且减轻赋税徭役,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绝不会发生反抗、暴乱的事情。

另外,扶苏有大将军蒙恬的支持,他也因此获得了强有力的军权,对外可以驻守边关,保卫疆土,对内可以强化社会治安。

扶苏向来谦虚谨慎,他一定会充分听取大臣的意见,善于纳谏,将国家治理得更加安定与富强,断不会出现向赵高那样昏庸无度、祸国殃民的现象。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对外扩张的战争从未停止,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扶苏自然带有秦人身上的狼性;然而他还拥有忠厚仁义的谦谦君子气和忧国忧民的慷慨情怀。

他一定会用他的善良去克制他的狼性,会采用温和的方式使秦国继续发展壮大。

因此,扶苏若不死,秦朝绝不会这么快就走向灭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