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运城国际学校
走进运城国际学校
——“面向未来的教育家”校长访学记(4)
第一天,我们走访了蔡村中心小学,这是一所偏远的山村公办学校。而今天,我来到了运城市国际学校,这是一所在中国基础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一所民办学校。这样的安排,实在挺有意思,而且一下子开阔了这一群乡村校长的视野。
走进运城国际,一幢幢灰色的中式建筑,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四合院。站在四合院里,用双眼环绕四周的楼房,没有一句标语、没有一幅广告墙,朴素至极,让校长们觉得这好像不是一所学校。是的,我们都看惯了热闹的墙面,突然置身于一片“干净”之地,反而觉得不习惯了。
其实,学校为什么不可以是这样一个安静的地方呢?
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讲,学校的物态文化也是能够教育人的。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贴标语而贴标语,估计它也就是墙上的几个字而已。反思自己的学校,我们究竟有让墙上的那些字,走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吗?
(教室对面的活动室)
这所学校虽然外面是如此朴素的,但是小学部教学楼,每一个教室的外面,都有学生的展示区。各种颜色、各种形式的作品展,让人目不暇接。
这样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或许可以称之为是,不讲形式,而注重内涵吧?
(晨诵时刻)
漫步在教学楼的楼道中,听见教室内传来朗朗的晨诵声,真是一种享受啊!我们征得小学部校长的同意,随意地走进了几间教室,让我感到特别惊讶的是,带领学生晨诵的老师,并没有被惊扰的感觉,更为惊叹的是,就连一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我们的“闯入”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沉浸在美妙而幸福的晨诵中。那样的专注,那样的享受,像我这样一个局外人,是无法体会其中之妙处的。
每一个教室的对面,都有一个学生活动室。活动室里整齐地摆放着学生们的轮滑鞋、吉他、非洲鼓等各种学习用具。仔细一看,我发现这里的整齐,并非是那种刻意训练的结果,而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方式。
(车上依旧讨论)
中午吃饭时,偌大的一个餐厅,大人们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就餐,那么有序、那么自然。更为奇怪的是,我没有看见任何一个值日老师在管理。后来,我断定这所学校根本就没有值日老师一说。
吃完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照餐具的分类,小心轻放。更让我感动的一幕是,我从餐厅里走出来,两位初中男生一直双手托着防寒门帘,以方便我们外出。我在问自己,这样一种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的习惯,是如何通过教育,让这些孩子养成的?
下午,我们跨进校门后,都被楼上传来的吉他弹唱声所吸引。每一个校长,都情不自禁地抬头,朝着声音传出来的那个方向望去。我随着声音,来到了音乐教室,看到一整班的学生都在跟着老师,练习吉他弹唱。
那一刻,真心羡慕这些孩子,他们好幸福呀!
(晚饭后继续讨论)
这一天,我们听了两堂课阅读,一个讲座,与魏智渊校长进行了一场对话,带给我们的信息实在太大了。今晚,暂不做整理,让自己好好休息,因为明天还会有更精彩值得我们期待。
回来时,车窗外已经一片漆黑了。可是车厢里灯光通明,一片沸腾,大家再也按耐不住了,你一言我一语,不一会儿就到了酒店。吃完饭,我们又围着圆桌进行了一场热烈讨论;回到房间,三五成群一个房间,还是谈论这一天的感受。
此时,我真心被这一群人感动了。
与大家同行,一路互相陪伴,乡村教育就会变得美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