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狠?

01
前两天,有人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最XX的孩子背后,站着最狠心的父母!》。
文章写得无功无过,但那个标题实在让我浑身不自在,尤其是那个直愣愣的“”字。
我发现,如果用“狠 孩子”作为关键字,在微信里搜一搜,这种要父母对孩子狠的文章,简直是铺天盖地,底下的读者也是叫好声一片。
明明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干嘛动不动就要发狠呢?
“狠”这个字,总给人以刀架脖子上的压迫感。“听我的,否则你试试看!!”不带商量余地,只有服从与被服从。
不少父母,都没有把小孩当作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只把小孩看作是一个牵线的木偶。
仿佛父母牵引着绳子,小孩就会正常活动。只要松了绳子,小孩就会散架成一堆烂木头了一般。
这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到底从何而来?这种自以为是的膨胀感,究竟对教育孩子有好处吗?
也许有人会反驳,父母狠一点怎么了?棍棒底下出孝子!从古至今,都是这个理儿。
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

03
父母对孩子狠,是不是一件光荣而又正确的事情?显然不是。
很多父母之所以能对孩子狠,一个是体型上占了优势,一个是物质上占了优势。
体型占优势,潜意识里就觉得孩子是一个安全的,可以欺压的对象。物质上占优势,意识里就觉得孩子吃自己,用自己的,就必须听自己的。
这明摆着就是以大欺小,以强欺弱。
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们,绝对不会建议,家长在小孩青春期之后,还接着发狠。他们只会建议家长放下身段,跟孩子好好沟通交流。
因为现实明摆着,体型上不占优势的时候,硬刚基本没胜算;就算用物质来压制孩子,遇到愣头青,结局还是两败俱伤。
既然不能对青春期的孩子发狠?那么凭什么就能对年幼的孩子发狠呢?柿子挑软的捏?
那么问题来了,捏到哪天截止呢?
04
父母对孩子狠,是不是孩子就一定能如家长所愿?还真不一定。
很多给家长打鸡血的文章,都喜欢用郎朗来做例子。好像郎朗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他爹下狠手打出来的。
拜托,清醒点!中国有多少个弹钢琴的?就全国那些音乐附小,音乐附中,音乐学院,每年要毕业多少人?
但郎朗有几个?!就一个!
郎朗是个对钢琴极有天赋的人。他两岁半的时候,看动画片猫和老鼠时,听到里面的《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就无师自通地自己弹了出来。
《哥德堡变奏曲》那么难,在艾森巴赫面试他时,他老人家一口气就背出来了。
更不要提他从小参加的那些钢琴比赛,动不动就拿的金奖和第一名了。
音乐界成名的从来都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是分母。学钢琴学成郎朗这样,或者直白的说,能生到郎朗这种小孩,比被雷劈死的概率都低。
恕我直言,大多数普通孩子,就是被父母发狠打死了,也学不成这个样子。
媒体只会把聚光灯投向那些站在成功顶端的幸存者。没有人会去聆听金字塔下,那些炮灰孩子们的哭声。
05
父母要是不对孩子狠,孩子将来后悔了,责怪父母该怎么办?凉拌!
Angelababy在参加某个综艺的时候说过,她以前学过琴,后来放弃了。她觉得当初父母应该狠心逼她一把,这样她现在就会弹琴了。
我当时就无语了,这女人都一把年纪了,怎么心态还能这么幼稚!明明该自己背的锅,甩给父母算几个意思?
Angelababy要真心想学琴,以她现在的经济水平,可以请到很好的老师,她学就是了。直面自己的懒,有那么难吗?
后悔有什么用?真心想做的事,哪怕明天就要死了,今天也能做!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得失自己衡量,好坏自己兜进。相对于学会一项才艺来说,培养一个小孩的自主意识,显然更为重要。
人生那么长,家长能拿着棍子,守住孩子多久?
孩子成年以后,还不懂反思自己问题,却只是一味埋怨父母不够狠。教育出这种小孩,才是真正的失败。
06
父母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不可推卸的。但若总想着对孩子“狠”,不想着学习更科学的教育方法,那就是懒惰!
父母爱孩子,担忧焦虑都是在所难免的。但若总想着对孩子“狠”,不知道懂得更克制地表达情绪,那就是粗暴!
学习的困难,可以做孩子的帮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把孩子的成绩,当做自己的荣耀,面对孩子的短板,也能坦然接受。
是非的问题,最高境界是做到“温柔而又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发狠动怒,只能说明家长修为不够,并不说明家长爱得深沉。
每个生命,都应该有更多自主的自由。就算是亲子之间,也不能缺乏边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自己走,而不是家长背着他们走。
对孩子发狠之前,先看看自己,做事是不是完美无缺?人生有没有走过弯路?富豪榜上有没有名字?
老盯着孩子狠三狠四,不如自己做个好示范。无论是拼命赚钱,还是拼命健身,或者拼命读书,都比矛头总对着孩子强。
用一个灵魂,去撼动另一个灵魂,比动不动就发狠,要靠谱多多多多了。
若真是条汉子,
就冲着老板去发狠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