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矬一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01

这个五一假期,我儿子几乎每天都能睡到10点。

这种丧心病狂的睡懒觉行为,鸡血老母肯定是很不齿的。一日之计在于晨,醒过来一上午就没了,还鸡个屁啊。

我虽然很心疼那些被他睡掉的时间,但是依旧克制住了自己,没有去吵醒他,让他睡睡够。

我之所以对小孩那么宽容,主要是因为我自己小时候超级爱睡懒觉。

暖暖的被窝,香香的觉,留着口水打着呼,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如果假期都不能睡到自然醒,活着还有啥意思。

我的一个同学,她就不能容忍小孩睡懒觉。不管有事没事,她都会把小孩准点从床上拖起来。

每当说起睡懒觉这个话题,她给人一种教导主任附体的感觉。“小孩睡什么懒觉,我从小就不睡懒觉的。”

每次看她义正言辞的样子,我都会庆幸自己不是她的小孩。

02

一个人能做到严于律己,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但要命的是,人往往很难止步于严以律己。尤其是家长们,这个群体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小孩。

如果小孩做不到,或者不配合,家长大概率就会光火,指责小孩不上进,辜负自己的苦心。

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受限于过往的经历,以及主观的感受。我们都知道,要学会理解他人,事实上,换位思考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年纪大了以后,睡眠的需求,就没那么高了。那么对于大人来说,早早地把小孩拖起来读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对于小孩睡觉的渴望,有些家长是无从体会的。他们固执地认为,睡觉有什么好多睡的,像自己这样早睡早起的人,才是孩子的行为楷模。

03

对于别人的痛苦,如果自己没有相关的体验,几乎没人能感同身受。同理,对于别人的快乐,也同样如此。

我虽然能理解关于不能睡懒觉的痛苦,但是对于玩游戏的快乐体验,我是缺乏的。

所以,每次我看到家里的父子两个,在一起闷头打游戏的样子,总会觉得他俩没出息,玩物丧志。

这种情况下,我也会变身成“教导主任”的样子,要他们好好学习,不要浪费时间。

其实偶尔玩玩游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多妈妈之所以反对,也有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她们自己不喜欢玩。

体会不到别人的快乐和痛苦,就容易武断别人的行为,然后,就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04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体谅别人,并非是因为我们不够慈悲,而是因为不“懂得”。

家长在高举为小孩好的旗帜,鞭策小孩的时候,常常是因为不懂得孩子,从而缺乏同理心。

甚至家长还会无意识地用小孩,来满足自身的优越感。虽然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会在小孩身上寻求优越感,但事实的确如此。

优越感这种东西,常常来源自恋。我是好的,我是对的,你不够好,你做得不对,所以,你得听我的。

家长为什么不太愿意表扬小孩,深层的心理原因,就是因为表扬别人的同时,会产生我不如别人的不爽感。

但是批评就不同了,批评别人的同时,就是抬高了自己的心理位置。

有个综艺节目《天台告白》里有个家长,就很喜欢打压自己小孩,总给小孩挑毛病。

你们看她那个自以为是的表情,是不是就带着一种骄傲的自我满足感。

别以为你的进步有多了不起,在我眼里,你什么都不是。

05

每个人都有想被理解,想被认同的需求。

有时我觉得,父母太完美,对于小孩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父母自身缺点多一些,能力薄弱点,不仅能增加他们的同理心,也会降低自身的优越感。

比如那些自己学习不怎么样的家长,反而更能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难处。

我有个朋友,从小数学就不好。她的孩子去读奥数,常常题目做不出,因为她自己也搞不定,所以她很少对孩子发脾气。

她有时会跟我说:“这么难的题目,看都看不懂的。册老做得出来啊!”。

比如说我,从小就是个没头脑,铅笔橡皮这种东西,流水一样地掉。

对于这一点,我完全能理解我儿子,掉东西这事儿,太正常了。只要我儿子一个星期没掉东西,我就会觉得他棒呆了。

有时候,我甚至忍不住希望自己,毛病再多点,弱点再多点。这样我就不会对小孩横挑鼻子竖挑眼了。

06

大家普遍认为,人总是优点要越多越好,缺点要越少越好。

生了孩子以后,我改变了这个想法。作为家长,如果过于完美,对孩子来说,不见得是好事。

完美会产生优越感,优越感会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蔑视。

小孩总是被家长蔑视,不仅对他们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也很容易激起他们对家长的反感。

哪怕小时候他们无能为力,逆反期一到,亲子关系,分分钟就失和了。

为了避免这种亲子失和的可怕情况发生,我决定从今天开始,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每天变矬一点点,相信总有一天,我儿子会成为一个胜过家长的人。

尽管我自己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了,但为了孩子,家长做出一点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是我为自己的不思进取,

所找到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毕竟,这一切都为了孩子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