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辨伪“神器”:这个错误的认知来自于对铜元修模的不理解

前几天的文章里,介绍了铜元辨伪的“神器”——从文字的书法上如何区分真疑:从书法之美分辨一枚铜元的真疑(文章可点击)

但有的泉友由于对书法认知不足走入了误区:修模后文字就变化了,如何用上述方法进行分辨?

铜元在修模后,局部文字确实会产生变化,但神韵仍在。这个“神韵”我们具体点说就是用笔与结构两部分。

下面我们以3枚中心鄂二十文为例子,做一个修模后书法上的解析。

大清铜幣首先看中心字

大清铜币铜元首先看中心字,这个字有没有神采,关系到了这枚铜元的真疑。对于铸量大的铜元来说,这个中心字,比如湖北的鄂十文的“鄂”当然会有所变化。各省的简称是在二元阳模时采用刀刻,与修模工的修模手法同源,一般来说,这个刀刻的真品都有力度

对鄂二十文来说,反而简单了,由于铸量不大,“鄂”字相对稳定。

疑1的“鄂”字写法,与真1、真2存在明显差异。一是钩的方向,疑字的钩写得有点像欧楷,用在这里显然没有真1、真2,类似颜楷的写法有力度。一是在软耳的横上,真1、真2,用的横上昂,且带一定弧度,而存疑的横是平横呆板。

在后面的介绍中,我们就会知道,真1、真2都存在修模的情况(真1的“大”字,真2的“部”字),所谓修模基本都是大面积修,因为从工作模从设备上拆下及再安装,都是耗时耗力的事情。真2的大清铜幣四个可能更接近祖模。

存在修模,但真1、真2的“鄂”字几乎没有变化。从字上看,真1的“鄂”字像是修过了。

涉及到修模的字,从书法角度怎么看?

“大”字上的修模变化

3个“大”字皆不相同,如何分辨?我想不少泉友不会看字,或者觉得看字无法辨识的原因正在于此。

首先,我们看真1、真2两枚,真1的横是真2的加粗版,但加粗的又不仅仅是横,是整个文字的加粗,这个就是在修模时保持的文字的结构不变。

其次,真1和真2,每一个笔画的起笔与收笔基本大致相同。这个是用笔基本保持不变。

反观存疑币:“大”字撇的起笔形状与真品不同,撇至接近收笔处,又多了一个按的动作(笔画过粗),而捺笔提笔感觉笔画没有写足就结尾了,横粗到了看不见收笔。整个文字的结构与用笔都存在明显差异。

“清”字上的区别

真1、真2的清几乎没有明显变化。

但存疑币的“清”就很不舒服了。

如果三点水,第一、二点,还可以忍的话,第三点水这一提从起笔到提之前产生的形状,几乎是没办法看的。存疑币完全成了一团。

实际上,这枚存疑币在多处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上,出现了虚化,不知是图片问题,还是实物本身就如此。

“月”的钩,钩得很差。书法里面讲钩要写的好,关键是竖要写好,写好了竖,钩就是一个回峰提笔的动作。但这枚存疑币“月”字竖钩在竖结尾处的外形出问题了。不要小看这个外形和内形,比如欧体就要求外呈角,内呈圆。

像这种地方的区别,因为书法走形了,成了败笔,基本不会认为是修模造成的,而认为是存疑币。

“铜”字上的区别

首先,我们注意三竖的关系。第一竖直竖,第二竖起笔后下行,最后回峰收笔,形成了中间细两头粗的情况,且呈现一定弯曲度,第三竖往右侧倾斜(外侧)。

存疑币的第二竖中间变细且弯曲的感觉没有(可以认为提、按的动作消失了),造成了与旁边结构的空隙不足。

竖的起笔也有问题,基本上这个字都被填满了,没有空隙了。而“同”里的“口”存在大问题,从起笔到折到收笔,基本完全没有了书法的味道,就和铅笔写出来的一样。

这枚存疑币的起笔、收笔,大部分都有问题,不是含糊、交代不清,就是没有笔锋。

“同”字竖钩处、“金”字一提,大都如此。

“幣”的不同是修模么?

存疑币和真1、真2的主要不同,集中在“敝”字左半部分。整个问题的笔画都细了,点、撇、竖和横折后的竖笔,至少4处。

有泉友可能就会觉得是不是也是修模。那需要反问自己,“幣”字上下结构,上半部分又是左右结构,左结构细了,右结构是不是也要细?下半部分是不是也要细,如果仅仅是左上的笔画整体细了,这个字的结构就完全变化了,而且变得极差,这个字就散掉了。

因此可以推断,存疑币在这里是败笔,不是修模。

小字再次验证下

汉字和满文的书法,存疑币都出现了局部明显败笔。这里不再细说,如图已圈出。

但我们再来看两个字,体会下存疑币、修模版和真品之间的“同与不同”。

“部”字的修模变化

3个“部”字都不同。从存疑币不清晰的图片来看(真2的图片也不清晰,我好久之前拍的),“部”字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存疑币从图片上看两点的位置改变了,但最主要的是看真1和真2。你可以修模,你可以文字变粗,但是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变化了么?——几乎没有,内部还是个“心形”。(这里真2像修模过了)

“户”字上的差异

“户”字短横,起笔切角角度不同,一撇在中间变细。这些都不是修模造成的,而是在翻制过程中,对书法理解不到位,造成的错雕与走形。

(0)

相关推荐

  • 浅谈《张黑女墓志》临习摘要

    己亥岁末,本人恋上了<张黑女墓志>,此碑帖全称<魏故南阳张玄墓志铭>.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字体属于正书.据各材料显示,作者书者均无,原石已不在,现存只有清何绍 ...

  • 每日一字:一起临《玄秘塔碑》,柳体书法详解-袋!

    每日一字,学习<玄秘塔碑>,突破柳体结构--袋!打牢基础,逐步与大家一起,共同再次学习<玄秘塔碑>.尤其是初学者,或者没有系统临帖.想要书法更上一层楼的书友的书友.每天的功课至 ...

  • 铜元辨伪要诀:文字不同,如何辨识?

    有泉友提出,一个版式的铜元可能出自两个祖模或者因为修模变化,产生了文字的变化,是否意味着:从文字去辨识真伪是种错误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引发文字不同的,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

  • 铜元的包浆【铜元辨伪常识第一讲】

    铜元辨伪常识系列:铜元的包浆.铜元的铜色.铜元的边道.铜元的文字.铜元的币缘.铜元的底板.铜元的穿孔.浇铸币特征.嵌合币特征.铜元与概率问题.综合看币,共十一个部分.整体固然重要,但局部是构成整体的要 ...

  • 铜元的铜色【铜元辨伪常识第二讲】

    铜元辨伪常识系列:铜元的包浆.铜元的铜色.铜元的边道.铜元的文字.铜元的币缘.铜元的底板.铜元的穿孔.浇铸币特征.嵌合币特征.铜元与概率问题.综合看币,共十一个部分.整体固然重要,但局部是构成整体的要 ...

  • 铜元的边道【铜元辨伪常识第三讲】

    铜元辨伪常识系列:铜元的包浆.铜元的铜色.铜元的边道.铜元的文字.铜元的币缘.铜元的底板.铜元的穿孔.浇铸币特征.嵌合币特征.铜元与概率问题.综合看币,共十一个部分.整体固然重要,但局部是构成整体的要 ...

  • 铜元上的文字【铜元辨伪常识第四讲】

    铜元辨伪常识系列:铜元的包浆.铜元的铜色.铜元的边道.铜元的文字.铜元的币缘.铜元的底板.铜元的穿孔.浇铸币特征.嵌合币特征.铜元与概率问题.综合看币,共十一个部分.整体固然重要,但局部是构成整体的要 ...

  • 铜元的币缘【铜元辨伪常识第五讲】

    铜元辨伪常识系列:铜元的包浆.铜元的铜色.铜元的边道.铜元的文字.铜元的币缘.铜元的底板.铜元的穿孔.浇铸币特征.嵌合币特征.铜元与概率问题.综合看币,共十一个部分.整体固然重要,但局部是构成整体的要 ...

  • 铜元的底板【铜元辨伪常识第六讲】

    铜元辨伪常识系列:铜元的包浆.铜元的铜色.铜元的边道.铜元的文字.铜元的币缘.铜元的底板.铜元的穿孔.浇铸币特征.嵌合币特征.铜元与概率问题.综合看币,共十一个部分.整体固然重要,但局部是构成整体的要 ...

  • 铜元的穿孔【铜元辨伪常识第七讲】

    铜元辨伪常识系列:铜元的包浆.铜元的铜色.铜元的边道.铜元的文字.铜元的币缘.铜元的底板.铜元的穿孔.浇铸币特征.嵌合币特征.铜元与概率问题.综合看币,共十一个部分.整体固然重要,但局部是构成整体的要 ...

  • 浇铸币特征【铜元辨伪常识第八讲】

    铜元辨伪常识系列:铜元的包浆.铜元的铜色.铜元的边道.铜元的文字.铜元的币缘.铜元的底板.铜元的穿孔.浇铸币特征.嵌合币特征.铜元与概率问题.综合看币,共十一个部分.整体固然重要,但局部是构成整体的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