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重阳节7首:茱萸插玳筵,开门有菊花
唐诗中的活力重阳节:菊花黄,茱萸红,天子同庆,女子登高
重阳节的来历,起源的非常古老。农历的9月是晚秋,作物成熟,有寒露和霜降节气。此时正宜祭祀天地神灵,慎终追远,而秋季亦多瘟疫,古人春近水,以流水祛除疾病,秋近山,以秋气保佑身心。
而九月九日,逢双逢九,天地轮回,寓言天地长久轮回,生生不息。九又为阳数,此时金秋阳盛,所以此日叫做重阳节。
汉朝唐朝两朝尊崇道教,敬畏自然,又追慕长生不老,所以重阳日是普天同庆的狂欢和祝福,但正式定位一个官方日历的节日,是在唐朝。
此日,天子天子率先登高,游名山,晏群臣,海天清宇,四海臣服,实际是大型联谊会。而民间更是热闹。长安附近的山路游人络绎,男女簪花满头,歌舞助兴,以沐浴晚秋最美的阳光,而菊花酒,丝竹筵,吹奏着秋之太平。
此时正是菊花怒放的季节,家家有菊,处处有花,唐朝相对前朝富庶安定,培养了许多品种的菊花,以供都市人簪戴欣赏,其中出现了杂交品种的白菊,紫菊,它们和野外的菊花妆点帝国秋色。而重阳节不可缺少的就是菊花酒。以菊花和粮食混和在一起酿造不算,另外将新鲜的菊花瓣浮在酒水之上,其芳香解秽清热,其菊花解毒防疫,平肝润肺。
以天子重阳日的菊花筵最为豪华。
“捧箧萸香遍,称觞菊气浓。
更看仙鹤舞,来此庆时雍。”唐朝李乂《奉和九日侍宴应制得浓字》
此人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官员,可以看到内廷重阳日酒宴的热闹,宫女用竹箱捧着茱萸,酒宴上有菊花酒,还有出人意料的歌舞,是真的仙鹤还是人扮的就不知道了,但是很是喜庆。
此官员还随皇帝去长安城慈恩寺和总持寺,可见这天的热闹是天子与民同庆。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唐朝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我们见识了年轻英俊的道士奇人李泌,就是他。此时他是唐玄宗的待诏翰林,陪着唐玄宗登秦山川,赐宴群臣。唐玄宗也是逸兴遄飞,跟着大臣们吟诗作赋,筵席上少不了菊花酒。
同时期的王维则补充了李泌没有写的豪华。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
玉堂来右个,天乐动宫悬。”
王维是个音乐家,所以他的观察非常细致。那桌子上摆着芍药花,酒席上插着茱萸。大型的演奏会开始了,殿堂里飘满了音乐。
那么这茱萸数次出现在唐诗里,到底是什么呢?
茱萸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佩戴,但是在古代医药中,它是一种芳香辟邪的药用植物。重阳节户外活动时,身上佩戴茱萸可以防蚊虫,香气辛烈,可以抗风寒,避瘟疫。而且它的叶子是绿色,果实是红色的,非常喜气。
它运用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重阳节前后,军队大规模购进茱萸,让士兵佩戴。这是古代防止瘟疫流行的一种做法。
的确大型集会如何防止瘟疫也是古人想办法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从唐诗就可以看到,当时佩戴茱萸的盛况,从宫廷到民间。还有专门种植茱萸的山区,为人们源源不断提供茱萸。
说完了宫廷,说民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岁的王维中唐的时候来到了长安,实际他的运气相当好,他是作为令人瞩目的歌舞少年明星出道的,他英俊,有音乐的才华,上流社会贵族的歌舞都少不了他。可以说他的重阳节实际是非常忙的。他还是孩子气性,看见别人悠闲娱乐,自己却困在各种事物里,到底想起才告别不久的弟弟和童年。
如果在家里,此时兄弟俩一定和亲戚朋友一起登高,手里按人头分发茱萸枝吧。他想到一向离不开他的弟弟一定惘然有失。也的确是他自己的失落。在陌生的地方,金窝银窝赶不上草窝,富贵朋友哪里赶得上无猜的家人和兄弟?
这首诗是唐朝重阳节的名诗,望乡与思念,都寄托在一枝小小茱萸上。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茱萸是什么了。但是在唐朝,那就是身边事,于平凡中见真情呀!
但是关于菊花的记忆是永恒不变的,直到今日。这是因为菊花生命力更强,更有一种秋天生生不息的绚烂。
茱萸未必处处有,而菊花实在是到处可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节录
最近看了一些报道,说国外的苹果树板栗树长在庭院里没有人采摘,落在地上腐烂,有些人士认为是浪费,提出了收集这些水果,劝人们不要浪费粮食。
那么让我感动的是中国人的物尽其用。比如这野生的菊花,正是古人的智慧,不但可以观赏,更重要的是发掘了它的食用药用价值。
这野菊花是酿酒的佳品,重阳节酿造菊花酒有暖身延年的作用,菊花更是药材,清火解毒。
孟浩然在故人处吃饱喝足,故人却说,重阳节这里菊花开了,所谓就菊花,可不单纯是就着看,那是可以也必须就着喝的。
最美丽的菊花盛况,当然是一开门就有人送花送酒。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唐朝王勃《九日》
虽然这首诗的本来意思是,重阳节我开门就看到一地的菊花,但是居然没有人给我送酒,真寂寞呀。但显然王勃这处境绝对是个另类。
因为重阳节在唐朝是个热闹的日子,人人戴花,家家出行,处处有酒,实际你很可能早上一开门,就有亲人或朋友来过,给你送来了一大把菊花还有菊花酒。除非你抑郁到没朋友,没交际。
那么唐朝在菊花茱萸菊花酒之外,就是身体力行的爬山登高了。几乎人人都往山上跑,楼台都是次选。
我说的人人,当然包括女子。大唐又不缠脚,是古代社会最平等的时期,虽然读书这种废钱财的事,很少落在女子身上,但是谁也挡不住一双天足呀!
“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
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唐朝薛涛《九日遇雨两首》其一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一年的重阳节因为有雨,薛涛小姐姐只好困在了家里,看见菊花在雨中那种凄冷。可是她的心总想往外面飞,想去登山。
那么这说明唐朝女子在重阳节是可以和男人一样登山的。比如在另外一首李白的《忆秦娥》里,里面那个女子就是登上了长安城南边的乐游原,她还玩到半夜。
唐朝的富强有女子一半的功劳。唐朝尚武,大部分男人要服兵役,女子则支撑着长安的家庭和城市繁华。正是这样的开放和活力,让唐朝的每一个节日都多姿多彩,有仙气更有人间气。
那么到了宋朝,女子就不能随意出门了。登高就成了吃糕,当然流动人口和大规模聚会也相对少些,医药也发展更精细,所以茱萸就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宋朝发展了另一个重阳节内涵,就是家庭成员的长寿,于是菊花成了几乎没有陪衬的主角了。
不过重阳节的宋词虽然更有情致,我还是爱唐朝的重阳节,那真正是全民狂欢且有活力的日子。就凭着女子能够爬山,我也果断抛弃穿越宋朝!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