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说《千字文》〡太阳偏西称为“昃”

小伙伴们

来猜个谜语

天下尽是不平声。(打一字)

猜对了没?

快来听听

撰稿/徐强。播音/磊明。

胡迎建作品《不平则鸣》。(网络资料图片)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

首先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谜面是:“天下尽是不平声。(打一字)”大家知道谜底是什么吗?正确答案应该是“昃”字。

要理解这个谜语,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古汉语声调的基础知识。古人把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这和今天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是不太一样的。古代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又把“平、上、去、入”四声分为两大类,其中“平”是平声,“上、去、入”三声则统称为“仄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平仄”。

楷书的“昃”字是上下结构,上方为“日”,下方为“仄”。“日”代表太阳,太阳普照的地方称为“天下”;“仄”指仄声,与平声相对,也就是“不平声”。因此,“昃”字在结构上就可以理解为“天下尽是不平声”。当然,这里的“不平声”是语带双关的,既指仄声,也指人们抱怨世界不公平的声音。俗话说“不平则鸣”,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受到了委屈或者压迫,就要表达不满,发出反抗的声音,这样,才有可能争取到公平和正义。

“昃”的字源。(网络资料图片)

好的,关于谜语,暂时聊到这儿。今天我们学习的字,就是《千字文》中的“昃”字。昃,zè。

甲骨文的“昃”,属于形声兼会意字,左边是一个太阳,右边或者右上方是一个歪斜的人的形状。到了篆书,“昃”演变为“仄”字加“日”字。“仄”在左边,“日”在右边。

东汉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昃,“日在西方时,侧也。从日,仄声。”“日”是义符,表示这个字和太阳有关,“仄”是声符,表示读音。“昃”的本义,指太阳偏西。

“昃”的字体演变。(太康书法)

日昃不复午,落花难归树。人生能几何,莫厌相逢遇。”这是唐代诗人邵真写的一首诗,题目叫做《寻人偶题》。大意是说:太阳偏西,时间就不会回到正午了;鲜花掉到地面,也很难再回到树上。人这一辈子不长,要懂得珍惜身边人、眼前人,不要觉得厌烦。因为这辈子的遇见是一种缘分,到了下辈子,未必有机会再相逢了。

我们再来看两个成语。“日昃之劳”,意思是从早晨到午后都顾不上吃饭,形容工作繁忙。“昃食宵衣”,意思是时间很晚了才吃饭,而天还没亮又起床穿衣服了,形容为国操劳,忙于政务。

日昃之劳。(太康书法)

“昃”从太阳偏西,又引申指倾斜。“崖昃日半倾,光射东南峰”,诗句中的“崖昃”,指的就是倾斜的山崖。

在古老的哲学经典《周易》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太阳过了正午会偏西,月亮圆了则会缺,天地万物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人同样如此。古代先民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他们的智慧。

好的,今天我们就谈到这儿,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期再见。

夕阳西下。(网络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笔顺
义项

(zè)<书>太阳偏西。(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好词

昏昃、昃食、倾昃、昃朓、中昃、昼昃、昃日、下昃、昃景、昃晷、旰昃、盈昃、日昃之离、日昃之劳、日中则昃。

好句

相过忘日昃,坐待白云归。(唐代·陈翊《过马侍中亭》)

天高地厚,日盈月昃。(宋代·释道璨《偈颂十八首其一》)

青春不可恃,白日忽已昃。(宋代·欧阳修《折刑部海棠戏赠圣俞二首其一》)

东湖径昃半苍苔,问讯红蕖几许开。(宋代·曾惇《东湖怀洪景伯》)

好段

平章百姓,一日万机,未晓求衣,昃晷不食。大禹不贵于尺璧,光武不隔于支体,以是忧勤,深虑幽枉。而荒湎于酒,俾昼作夜,式号且呼,甘嗜声伎,常居窟室,每借糟丘。朝谒罕见其身,群臣希睹其面,断决自此不行,敷奏于是停拥。中山千日之饮,酩酊无名;襄阳三雅之杯,留连讵比?又广召良家,充选宫掖,潜为九市,亲驾四驴,自比商人,见要逆旅。殷辛之谴为小,汉灵之罪更轻,内外惊心,遐迩失望。(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作者简介

徐强,1975年2月出生,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现任贵港日报社副刊部主任、总编辑助理,是《读者》杂志著作权许可使用签约作家、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贵港市作家协会主席、贵港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曾获2012年贵港市“十大杰出青年”、贵港市第四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港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二届广西“书香之家”称号。作品入选历年中国杂文年选。著有随笔杂文集《下辈子做一条狗》《当狗站起来的时候》《说文解字》《蠹鱼笔记》。

朗读者简介

磊明,山西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综合广播业务指导,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副会长。最美声音“全民悦读”全国朗诵公益大使,磊明之声朗诵艺术团团长,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话剧影视系客座教授,著名朗诵艺术家,2017全国榜样文化交流大会特邀艺术家。

书法作者简介

太康,原名康永杰,别号“独游杖者”“卧游山人”“梅道人”,法名“印觉”,堂号“抱琴轩”“双一堂”。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国美术学院花鸟高研班,现为华夏艺术交流协会会长,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残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画篆刻师从王镛、欧阳中石教授。书法长于大篆、魏碑。篆刻上取陶鼎,下挹秦汉,单刀硬入,大开大合。擅画人物、花卉,尤以金石书法入画,追求独立、厚重、简洁、大气之金石画派遗风。

言而有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