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病逝,为何将军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曹魏后期,司马家族的三大杰出人物(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非常有名,司马懿不用说,曹魏四朝老臣,通过搞政变篡夺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司马昭其次,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让其家喻户晓,最弱的这是司马师,仿佛没啥影响力。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病逝,为何将军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司马懿一共生了九个儿子,有本事的儿子不少,其中以长子司马师最佳。要知道司马懿政变那年,已经是71岁高龄了,三年后就病逝,而这个时候的曹魏并非司马懿一人说了算,存在很多不稳定性因素。司马师少年时,便有雄才大略,与何晏、夏侯玄齐名。在曹爽将司马懿架空之后,司马师还能暗中培养拥护司马氏的三千死士,否则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便连发动“冒险政变”的武装资本都没有。司马师而且积极的参与了高平陵政变,在政变的谋划与发动阶段,参与谋划、镇定自若、指挥武装、完成司马门把守任务所表现出远强于司马昭的魄力、能力与实力。要知道,司马懿要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只与一个人长期密谋,就是司马师。到了政变前的那一夜,司马懿把计划告诉了司马昭,把他吓得一夜没睡着,而司马师就跟没什么事似的。 其次,司马师作为一名“勋二代”,而且是有才华的“勋二代”,从小便与“勋二代”们的交往,从而为依托司马懿权势陇聚名门人才提供了可能,所以司马师执政之后,所采取的进用人才的方针,一方面使原本曹魏政权所依靠的基本力量不断地转投在司马氏的门下,从而削弱曹魏政权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使新进的才俊归于司马氏的私门,并逐步用霸府政治取代朝廷的日常运作,使鼎革之势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形成。霸府,泛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权臣,建立的府署机构,借此控制皇帝与朝廷。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其太傅府也演变成霸府,故《晋书.职官志》云:“宣王既诛曹爽,政由己出,网罗英俊,以备天官。”在司马师执政的时代,成功地克服了东关惨败所造成的政治危机,逐步扫除了中央与地方的反对势力,开始建立起一支支持魏晋嬗代的政治力量,奠定了魏晋革命的基本格局。 总之,司马师一边通过姻亲,进一步强化与郭太后的同盟;另一方面奉三祖典制(曹操三祖孙),非军事不得妄改,即不变法以免损害魏官僚既得利益者。四年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能集中于一人的权力,基本都已尽揽。司马昭能够继承权力,纯属运气太好,因为司马师寿命太短了,嘉平七年(255年),司马师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年四十八。而司马师刚好没有儿子,养子司马攸又是司马昭的次子,所以将权力再度交给弟弟司马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