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难忘的际遇
难忘的际遇
乾州蕞娃
我和杨应超老师虽然都是乾县人,但是一个在灵源镇,一个在峰阳镇,一个在乾县最东端,一个在乾县最北端,一个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一个是刚过不惑之年的青年,一个是离休的国家公务人员,一个是城乡结合部的乡村教师,一个工作生活在乾县,一个长期工作生活在新疆喀什,如果没有网络,没有“行走在乾县”这个微信公众号,没有《行走在乾县——峰阳镇》等地域性极强的文章,我们的生活就永远没有交集。
但生活没有假如,命运之神在那一刻十分眷顾我,所以我认识了杨应超老师,得到了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也许是因为长期远离家乡,所以他十分在意“行走在乾县”这一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关注了公众号,而且多次留言赞赏。据不完全统计,短短的几年时间杨叔累计留言32次,赞赏49次,赞赏金额超过1000元(包括3次付费阅读),单次赞赏最高金额100元。
当我发现杨叔的多次赞赏之后,就通过微信电话与杨叔联系,明确表示不希望老人因为情感原因而破费。但是,老人告诉我,他之所以多次赞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确实喜欢文章,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资助我将《行走在乾县》系列文章结集出版。但遗憾的是,因为多种原因,我一直没有将这部分文字结集出版(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部门打算资助我出版此书,但是我觉得这部分文字体例不够完美,内容还不够完善,文字不够简洁准确,达不到我心中结集出版的标准,所以不能盲目上马、粗制滥造。),这让我总觉得有愧于杨叔。
当然,这种愧疚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我要工作,要生活,要在课余时间继续熬夜读书写文章。杨叔也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平静流过。直到今年3月29号,袁富民老师的一个电话打破了这种平静。
“杨明霞昨天给我打电话,说他哥,咱们峰阳的乡党杨应超从新疆回来了,明天要请咱们吃饭。”
这个消息让我欣喜不已,不是因为有饭吃,在当今这个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社会,没有人会因为吃一顿饭雀跃。我的欣喜是因为终于要见到杨叔了,见到那个长期以来关注支持我的熟悉的陌生人!我又有一丝紧张,我不知道自己见到这位可亲可敬可爱的叔叔时,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我不知道杨叔会不会对于我的这种不思进取心生遗憾。我有一种丑媳妇不敢见公婆的恐惧,但杨叔老远从新疆回来一趟,自己总不能躲着不见面,那岂不更失礼?
第二天,在这种患得患失的煎熬中,我带着为杨叔收集的两本书(杨叔之前有过要求),一本是杨欣先生签名题字的《乾县方言集萃》,一本是《范紫东研究》第七期来到了饭店。
袁老师、杨明霞和女儿以及外孙女已经在饭店大厅,杨叔还没有过来。电话联系了以后,得知他们正在乾县故城墙遗址公园游览,很快就会赶过来。于是,我们继续坐在大厅等候。
大概半个小时以后,我看到了杨明霞站了起来,这才发现有一群人从门外走了进来,是杨叔、杨姨、他们的孙女以及杨叔的一对朋友夫妇。杨叔,身材高大,额头宽阔,脸庞棱角分明,目光犀利,穿着一件蓝色的夹克衫,头发稀疏却并不花白,背着一个旅行包,提着一个儿童水壶。因为长期扎根边疆,他的口音有些变化。杨阿姨满目慈祥,小孙女蹦蹦跳跳活力四射。
简单寒暄之后,我们入席就坐。袁老师拿出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赠送杨叔的著作,杨明霞女士也拿出了自己的作品,我赠送拿给杨叔的作品时,感到愧疚不已,因为那不是我的作品。
杨叔给我赠送了一套他的作品《山河颂》(共六本),其中前两册由喀什诗词学会出版,后四册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还有一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喀什诗词书法选》(杨应超主编)。
在此之前,我就得知杨叔有极深厚的文学修养,200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祭文海内外征集活动中获得三等奖,被邀请参加了戊子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但是面对这一摞沉甸甸的作品集还是让我震惊不已,这也让我对杨叔的敬意再次升华。当时只有一种想法,那就是要把自己对杨叔的感激敬佩之情以及这次难得的际遇记录下来。
也许是这种愿望过于强烈,所以我尽管非常努力的想把这一切记下来,但实际上席上吃了什么,说了什么,我却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文章自然也就写不出来,而且我也觉得这篇文章不能这样简单记流水账似的,最少我要读完杨叔赠送我的这几本书,要深层次的去感知杨叔的人格魅力所在。
所以,随后我便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完了这几本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颗赤子之心,也明白了作者这几本书都以《山河颂》命名,绝不是简单地重复,是他对祖国母亲诚挚的热爱之情,是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感激之情。这可以从《山河颂》内页的那张“故乡情”的插画以及那“谨以此书献给抚育我成长的三秦父老和新疆各族人民!”中得到印证,更可以从其中众多的瑰丽诗篇得到印证。《五峰山怀古》《思帝乡·秦地吟》《关中八景新歌》《沁园春·西域情》《为疏勒县县志成书而作》《西域行》《峰阳山水》《西岳赋》《过河西走廊》《乾陵感怀》《水仙子·名城喀什》等,恕不一一列举。
不知道谁说过“风格即人格”,因为长期扎根边疆,受西部雄阔豪放的地域风情的熏陶,所以他的诗歌创作更具特色,显现了西部绚丽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他的诗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那让人歆羡的性格魅力。
杨叔不仅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更是一位秦腔爱好者,是一位书法家,尤其是一笔隶书,端庄工整,丰润灵活。他热爱秦腔,不仅和同乡一道出资,组织成立了喀什秦腔自乐班,更是积极参与演出,唱腔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也许,我以上浅显的认识不足以表达我对杨叔的感激和敬佩之情,但我总觉得说了总比闷在心里强。
最后,还是借用杨叔朋友圈的一首《沁园春·为喀什秦腔自乐班和杨应超先生而作》作为结尾,我想这个也许是对杨叔另一种注解。
戏友结班,亮相名城,献艺画廊。在陕甘之远,犹如汉苑,昆仑之近,还看秦腔。净丑旦生,宽音大嗓,锣镲铿锵琴韵长。一声吼!惹游人惊诧,注目行藏。
中华文脉声张。补空白,公园开作场。看姿形夺目,襟情厚薄,乐名惊耳,曲度柔刚。古韵今声,萦回佚荡,塞上喀什成故邦。关中剧,可时时品鉴,功记徐杨。
注:1.行藏,行迹。2.作场,艺人献艺场所。3.襟情,情怀。4.关中,陕西。5.故邦,故乡。6.徐,徐登举;杨,杨应超,二位先生乃喀什文坛名士,也是秦腔西乐班发起人。
杨应超,笔名山河,陕西乾县峰阳人,1944年11月25日生。1966年参加工作,36年来一直扎根新疆喀什,高级政工师。祖居山村,工作初下过乡,接受过再教育,长期在基层工作。曾任泽普县常务副县长、疏勒县委副书记、喀什地区进出口总公司党委书记、喀什地区物价局局长等职。
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华夏诗联书画院研究员、北方诗人协会副秘书长、《雪国诗刊》特约编委、新疆诗词学会会员、喀什地区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喀什诗歌报》主编、喀什地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诗刊上发表过数百首诗词,在全国诗歌大赛中被评为一等奖和“十大新古诗人”。在全国《难得杯》诗联大赛中获特等大奖等。已出版个人诗词作品集《山河颂》五部,主编出版《喀什古今诗词》、《喀什当代诗词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