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青海姑娘一铁锹挖出1个亿,7万枚银元全部上交国家
几十年前,民国时期的银元在农村比较常见,当时留意收藏的人还不多,有的小孩子拿着银元玩耍。不过数量巨大的银元很难见到。
在青海贵德县,很多人都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陶金兰献宝事件”,女民兵陶金兰不经意找到了数以万计的银元,还有大量银锭,全部上交给了国家。
银元
那是1982年夏天,一个炎热的下午,18岁的陶金兰和堂兄陶恩铭在县园艺场挖自来水管道。这段管道需要把一段楼梯下面挖开,再打洞穿过,费时费力,是生产队里最难“啃”的骨头。陶金兰刚参加民兵没多久,思想觉悟很高,兄妹俩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活。
他俩挥汗如雨,挖了两三个小时,太阳快落山了,进展缓慢。堂哥说明天再挖,陶金兰却想趁着傍晚凉快,多挖一会儿。她挖到了一米五深度,站在坑里横向打洞。一铁锹下去,不知道挖到了什么硬东西,发出一声刺耳的声响。
上世纪的女民兵
再挖几下,哗啦一声,一堆白花花的东西夹杂着破碎的瓦罐,把陶金兰的小腿都埋住了。她赶紧叫堂哥过来看,坑里满是圆形的硬币状的东西,还有块状的物件,沉甸甸的。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那是什么。他们只是意识到,这些东西可能很值钱,所以才埋在地下。
陶恩铭也用铁锹挖了几下,又带出了不少硬币状的东西。陶金兰想起了加入民兵的宣誓仪式上,上级再三强调,有什么事一定要汇报。于是她和堂哥一商量,让堂哥留下来守着东西,她去县里汇报。
一路小跑赶到县武装部,陶金兰气喘吁吁地向武装部长报告了情况。武装部长不敢怠慢,又向县政府汇报。县委刘书记接见了陶金兰,并派了几个民警跟她去现场。直到那时,陶氏兄妹才知道挖到的是银元,块状的物件是银锞子,也就是银锭。
银锭
几个民警和陶氏兄妹一起用铁锹挖,夜里没有电灯,就用手电照明。清理出来的银元和银锭用麻袋装起来。一直忙到天色微亮,才基本清理完毕,大伙儿都累得直不起腰来。挖出来的东西装了几十个麻袋。
准备收工的时候,细心的陶金兰却提议,应该把挖出来的土再彻底筛选一下,肯定还有遗漏的东西。结果大家从土堆里又找出来1800枚银元。
银元
附近几百个村民闻讯赶来看热闹,墙头上都站满了人。不过村民们只是感到好奇而已,现场秩序非常好,还有一些小伙子主动帮忙扛麻袋,整整装了两拖拉机。
事后,经相关部门鉴定,陶氏兄妹上交给国家的银元有67981枚,银锭1568个。按当时的行情,折合将近37万元,这在80年代已经是很大一笔巨款。那时候的工资水平才几十元而已。
陶金兰兄妹获得的锦旗
陶金兰发现的银元里,除了大量的“袁大头”,还有很多民国初年发行的“船洋”,也就是正面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按照近年的市场行情,这些年份、特征不同的银元,少则价值七八百元,多则数千甚至上万元。那批银锭更是价值不菲。将近7万个银元和银锭,估值上亿。
这么多银元是谁留下的呢?原来,贵德县的园艺场曾是“贵德王”马元海的官邸。马元海是清末民初西宁镇总兵、甘边宁海镇守使、首任国民政府青海省主席马麒的外甥,与臭名昭著的青海马家军马步芳是表兄弟。
陶金兰多年后重回挖宝处
马元海凭着家族的势力,在贵德横行霸道多年,欺压百姓、霸占土地,搜刮了很多财产。当年,马元海是名副其实的“贵德王”。西北马家势力倒台后,马元海的好日子也一去不返了,临死前,他把剩下的银元和银锭埋在宅邸的地下。若干年后,却被陶金兰一铁锹挖到。
陶金兰兄妹献宝一事,轰动了整个县城。事后,他们被县里评为先进个人,作为民兵,县武装部还给两人记了三等功一次。同年九月,兄妹俩又被青海省军区表彰,授予一等功。
配图
全国很多报刊杂志报道了陶金兰兄妹的事迹。1987年,兄妹俩受邀出席全国解放军英雄模范大会,获“三总部”特别颁发的荣誉证书,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此外,青海省政府在事后召开的表彰大会上,还授予陶金兰兄妹每人锦旗一面、自行车一辆、缝纫机一台,以及现金500元。自行车和缝纫机在当时是老百姓家里的“大件”。
2017年,西宁电视台采访了陶金兰女士,据说她在老干部局工作。陶金兰带着记者回到当年挖到银元的地方,说起往事,她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