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硬的城市,变大的洪涝
这个夏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极端天气的增多
迅猛的暴雨就是很好的体现
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里,于是城市内涝成为了许多人的共同体验
无论身处在中国北方的郑州还是南方的广州
只要是身处城市,都可能遭遇城市内涝的尴尬
(济南,笔者摄于2021)
但我们习以为常的“城市内涝”在地球上其实是新鲜事
其实在没有城市建成之前,土壤和植被像海绵一样把泛滥的水吸走了
当城市的面积扩大,硬化路面取代了植被和土壤
暴雨来临,洪水无处可渗
于是在混凝土森林里“看海”,便成了家常便饭
就连纽约时报也感叹:
中国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
他们做出了让数亿人口脱贫的壮举
他们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但在快速建成的城市背后潜藏着多少问题呢?
清华教授孔峰在2019年写道,
“近年的城市内涝问题
正是中国城市发展问题的集中体现” [1]
我们飞速地铺好硬化地面、建起高楼
好像城市变整齐了、生活变好了
但当大雨把城市泡成水洼的时候,
我们才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么多问题
而应对城市内涝问题,
早在2012年我国也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方案 [2]
海绵城市是我国首创的概念,
可以理解为把城市打造得像一块海绵
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
在下大雨的时候将水吸走
在干旱的时候将水吐出来
(图片来源:老粥科普)
而具体为了实现这些效果
需要系统性地规划城市,需要建造各种设施
比如说绿地、湖泊、公园、拦水坝、污水处理厂
(来源网络)
更重要的是,建造海绵城市需要钱
我国的海绵城市尚在建设中,海绵城市试点也难以称得上多
而前段时间新闻焦点的郑州则是投入大量金钱建设的试点之一
所以,难怪BBC中文号会发表让人感到“阴阳怪气”的这段话:
你们率先提出了好听的概念、提出了花了这么多钱
遇到暴雨还不是淹成这个样子?
既然海绵城市不能阻止暴雨,那么建设它还有意义吗?
但谈到郑州暴雨这种特别极端的天气
如果把矛头指向海绵城市的建设的话便有失客观了
因为这次暴雨的降水量实在是太离谱了
毕竟暴雨发生时,一天的降水量就可以和一年的量相提并论了
即使海绵城市能缓解内涝的问题,但这么大的降水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况且人们对预警的无视、继续上班上学的选择也是祸因之一
(图片来自weather.info.)
教训只能是,海绵城市并不是阻止一切洪水发生的万金油
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
我们如何建设能够对应极端天气的城市?
如何让海绵城市发挥更大的价值?
我们的路还任重道远。
备注:
[1] The New York Times. As China Boomed, It Didn't Take Climate Change Into Account. Now It Must.
[2] 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