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延安护送革命青年的“红色少年”——华州杏林镇南王人王仲京 2024-06-18 13:55:55 邮箱:3125136050@qq.com 给延安护送革命青年的“红色少年”——王仲京 作者 杜明科 一位说是“儿童却已过了点”,说是“青年却还不沾边”的12岁少年,却在1937年就能独立完成护送革命青年去延安的这么一项非常严肃的任务,说出来你都可能不信。别说你不信,就连我这个作家采访他之前,也是实在不敢相信!但这确实是件真真正正的事。这个少年就是1925年出生在华县杏林乡南王堡子村的共产党员、老革命者杜松寿的表弟王仲京。 93岁的王仲京被誉为“红色少年”的王仲京,他所担负护送去延安的革命青年的任务,是从华县县城到县境最北边的渭河渡口,这10多公里的护送和交接。护送去延安革命青年的任务,为什么会交给这么一位涉世不深的少年呢?一句话:还是为了安全。这是因为:派个少年去送,不会引人注目。二是仲京虽小,他有完成这项任务的基础。仲京当时文化程度较高;他曾跟随大人传送过情报,胆大心细;他办事责任心强,地下党组织就把完成这项任务交给了他。第一次送去延安的革命青年时,他哥王立人先是带他完整的走了一遍“程序”,仲京牢牢地记在了心里。那时,去延安的革命青年,大多都是从西关“文化书社”(党的秘密联络点)汇合出发。为了尽量不被敌人发现,一般天不亮就出发,或者摸黑走路。这虽说天黑,但仲京对路却很熟。那时,河对面的地下党到渭河南岸接应革命青年时,是要知道送的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还要对上接头按语,比如问:渭河,对方答:泾河。问:白菜,对方答:韭菜。对上暗号,才能交接。有时,也用手里拿一件相同物品的办法接头交接。这些内部“密码”,都是由仲京牢记,并完成暗号对接的。河对面的地下党接到去延安的青年,都是这样一段一段的送至延安的。仲京在接受作家的采访时说:“我一次能送三五人,有时也只有一两人。我是小娃,不会引起坏人注意。对上暗号才给人。送去的人,我也叫不上名字。我只记得有一次送我们杏林学校的老师,她叫王桂珍。这个老师教了两年书,她思想进步,就被推荐去了延安。送去的还有郭村的一个小伙”。仲京回忆说:“送去的革命青年上了北去的船,我就完成了任务,自己再独自返回。那时摸黑走路,我什么也不怕,因为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我送的革命青年,有我立人哥让送的,有松寿表哥让送的。那些年,我共送过三十多个革命青年。每次去送人,组织上还给我两块大洋,以备路上急用。没有用完的,我都交还给了组织”。仲京打趣地说:“我每次送人回来,文化书社的大人们还给我奖励一些糖吃,我把这些糖分给了我的伙伴分享,他们都好眼馋(羡慕)我”。“红色少年”,这是家乡大人小孩对王仲京最高的赞誉。过去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看看 ! 我们革命阵营里的孩子不是也早当“家”嘛!建国后,王仲京在华县人民广播站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华县县城到金堆乡(山区)60公里的线路工程架设任务艰巨,这个工程是由王仲京亲自组织架设的。还有县城到各乡村的数百公里线路,全由他亲自组织架设,这为户户通小喇叭奠定了基础。王仲京为华县有线广播建设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赞 (0) 相关推荐 这群青年,为什么“爬也爬到延安去” 这群青年,为什么“爬也爬到延安去” 致敬革命先驱——陈独秀(任晓丽) 仲甫先生: 请允许我这样亲切地称呼您.第一次认识您是在中学历史教材上--陈独秀,字仲甫,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刊物<新青年>,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对我们来说的短短几句话,却 ... 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 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任辉 为引领党员干部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推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5月8日,县林业 ... 武定西路上,这幢低调公寓蕴藏革命火种【红色烙印 长宁记忆】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融媒体中心携手制作了<红色烙印 长宁记忆>系列报道,深入探寻辖区的党史故事,重温峥嵘岁月.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武定西路上的开纳公寓. 开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峥嵘岁月】林锦祥: 讲好革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位于惠来县惠城镇林樟村的惠来大南山革命纪念馆,只见这里院落整齐肃穆,馆中墙面和柜子有序悬挂和摆放着革命先烈的遗物或纪念物品.作为惠来县宣传革命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天前来这里参观学习 ... “我决不会忘记你,延安”——卡尔曼镜头中的红色政权 2021-04-23 15:20:57 来源:观察者网 最后更新: 2021-04-23 16:10:44 "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之八 2020年9月3日 ... 70年代红歌〈革命青年进行曲〉朝气蓬勃,勾起多少人的青春回忆? 70年代红歌〈革命青年进行曲〉朝气蓬勃,勾起多少人的青春回忆? 刘转连开国中将回忆在我们石陂村参加革命活动的红色故事 从秘密活动到县冲锋连 我们村大革命时期,打土豪.斗地主.兴农会,搞得非常火热.大革命失败以后,表面上看,我们村没有什么革命活动,但实际上革命斗争仍在继续,只是由公开转入地下而己.当时,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 向都第一次起义---1927年7月间,在中共恩奉特支委员、镇南道革命领导人陈洪涛的领导下,由革命青年黄绍谦组织10余名进步青年,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青年同盟会》。同年8月,黄绍谦根据特支的指示,成立了向都县农民 1928 年1月3日,建立了向都县农民自卫军大队,共720余人.枪230多支,大队长黄绍谦.副大队长鲍海潭,下设12个中队,并制定了攻打向都县城的起义计划.7日,中共恩奉特支负责人之一的陈洪涛率30余 ... 温雯心:传承惠州高潭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基因 | 党的故事我来讲 童 心 向 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明广东"推出"童心向党--党的故事我来讲&quo ... 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原名聂守信,字子义(又作紫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人民音乐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的作品能够准确抓住当时革命青年的勇敢精神和 聂耳与他在二三十年代的音乐创作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4-10 15:29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特开设"中国音乐百年口述史"栏目,由音乐口述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