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唐诗解读——杜甫之《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祇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注:
过:过访。
宋员外之问:即宋之问,唐初诗人,曾任考功员外郎,在首阳山建有别墅。详见前文宋之问部分。
池馆:池苑馆舍。
零落:衰落。
首阳:首阳山,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北方向。
阿:山脚。
枉道:绕道。
祇从入:任凭人们进出。祇,“只”的异体字,恰,适。
淹留:久留,滞留。
耆:指老人,此处指宋之问的子孙。
寂寞:冷清,孤单。
向:对着。
更识:还想见到。
悲风:凄厉的风。
将军树:《后汉·冯异传》:“诸将并坐论功,异独屏树下,军中呼为大树将军。”后来多喻功高而不争的将领。此处以冯异比宋之问的弟弟宋之悌,史载他以骁勇闻名,曾任剑南节度使。
解读: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从齐鲁归洛阳,筑陆浑庄于偃师西北二十五里首阳山下,那儿有他们远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的坟墓。新居既成,昭告先祖,作《祭当阳君》文,有“小子筑室,首阳之下,不敢忘本,不敢违仁”之语。
洛阳东面、偃师县西北二十多里的首阳山下有一陆浑庄,这是他祖上留下来的庄子,杜甫的远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都葬在这里。这年寒食节来临之前,诗人在这里修筑了几间窑洞,作为自己的家,他要结婚了。他后来在诗中经常称“偃师故庐”“尸乡土室”“土娄旧庄”都是指这个地方。清明寒食,土室落成,杜甫先作祭文,昭告远祖,真诚地表示自己“不敢忘本,不敢违仁”的决心,期望有所建树,为国效力,光宗耀祖。
不久,诗人结婚了。妻子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一对新人就住在新建的窑洞里,在这里度过了难得的一段平——静时光。杜甫后来常常怀念这里,不仅因为这里是他的新居,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也因为这里给他们留下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印象。夫妻二人感情深厚,虽然历经各种磨难,但同甘共苦,直到白头。
确实,对于杜甫而言,人生这一段平静安定的生活多么难得。此时诗人不仅生活较为安定,而且心境相对平和。陆浑庄附近有诗人宋之间留下的陆浑别业,这里山水俱佳,景致幽美,又靠近洛阳,朝发夕至,来往方便,是做官之余寻找清静、娱情养性的好地方。由于地缘相近,诗人常常前往,寻找一番老诗人的遗迹。宋之间与诗人祖父杜审言是同时代人。俩人很早相识,曾同为修文馆直学士。宋之问虽然人品上有瑕疵,为时议所非,但其诗作甚有名,尤其律诗属对精密、音韵和谐,对唐代的律诗的形成、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呤诗许更过”是全诗的主旨,杜甫之所以枉道过宋庄,而且还那么匆忙,主要在于他相当尊重宋之问的作品。虽然宋之问这个人品不怎么样,媚附张易之权贵,以善写应制诗得到武则天的常识,所以在这首诗中杜甫只提及其诗,不及其为人。
在附近还有一个左氏庄,诗人与庄主熟悉,也常来此地游赏。他曾写过一首《夜宴左氏庄),诗曰:
风林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杜甫的诗歌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既能抒写宏大磅礴的场面,又善于抒写委婉别致之景:一轮明月刚刚落下,四周更加幽暗,诗人披露静坐,轻抚琴弦,只能听到轻风吹拂林叶沙沙声响,还有涧水从花径流过的清泠之音。虽无明月,但是闪烁的繁星,正将碧空织成了一幕透明的屏风,衬映出草,堂的轮廓。夜已深,可宾主却兴致正浓,烧烛检书,疑义相析,奇文共赏,何其乐也;看剑引杯,有几多豪情壮志,正待知己推心置腹。相与酬唱,忽然又听到吴音吟咏,一下子使诗人勾想起几年前轻舟游历吴越的情景,与其役役于名利,真不如一叶扁舟,啸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