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不走,百姓难安”——慈禧西逃过华州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慈禧,光绪过华州

作者 阎广勤 袁埔良

光绪二十六年(1900),帝国主义列强为镇压义和团运动,阴谋瓜分中国,借口清政府“排外”,由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8个国家组成‘八国联军’,联合大举侵略中国,于当年七月二十日(公历8月14日)攻陷北京。当时清朝政府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于次日凌晨仓皇出逃,准备到西安避难。

八月初六,慈禧、光绪两宫到达山西大同,八月十七日,到达山西省会太原,然后向西安进发。其必经的关中东部各州县开始筹备迎接銮驾。华州知州李嘉绩不敢怠慢,首先征民夫整修官路。东起方山桥(在今柳枝镇南关村东),中经罗纹镇,西至赤水桥(在今赤水街西)的大路,全长50多华里,全部拓宽到3.6丈,取高垫低。路面用黄土覆盖,先用碌碡滚平,再用碾子复碾,务使路面平坦整洁。沿官路两侧,每五里设茶水房。一座。然后是准备供应的物资,包括大米、面粉、生猪、山羊、鸡鸭、鱿鱼、海参、煤炭、劈柴、绸缎、布匹、蜡烛及牲口饲料。为此专门在西关火神庙设粮秣草料台,省派官吏督办,地方官吏专人筹集。迎銮的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是为两宫准备行宫。行宫设在州署,即今县政府院内。宫馆地面铺红色地毯,墙壁、顶棚尽饰彩色绸缎。行宫大门张灯结彩,并用五色条布搭起门楼。同时,还为随从的王公,大臣等备有行馆,设在文庙及里民局(在文庙西侧)等处,布置也很豪华。在柳子镇(今柳枝)和赤水镇也备有为两宫短暂休息使用的行宫。当时人称此筹备迎銮为“皇差”,当局只求穷奢极欲的慈禧太后高兴,不计成本,极尽豪侈,所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堪称浩巨,百姓的皇差负担极重。而当年华州大旱,粮价飞涨,饥荒严重,夏秋还有大疫,饿死病死者众多。百姓痛苦到极点,还要应付如此“皇差”,非常不满,但敢怒不敢言,只盼迎銮一事早些结束。

闰八月二十五日,两宫从山西风陵渡过黄河,到达陕西潼关。二十九日(公历10月22日),华州知州李嘉绩到与华阴县相邻的柳子镇等候迎接。正时(10时—11时),两宫一行到达柳子,骑兵在前开路,然后是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两台黄缎轿,皇后嫤妃的碌缎轿,坐轿前后左右为卫队。随行的王公、大臣及各级官员,有的坐轿,有的坐车,浩浩荡荡。最后压营的还是骑兵。在柳枝镇稍作休息后,慈禧一行向华州城进发,官路两旁百姓跪伏迎接,肃静无声,但闻车辚马萧,络绎不绝。知州李嘉绩率州衙官吏,四乡绅士等40多人跪在行宫大门外迎接。下午,慈禧、光绪召见了李嘉绩,简单询问了李嘉绩的经历,华州的物产天气及两宫行路住宿的准备情况等。次日(九月初一)早晨,两宫离开华州城。出宫时,华州地方官及乡绅于宫外跪送。路遇年过花甲的老人,有专人代慈禧太后赠送一枚银牌,上刻“敬老尊贤”四字。初时(9时—10时)到达赤水行宫,在此用过早餐后,离开赤水,进入渭南县界。慈禧一行于九月初四(公历10月26日)到达西安后,曾下谕,令免去潼关到西安的官路驿道两侧五里以内的钱粮。两宫在西安住了将近一年,到次年,即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辛丑条约》签订,驻在北京的外国侵略军,除留护使馆者外,其余都撤走。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离开西安回北京。八月二十七日(公历10月9日)到达华州,行宫仍是州署。次日晨,离开州城,经华阴,潼关出陕西,再经河南,河北,于十一月二十九日(1902年1月8日)入京返宫。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两过华州,铺张排场,扰民害民,对正在旱灾饥荒中挣扎的百姓,无疑是雪上加霜。人们把支应“皇差”,称作“皇灾”,暗地里说:“太后不走,百姓难安”。堂堂仪仗,煌煌行宫,浩浩排场,吞噬了多少民脂民膏,岂是免除官道两侧五里内钱粮所能抵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