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言大辞典:议兵
【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语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征伐》。国土虽然广阔,但假若好战,那么百姓就一定会陷于贫困;国家虽然安定,但假若忘战,那么百姓就势必会处于危险的境地。意谓好战忘战都不利于国计民生,必须安不忘危,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穷兵黩武。凋:贫困。中国:指国家。殆:危险。
【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语出《淮南子·兵略训》。尽管国家很小,只要敦行礼乐教化,也能称王天下;即使是泱泱大国,假如穷兵黩武,也会国破家亡。说明国家不可以好战。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小国。文德:礼乐教化。万乘之国: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大国。
【天下虽兴,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语出唐代白居易《议兵策》。天下虽然兴盛了,但若动辄发动战争,也会衰亡;天下虽然安定了,但若不修战备,形势也一定是非常危险的。《文子·符言》:“天下虽大,好用兵者亡;国虽安,好战者危。”兴:兴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语出《孟子·公孙丑下》。有良好的天气时令,不如地理形势有利;地理形势有利,又不如深得人心,团结一致。意谓战争时期赢得人心是最为重要和可靠的。天时:指天气、时令等适合作战的天然条件。地利:地理形势有利。人和:人心一致,深得民心。
【不让,则不和;不和,不可以远征】语出《左传·定公五年》。不谦让,就不能和睦相处;不能和睦相处,不可以出兵远征。说明领导集团内部的各个成员必须以大局为重,彼此谦让,相互团结,这样才可以集中精力去征服遥远的敌人。让:谦让。和:和睦。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不能完全知道用兵的害处的人,就不能完全知道用兵的好处。尽:全部。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语出《孙子兵法·谋攻》。不懂军队不可以前进而命令前进,不懂军队不可以后退而命令后退,这叫做牵制军队。谓:说。这里有命令的意思。縻(mi迷):牵制。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语出《孙子兵法·谋攻》。指挥打仗时不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一定是很危险的。殆(dai代):危险。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语出《左传·隐公五年》。不预备意外,就不能出师作战。虞:预料。师:军队。此处作动词用,出师的意思。
【文不犯顺,武不违敌】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讲文,不能触犯理顺之人;动武,不能回避仇敌。意谓对理顺之人要温文相待,对仇敌则须武力应付。
【以战止战,虽战可也】语出《司马法·仁本》。用战争制止战争,即使发动战争也是可以的。说明战争并非都是非正义的,为保卫和平而战,上合天理,下副民意。《商君书·画策》:“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也”
【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语出《孙膑兵法·见威王》。好战的一定会灭亡,贪图胜利的一定会遭到失败。意谓发动战争,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说明人不可以好战。乐兵:喜欢用兵;好战。利胜:贪图胜利。
【在上者,必以武备以戒不虞,以遏寇虐】语出汉代荀悦《申鉴·政体》。国君一定要在军事上做好准备,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发生,制止敌寇侵害。说明国君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作用。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内可以防止叛敌,巩固政权;对外则可以抵御外敌入侵。在上者:在上位的人,指国君。武备:武装力量。不虞:意想不到的事情。遏:制止。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险固》。事先有所准备,就能制服敌人;没有准备,就会被敌人钳制。说明只有加强戒备,才能制敌取胜。制:控制,管住。
【师直为壮,曲为老】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谓出兵作战,理直,士气就会旺盛;理曲,就会斗志衰落。直:理直,指出兵合乎正义。曲:理曲,指出兵不合乎正义。老:衰落。
【好战者亡,忘战者危】语出三国桓范《世要论-兵要》。嗜好征战的人一定会败亡,忘记了战争的人一定面临危险。说明战争不可频为,也不可忽虑。
【兵大律在谨】语出《商君书·战法》。用兵的重要法则在于谨慎。律:法则。谨:谨慎。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语出《淮南子·兵略训》。军事斗争的胜负,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政治是清明还是昏暗。意谓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政治状况的外在表现。《文子-上义》;“兵之胜败皆在于政。”
【兵不可以黩,黩则玩,玩则败】语出明代朱棣《圣学心法序》。军队不可以滥用,滥用势必玩忽,玩忽势必失败。黩:轻慢不敬,引申为滥用。玩:因常见而不加注意;轻忽。
【兵不可废,废则召寇】语出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兵事不可废弃,废弃了就会招致敌寇的入侵。谓必须加强武力,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
【兵以义动,进战则克】语出《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军队为维护正义而出动,无往不至,无攻不克。说明军队应为正义而战,这样才可以百战百胜。
【兵以销兵,然后兴兵;战以止战,然后合战】语出明代何守法《投笔肤谈·本谋》。如果出动军队是为了最后取消军队,那么就可以出动军队;如果进行战争是为了最后消除战争,那么就可以进行战争。意谓为社会的和平与安定而战非但无罪而且十分必要。合战:交战。
【兵失道而弱,得道而强;将失道而拙,得道而工】语出《淮南子·兵略训》。军队背弃了正义就衰弱,符合正义就强大;将领背弃了正义就笨拙,符合正义就灵巧。道:此指正义。工:灵巧。
【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语出《左传·隐公四年》。用兵就像烧火,如果不加控制,势必会把自己也一同烧死。说明穷兵黩武终必害己。《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征伐》:“兵恶不戢,武贵止戈。”戢(ji集):收敛;控制。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语出《老子》三十一章。兵器是一种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乐意使用的东西,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意谓动用战争机器非同小可,风险和危害很大,必须慎之又慎。兵:兵器,武器。
【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语出《尉缭子·武议》。兵器是杀人的东西,战争是违背仁德的行为,将帅是置士卒于死地的官职,所以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它们。死官:置人死地的官职。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语出《孙子兵法·计》。意谓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们的死生、国家的存亡,不可不认真考虑。《六韬·龙韬·论将》:“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兵;指战争。
【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语出《荀子·议兵》。军队是用来制止暴行、消除祸害的,而不是用来争战侵夺的。意谓建立军队的目的是除暴安良而不是祸乱天下。《尉缭子·武议》:“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
【兵苟义,攻伐亦可,救守亦可;兵不义,攻伐不可,救守不可】语出《吕氏春秋·禁塞》。如果军队是正义之师,那么攻战征伐是可以的,守备自救也是可以的;如果军队不是正义之师,那么攻战征伐便不可以,守备自救也不可以。意谓用兵的是非并不在于是进攻别人还是抵御别人的进攻,而在于合不合乎正义。救守:守备自救。
【兵非以残,以兵休兵】语出《宋史·唐文若传》。建立军队不是为了祸国殃民,而是为了利用军队来制止战争。残:指为害于国家和人民。休兵:停止战争。
【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苦民,民之说也】语出《吕氏春秋·荡兵》。如果军队确是仁义之师,用来讨伐暴君,并且拯救苦难的百姓,那么老百姓是欢迎的。诚:实在,的确。诛:惩罚,讨伐。振:救。说:同“悦”。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语出《荀子·议兵》。用兵的要领在于善于使人民归服。兵要:用兵要领。附:归服。
【兵贵神速】语出《三国志·魏志-郭嘉传》。用兵贵在动作特别迅速。语本《孙子兵法·九地》:“兵之情主速。”《旧唐书·韦挺传》:“兵尚拙速,不贵工迟。”《新唐书·李靖传》:“兵机事,以速为神。”
【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语出《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国家有数量一定的军队,但是作战却不能保证百战百胜;地理上有千年不变的险塞,但是防守却没有固定不易的形式。说明战争中的具体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因而作战的策略和结果也不会前后雷同。常众:指数量稳定的军队。常势:固定的形式。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语出《司马法·仁本》。国家虽然强大,但好战也一定会灭亡;天下虽然安定,但忘记备战,也必然会有危险。说明既不可穷兵黩武,也不要安而忘危,放松战备。
【春秋无义战】语出《孟子·尽心下》。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相互杀伐。因为这些战争发生在各诸侯国之间,不是周王室为征讨叛逆而发动的,所以孟子认为这些战争都不是正义的战争。
【政善于内,则兵强于外也】语出三国魏桓范《世要论·兵要》。国内的政治清明了,对外作战时军队就会十分强大。意谓有善政才会有强兵。兵:军队。
【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语出《战国策·齐策二》。每战必胜但如果不知道适可而止,自身不但会死,爵位也会归属国家。说明人不可好战。身:自身。爵:爵位。后归:指归于国家。
【战伐因声罪,驱驰为息兵】语出清代爱新觉罗·玄烨《瀚海》诗。出兵攻伐是为了声讨罪人,千里奔驰是为了平息战争。意谓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恶人并最终消灭战争。因:为了。声罪:声讨坏人。驱驰:驱逐奔驰,形容转战千里。兵:战火。
【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语出《左传·成公九年》。武备简陋而不注意防范,是最大的罪过;防备意外,是最大的好事。恃 (shi士):依靠。豫:通“预”,预备。不虞:难以预料之事;意外。
【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语出《国语·越语下》。勇武是违背仁德的品性,兵器是杀人的东西,战争是最卑下的行为。意谓国家不可以仗势逞强,耀武扬威,动辄发动战争,欺辱别国。
【欲树木者,必培其根,欲强兵者,务富其国】语出清代唐才常《兵学余谈》。要想种植树木,就必须把树根培植好;要想使军队强大,就一定使国家富裕起来。说明国富是兵强的基础和保障。《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
【祸莫大于轻敌】语出《老子》六十九章。最大的祸害是低估敌人的力量。说明用兵打仗不可轻敌。
【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语出《六韬·龙韬·军势》。善于用兵的人,见到有利的战机决不放过,遇到有利的时机决不犹豫;如果失去了有利的战机和耽误了时机再行动,自己反要遭受损失。说明作战应巧妙地捕捉战机,丧失战机,则反受其害。殃:祸害。
【善保家者戒兴讼,善保国者戒用兵】语出宋代何坦《西畴老人常言》。善于保护家庭的总是千方百计避免与人打官可,善于保护国家的总是千方百计避免发兵出征。意谓用兵事关全局,必须绝对谨慎,切不可轻举。戒:戒除,避免。兴讼:与人产生纠纷,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