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 (去节) 二两  连轺 (连翘根是) 二两  杏仁 (去皮尖) 四十个  赤小豆 一升  大枣 (擘) 十二枚  生梓白皮 (切) 一升  生姜 (切) 二两  甘草 (炙) 二两

【拆算现代剂量】 麻黄 (去节) 30g  连轺 (连翘根是) 30g  杏仁 (去皮尖) 16g  赤小豆 160g  大枣 (擘) 12枚  生梓白皮 (切) 50g  生姜 (切) 30g  甘草 (炙) 30g

【用法】上八味,以潦水一升,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相关条文】

伤寒: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0)

相关推荐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疹瘙痒案

    M某,男,34岁 右上肢屈侧面多发米粒大皮疹,以丘疹为主,瘙痒发红一月余,自行服用抗过敏药无效,余伴心烦 便秘,口苦,脉软略数,舌红苔薄黄 辩证要点:丘疹 口苦 脉软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10 ...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麻黄去节,二两(6克),连翘根二两(6克),赤小豆一升(24克),生梓白皮切,一升(24克),杏仁去皮尖,四十个(7克),甘草炙,二两(6克),生姜切,二两(6克),大枣擘,十二枚[服用 ...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医方剂名,岀自<伤寒论>,具有解表散邪,清热除湿的功效. 临床上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外,可广泛用于消化.泌尿.神经.循环.呼吸等各系统疾病传染病.各种疥廯.荨麻疹.银屑 ...

  • 身目发黄,身痒‖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第663期】

    尹某,男性,40岁,1966年3月4日初诊. 近2个月右上腹疼痛,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自昨日起发热恶寒.无汗.身目发黄.身痒.口黏不思饮,小便黄少,苔白腻,脉浮弦. 处方:麻黄6g,连翘10g,赤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小豆汤,杏仁大枣生梓姜: 甘草燎水同煎服,风水夹寒及发黄. 组成: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 功效:宣散表邪,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太阳伤寒兼湿热发黄证.症见发热, ...

  • 经方心裁(13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月经疹、妊娠瘙痒症、妊娠痒疹、妊娠瘾疹、产后麻疹 -- 马氏妇科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原文]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伤寒论>(262) [组成与用法]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 一升  ...

  • 马老师防己茯苓汤合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全身虫行感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高楚楚   初诊:2015年6月30日.王某某,44岁."全身虫行感半年余"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35天,经期7天,量中等,色红,无痛经,腰酸,无经前乳胀.末次月经5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合病合证之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第262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二.厥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11.去桂加白术汤证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 ...

  • 深入浅出讲伤寒第25篇:现代科学语言解读“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后三期发文预告:真武汤.猪苓汤.附子汤. 发文规则:春节期间(含春节后第一周)不稳定更新,其它时间周一.周三.周五更新.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方剂背后的机理及适用范围,帮助读者建 ...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二六二.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二两(切) ...

  • 解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原文: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组成: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 ...

  •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98期):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仲景治伤寒发黄,独重阳明,即不用柴胡剂,也不用承气类,而是另辟溪径--在专病专药基础上进行辨证.由此可见仲景是有师承,再加以发明创造.茵陈是治发黄专药.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本方用于表里同病之发黄.表 ...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187)

    [9.85]伤寒瘀热在里,其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 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斤(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