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第一个瑜伽计划:重新认识“非暴力”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暴力的人,但是貌似暴力倾向存在于人类的DNA中,我也不能幸免。无论我多么不想承认这一点,但不接受现实,又怎能直接面对问题,继而寻找应对方式呢?
在静修营上,默瀚老师提到瑜伽八支,分别是持戒(yama), 内制(niyama),体式(asana),呼吸控制法(pranayama), 制感(pratyahara), 专注(dharana),冥想(dhyana),三摩地 (samadhi)。自从读过瑜伽书籍之后,这八支就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可是我却无法滚瓜烂熟到脱口而出。所以,我会借用一切机会往大脑中书写这瑜伽八支。
第一支持戒(yama),强调了我们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其中,第一条就是非暴力。默瀚老师说,从本性上看,我们是暴力的,这会体现在想法、语言和行为上。
比如说,我在开车时,突然有车不守规矩地并线,害我踩了急刹车。这种情况下,我是冷静的,我不会猛踩油门追上前车,然后再并回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我会在车里立刻碎碎念起来,向车主的各位长辈问好,暗想这样的驾驶风格早晚会惹祸上身。这应该就属于暴力的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样的行为理所应当,至少能让心里舒坦一些。当然,练习瑜伽久了,我会意识到碎碎念不对,怎么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呢?控制不住很正常,但至少我要努力去控制。
再来看暴力的语言,这其实很常见。默瀚老师讲了一个之前的见闻,曾经有老师到瑜伽馆询问是否有兴趣举办三摩地工作坊,并且告诉默瀚老师,他能瞬间抵达三摩地,也能立刻从三摩地中抽身。
这种说法明显不专业,默瀚老师就对他说,“我们的学生目前还学不了三摩地,今后有机会再合作。”这是一种婉拒,而默瀚老师巧妙地避免了暴力的语言。
假如我是默瀚老师,我会怎么说呢?我是个耿直又有原则的人,我很有可能就说出真相,让那位老师下不来台。在我看来,我没有错,只是讲了事实,谁让那位老师先忽悠我呢?但现在看起来,默瀚老师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圆滑”。他既能很好地拒绝了这次合作,又不会让对方尴尬,这是值得我学习的。
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会说出一些伤害别人的话。没错,我们是无意的,但这不能成为伤害别人的理由。也许,当我们情绪不冷静的时候,张嘴说狠话之前,我们给自己喊个暂停,先问问自己,真的要伤害自己的至亲之人吗?三思过后,我们说不定会变得温柔一些,离暴力远一些。
最后是暴力的行为,也许您会说,我是个文明人,君子动口不动手,我没有暴力的行为。此话差矣,因为瑜伽练习者就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暴力的行为。回想一下,在瑜伽课堂上,有多少次,我们的身体明明没准备好,明明有疼痛,但我们却置之不理,硬生生要摆成我们期待的体式的样子。这就是我们对身体进行的暴力行为。
这样的做法其实也违背了瑜伽的初衷,不是吗?不知从何时起,我就不会以追求瑜伽体式为目标,而是更享受在瑜伽练习中探索身体的过程。我愿意尊重我的身体,通过观察身体、感受身体,与身体建立起连接。
哪怕只是靠墙的站立山式,当我发现自己能激活双腿,依稀感觉到血液流动,热热的感觉时,我会很开心。这时也许会伴有双腿肌肉的酸痛,我知道这是一种好的疼痛,我便让自己放心、放肆地疼着。
希望瑜伽练习者在练习时,对自己的身体多一些耐心和容忍,少关注体式最终的样子,多注意体式的具体进入步骤,以及随之身体带给您的反馈。比如拉伸腿后侧的时候,不要硬拉,而是让大腿前侧用力收紧,您再细细观察,会发现大腿后侧的拉伸感更强烈。
这就是身体的秘密,它一直存在,只是我们并不知晓。幸好,我们在瑜伽的道路上,慢慢会收获更多这样有趣的惊喜。
默瀚老师还特别指出,只要我们有了暴力的想法、语言或行为,我们的身体就会有反应,比如脸部会紧张。倘若我们想慢慢变老,我们需要让自己多开心、多笑,这样身体会比面部紧张的人更灵活,衰老过程也会减速。
我们的大脑很蠢,只要我们面部作出笑的动作,哪怕是假笑,大脑就会接收到信号,以为我们很放松,这样身体便会放松,体内的腺体也会放松。
所以,为了让自己更健康,让我们努力远离各种形式的暴力。常保持微笑,很重要。当我们主动对陌生人微笑时,我们也会收获陌生人回馈的温暖笑容。这个世界瞬间也就变得可爱起来了。
这些感悟全部来自于我的瑜伽学习,这也是我为什么越来越爱瑜伽的原因。通过探索身体,与身体打交道,我们还会领悟很多人生的道理。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之旅更轻松、更愉悦、更幸福呢?主动远离暴力,我们就离这样的目标近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