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茭白有诀窍 科学栽管很重要
土壤要求
茭白对土质要求不高,但不宜连作。以耕作层深、富含有机质的黏土和黏壤土最好。茭白植株高大,生长期长,需肥量大,需要肥沃的土壤,多施基肥,分次追肥。要求有充足的氮肥和适当的磷、钾肥。
育苗管理
10月中旬割去地上部枯叶,保留薹管地面上部1—2个节间,挖起1/2的茭墩,用刀切成有1—3根薹管的育苗小墩,栽于育苗田里。
育苗田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地平整、向阳通风、土层深厚的水田,排水、晾干、翻犁,施足基肥,整成150厘米宽的畦,将育苗小墩按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定植于畦上,以种墩根系入泥为度。育苗期间水深一般为2—3厘米,冬季和早春低温时节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安全越冬。长出幼苗后要追薄肥2—3次,翌年早春茭白苗高30厘米左右时,将育苗小墩挖出,用刀纵劈,分成定植用小墩,每个小墩均应带有老薹管,并具3—5个分蘖苗。
整地施肥
茭白前茬作物出茬后,应立即进行土地深翻,深约20厘米。深翻晒后,冬季冻垡,使土壤熟化疏松。每亩可施猪粪、鸡粪、鸭粪等腐熟有机肥料 1500—2000 公斤或人粪尿2500公斤以上,施肥后再翻耕一次,然后灌水耙平并做好田埂关水。栽前每亩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公斤或茭白专用肥或配方肥60—80 公斤,充分犁耙均匀、耙平,待插茭白苗。
分株移栽
茭白移栽时间为3月中下旬气候回暖时,挖出秧苗小墩,用利刀劈开分株。按每株有3—5条健全的分蘖苗、每个分蘖苗有3—4张叶片的要求进行分切,分切时不能损伤分蘖芽和新根。定植时应随起苗、随分株、随定植。采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为60—70厘米,大行距80—90厘米,株距50—60厘米,栽植的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 厘米,老薹管齐地面为宜。过深不利于分蘖,过浅着土不牢,易被风吹动,使秧苗浮起,不利成活。
田间管理
(1)灌水:移栽成活后保持3—5厘米的浅水,促进分蘖。分蘖前期加水至水深6—7厘米,后期至孕茭期加深水层到15—20厘米,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孕茭。孕茭期间保持水位20厘米左右,不让茭白见光,保持茭肉色白细嫩。秋茭收后保持3—7厘米水深,温度高水位深,温度低水位浅,地上部分枯死后休眠期保持1厘米的浅水。
(2)追肥:茭白是喜肥作物,大田移栽7—10天后,每亩要追施尿素10公斤或碳铵15公斤提苗肥。在大部分分蘖茭白进入孕茭期后,要追施1 次孕茭肥,一般是每亩施45%三元复合肥 20—25 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7.5公斤,或茭白专用肥或配方肥30—40公斤。
(3)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在定根返青后5—7天进行。第二次在第一次中耕除草后7—10天,第3次在植株封行前进行。封行后因进田不便,一般不再中耕。中耕时遇有杂草,要用手拔除,踩入泥中作肥料。也可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于栽植后 5—7 天和15—17天使用两次。每亩用25%除草醚0.5公斤,拌入细沙或化肥后撒入田间。或用60%丁草胺乳油,每亩用75—100毫升兑水喷雾,对茭白生长无影响。
(4)病虫防治:茭白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螟虫、长绿飞虱、叶蝉等。其防治措施是在采茭后彻底清理病残体及田间杂草,减少田间菌源;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加土壤透气性。如果一旦有病虫害发生,则在发生初期,选用对路的低毒高效农药及时进行喷药防治。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