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说事|文化中心城市书房二三事(缩减版)
按:最初想写一篇题为《当书本成为摆设》的文章,作为一次素质和民智反差的感想,还草稿了几句文字。最终因为几件同一天内的小事转而成为吐槽文字。
《城市书房二三事》
龙港的文化中心落成一个多月了,中心的部分免费的对外场地提供也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培训、钢琴演奏会、戏曲演出等。但我常去的依然是一楼的城市书房。在隶属关系上,它是温州文化标杆建设中城市书屋在龙港落地的第一个,也因此归属于联网温图的龙港图书馆。这里书不是很多,但装修一看就费了不少钱,可惜多少显得和这个城市格格不入。
书房设计风格总体为现代儿童馆风的整体设计。这显然是为了满足少年儿童阅读的需要,且主入口就是一块亲子阅读感强烈的区域。陈列书籍也以绘本和童书为主。但进入第二块区域后看到懒人躺椅和高低二阶梯木地板的设计却实在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究竟是为了自己的美观需要呢,还是读书需求?毕竟,地板可不是那么好维护的。更不用说哪家公共图书馆用过木地板的“瘫坐看”方式来取书看书。
可能是周日的缘故,来的人显得有点多,红马甲的志愿者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偶尔间,她也百无聊赖的开始用手机语音对话起来。无非也是房产、交易和微商之类的琐事,反倒是另一边的一对母子引起我的注意:母亲把看起来还是四岁的孩子拦下,让他坐在第一级台阶上。指着孩子的脚和第二级台阶上的懒人椅。小朋友意领神会,坐在第一个阶座上,脱了鞋往懒人椅和书架上信手可取的书架走去。白色袜子和两边来回走着的鞋子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我的感慨就从双眼所及的高下立判中油然而生。
我走到书房最里的位置,也是这两个阶梯阶的最右手边。一如既往的把手机数据线先放在最底下不显眼的插座里充电,把书包和水杯放在自习桌上,开始寻觅这个不大的成年人读物区里的好物。一般啃个十本就到打烊时间。
临近打烊的时候,红马甲女士看我坚持到最后就主动招呼了起来,期间主要还是抱怨家长和孩子们的素质问题。比如明知要爱护书籍还不加阻止小朋友撕书等破坏行为、没有按照正常借书流程走还硬要把书带走等等。出于礼貌,我只能轻描淡写的问了一个当日最感兴趣的关注点:请问,这两边阶梯座位是要脱鞋的吗?出奇的是,她竟然愣了愣。“我还真没想到这个问题,您为什么这么问”。
我站在最里面的位置,以全景式的拍照方式给她看了下我拍下来从里到外的视角。最后她才发现“原来如此”。
最后要离开时,我去拔数据线。她为了开启书架柜的灯光条,过来用脚踢了下插座上的开关。她当时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因为一开始我以为她是要来拔我正在充电的数据线和头,但她那一记“凌云脚”着实让我脑袋涌现出一万个“小朋友,你是否有许多的问号❓”的单曲循环来。
回到家已经有点晚了,一路上在想着一个晚上在城市书房的二三事。等到洗漱要准备休息时,把装在书袋里的充电线取出来准备睡前充电,发现数据线弯了,已经无法使用。反应迟钝的我实在没想到自己何时又作践了一条数据线。脑回路了几分钟,才想起那“凌云一脚”的神奇功力。苦笑之下,脑子里的“许多问号”变成无数匹“草泥马”在胸口奔腾……
提及这些小事,一边是积攒吐槽能量,一边确实是引自己思考。一个文化底蕴在被挖掘的城市,他的文化断层在被地方自己酝酿出来的新的文化氛围覆盖的时候,如何复兴?民众的道德、素质、文化在物质财富贫富差距扩大中无形拉扯扩大,是不是也是精神财富上的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