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美朝“普韦布洛”号危机:差点引爆第二次朝鲜战争
1968年1月21日晚上,来自半岛北方的31名特种兵,穿过非军事区,渗透到了韩国青瓦台附近,企图刺杀韩国总统朴正熙。
当刺杀部队摸到青瓦台附近时,他们被警察发现了,双方展开激烈枪战,青瓦台警备部队听到枪声后,随即赶来增援,最终31名特种兵除1人被俘、1人逃走外,其余全部被击毙。
这次刺杀行动让朴正熙非常震怒,他召见了美国驻韩大使,要求美国支持韩国,对朝鲜实施军事报复。
半岛重燃战火,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没有支持朴正熙。
朴正熙,《南山下的部长》剧照
当时,韩国不掌握本国军队的平时指挥权和战时指挥权,美国人不点头,朴正熙什么也不能做。
朴正熙没有郁闷多久,2天后,朝鲜军队又捕获了美国“普韦布洛”号间谍船,直接向美国发飙。
这一次,美国坐不住了,打算对朝鲜采取强硬措施。
朴正熙听到这一消息后,心情大爽,下令全军进入紧急状态(并非没有任何军权),以便马上投入战斗。
由“普韦布洛”号引起的、历时11个月的美朝危机,由此展开。
当时的报道
01
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越南战争全面升级。
在此之前,美国只是向南越派遣军事顾问,提供军事装备,并没有冲到一线参战。
在此之后,美国由幕后转移到了前台,成了战场主力。
作为世界性超级大国,美国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对关联国家产生强烈影响。
发生在东南亚的这场战争,就影响了东北亚的朝鲜。
同样是南北分治,同样分属两大阵营,朝鲜对于越南战争,应该心有戚戚焉。
美国在越南大打出手,韩国也向越南派出了不少军队,作为美韩联军的对手,朝鲜似乎应该做些什么,比如在三八线上搞点动静,分散美国、韩国的注意力,或者迫使韩国从越南撤军,从而间接支援北越。
参加越南战争的韩国士兵,《国际市场》剧照
从1965年朝鲜向韩国派遣游击队员开始,平静已久的半岛局势开始恶化,南北军事冲突愈演愈烈。
1966年,南北双方发生了42起冲突,美韩军队伤亡人数接近70人,1967年9月,美国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已发生300多起冲突事件,美韩军队伤亡上升至近300人。
从1966年开始,朝鲜也更深地卷入了越南战争,它向北越派遣了约50名飞行员和300名军事顾问,还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作战物资。
鉴于半岛形势日趋紧张,驻韩美军司令认为,朝鲜加强渗透和攻击的行为表明,它正在对韩国发起一场颠覆战,建议情报机构立即行动,对朝鲜发动战争的能力、意图作出评估。
朝鲜军人,《共同警备区》剧照
国务院也认为,美国对朝鲜的军事发展水平一无所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情报收集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驻日海军司令建议,派出“普韦布洛”号电子监听船,到朝鲜东海岸搜集情报。
“普韦布洛”号本来是一艘二战时期的小型运输船,隶属于美国陆军。
1965年,美国海军为了方便在目标国家近海收集信号情报和水文资料,发起了一个“辅助总体环境考察船”计划,简单来讲,就是把退役的货船改造成情报收集船,充当流动监听站,这个想法是美国人从苏联那里学来的。
就这样,包括“普韦布洛”号在内的三艘轻型运输船,被美国海军选中、改造,变成了伪装成考察船的间谍船。
“普韦布洛”号间谍船
“普韦布洛”号排水量895吨,有一对柴油动力引擎,最高航速为12.7节(约23.5公里/小时),唯一的武器是1门M2重机枪。
显然,“普韦布洛”号速度慢,火力弱,一旦遇到威胁,很难自卫自保。
但是美国方面没有太在意这个问题,美国人相信,美苏之间在间谍船问题上存在“对等原则
”——只要对方间谍船不侵入自己领海,随它去,如果越界了,也不会发动攻击,只是驱逐了事。
之前,美国和苏联都是这样玩的,你搞搞我,我搞搞你,能监听到是你的本事,不会为此伤和气,双方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
美国人天真地认为,这种默契也适用于苏联阵营的其他国家,因为苏联会约束他的小弟遵守这个原则。
1968年1月2日,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批准了“普韦布洛”号行动计划。
02
1月11日,“普韦布洛”号驶离日本佐世保港,开启了它的首航。
“普韦布洛”号此行的具体任务有五个:
一是看看朝鲜东海岸的环境,适不适合搞电子情报收集,二是监听朝鲜海军的活动情况,三是监视苏联海军在对马海峡的动向,四是试探苏联和朝鲜对美国公开收集情报的反应,五是评估“普韦布洛”号的综合性能。
10天后的下午,“普韦布洛”号来到了朝鲜马养岛附近,在这里,船员们第一次看到了朝鲜船只——1艘猎潜艇,双方距离不到500米,不过猎潜艇没有作出什么反应,“普韦布洛”号的船长布彻也很淡定,让船员按原计划行动。
南北对峙
第二天清晨,“普韦布洛”号来到朝鲜元山港附近作业,下午,2艘改为军用的朝鲜拖网渔船,来到了“普韦布洛”号身边,绕了一圈后走了,停在东北方向3海里处监视。
此时,“普韦布洛”号上的通讯技术人员,监听到了这两艘拖网渔船的发出的信号,但船上的翻译人员太菜,水平不行,无法弄清楚对方的意思。那两艘拖网渔船又过来绕了几圈后,驶回了元山港。
布彻船长是老江湖,这种情况他见多了,他告诉年轻的船员们,要淡定,如果在执行任务时遇到苏联阵营国家的船只,只要保持不动,就会相安无事。
这是当时美国海军侦察人员心中的一种普遍感觉——他们都相信“对等原则”,默认对方会讲武德。
更何况,“普韦布洛”号在公海活动,悬挂的是国际水文考察船的旗帜,合理合法。
套用小品吃面的一句台词:你有理,你怕啥?
1月23日上午,“普韦布洛”号又来到元山港附近,继续未完成的收集情报工作。
中午,1艘朝鲜猎潜艇全速驶来,用国际旗语询问“普韦布洛”号的国籍。布彻船长没理会对方。
15分钟后,3艘苏制鱼雷艇急速赶来。
船员们仍然以为这是常规骚扰,没有作出反应,布彻船长还专门确认了一下:“普韦布洛”号在朝鲜海岸线15海里之外。朝鲜认可的领海范围是12海里,这意味着“普韦布洛”号在公海。
“普韦布洛”号事件发生地点
此时,猎潜艇突然用旗语发出命令:停船,否则开火!
“普韦布洛”号回答道:本船处于国际水域,要在这里停留到明天。
正当布彻船长考虑下一步行动时,2架米格战机赶来了,在“普韦布洛”号上空盘旋。
此外,还有1艘猎潜艇和1艘鱼雷艇驶出了元山港,也在向事发地点赶来。
显然,朝鲜不打算讲武德,准备动手了。
“普韦布洛”号试图逃离,船员们一边发电报向上级汇报情况,一边破坏船上的电子设备、销毁机密文件。
前面说了,这个船它跑不快,火力也不行,遇到危险,只能束手就擒。
两艘鱼雷艇上去拦住了它,后面舰艇再堵住退路——“普韦布洛”号被包围了。
过程中,朝鲜人开火了,打死1人(杜安·霍奇思),打伤4人,布彻船长被迫投降,普韦布洛”号连同所有船员被带到了元山港。
03
普韦布洛”号事件发生后,美国炸了锅,群情激愤。
自第二次美英战争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在公海捕获美国船只,朝鲜此举,无异于扯虎须、拂逆鳞。
媒体纷纷鼓噪,将公众的愤怒推向了高潮,“爱国者”们要求白宫采取军事手段,实施报复。还有极端分子给约翰逊总统写信,要求“给他们的首都一颗导弹”、“给他们一颗氢弹结束他们”。
受民意影响,不少国会议员也表达了强硬态度,称如果需要,就和他们开战。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驻韩美军司令部在内的美国军方,也极力主张军事报复,军方不仅向事发地带派出了军舰,还制定了很多营救计划。
核弹,《红色警戒》游戏图
此外,美国的小伙伴韩国反应也十分激烈,新闻媒体呼吁美韩两国采取有力措施,新账旧账一起算,朴正熙政府下令全军进入紧急状态,并敦促美国赶快行动,韩国国防部长金洙谦甚至放话:如果朝鲜继续发动攻击,韩国将不再向美国承诺保持克制。
普韦布洛”号事件发生的当天,美国总统约翰逊召开了紧急会议,听取了情况汇报,分析朝鲜此举的动机,并讨论应对措施。
会议判断,朝鲜的行动,是苏联阵营整体战略的一部分,甚至可能就是苏联指使的,目的是趁美国陷入越战之际,挑起事端,或者为北越可能发起的进攻作掩护,也可能是想在亚洲开辟第二战场,阻止韩国向南越派出军队。
这样的气氛,这样的判断,影响了约翰逊决策。
林登·约翰逊
约翰逊提出了三个对策:实施军事打击(打服它);要求朝鲜解释(说服我);捕获一艘朝鲜船只(相互要挟)。
1月24日,约翰逊又主持召开了一次会议,主基调还是采取强硬军事手段。情况紧急,美国立即启动了大规模军事调动,8000多名空军、上百架战机以及大量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被运往韩国。
如果没有人踩刹车,第二次朝鲜战争似乎不可避免了。
《武林外传》中,吕秀才让嗜杀成性的公孙乌龙在杀人前,问自己3个问题:他是来寻仇的吗?他会伤害我吗?他非得死吗?
此时,约翰逊也问了自己3个问题:非要动武?动武能救回船员吗?引起第二次朝鲜战争怎么办?
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救人,同时不丢面子。
动武确实很酷,但对方本来就不讲武德,逼急了杀了船员怎么办?同样,也不能低声下气求对方放人,这样不仅打击美国的声望,还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抓一艘对方的船,相互要挟也行不通——朝鲜不会在乎的。
随着最初的狂热退去,理性声音渐渐多了。
在25日的白宫早餐会上,强硬派与温和派相持不下。
强硬派主张延长军人服役期、征召预备役、向半岛派遣更多战机,造成一种紧迫感和强硬姿态,逼迫朝鲜放人,不能让对方觉得美国深陷越南无法抽身,不能示弱。
温和派认为,为了一艘间谍船而发动战争,不值得,可以展示实力的同时,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
双方相持不下,轮到总统拍板了。约翰逊决定:以外交施压为主,同时辅以武力威胁。
04
外交解决,有三个途径,一是联合国,二是苏联,三是朝鲜。
把问题捅到联合国,其实没什么用,因为苏联有否决权,只要是对美国有利的决议,它都可以否决。而且,朝鲜也不是联合国成员,不会买账。
美国又找苏联交涉,要求苏联向朝鲜施压,并警告苏联也有类似的船在美国海域出现——你不讲武德,我就抓你的船。
苏联的答复是:苏联与这件事情毫无关系,美国政府应该与朝鲜政府讨论此事。
看来,还是得和朝鲜谈。
1月24日,也就是“普韦布洛”号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朝鲜就向所有苏系国家通报了消息,要求大家捧场支持,谴责美帝。
苏联很无语,两国有盟约的,事先不打招呼,搞突然袭击,这不是拖盟友下水吗?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能接受。
苏联表面支持朝鲜,警告美国不要动武,但这种支持仅停留在口头,它极力避免与美国正面冲突,也不愿从行动上支持朝鲜,不仅如此,它还私下劝说朝鲜尽快还船放人,不要把美国逼急了。
谁都明白,参与一场战争,比摆脱一场战争容易得多,战争一旦打起来,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谁能制止,结果只能是相互毁灭。
古巴导弹为危机宣传画
敢对美国船下手,朝鲜也是有所准备的,当美国向韩国增派飞机军舰时,朝鲜也做好了应付战争的准备:全国进行了总动员,军队调整为紧急状态,加强了海港地区防守力量,还向盟友们发出了援助请求。
最高领袖警告美国:以报复来回答报复,以全面战争回答全面战争!
当然,强硬只是一个姿态,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和美国干仗。
1月27日,朝鲜通过中间人向美国释放了信号:武力威胁无法解决问题,如果美国敢发动进攻,船员性命难保,如果美国承认船员是战犯,并愿意与朝鲜谈判,问题还是很有可能解决的。
《铁雨》剧照
同时,它也通过非官方渠道表示:船员状态很好,伤者得到了医治,死者也妥善保存着。
既如此,那就谈吧,反正美国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
由于双方没有外交关系,所以谈判渠道是军事停战委员会——这是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由交战各方参加成立的一个沟通、协调平台,会址设在板门店。
1月底,双方一致同意,两国秘密谈判,韩国想参加进来,但被无情拒绝。
05
从1月底到12月23日,双方在近11个月的时间里,举行了28次会谈,艰难异常。
最大的分歧在于:美国既想救回船员,又不想丢脸,朝鲜则要求美国必须二选一。
其实搞这个事,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打美国的脸——抓到船员后,他们都没有审问情报方面的事,对具有很高价值的军事、情报信息,一点都不关心,只是逼迫船员承认搞间谍行动,收集宣传素材。这个国家的行事手法,往往无法用常规思维揣测。
开门见山,各自表态。
美国认为,船始终在公海,合理合法,即使误入过界,正确的做法是把它护送到公海,逮捕毫无道理,快点放人。
朝鲜认为,船过界了,进入朝鲜领海进行间谍活动,这是挑衅和犯罪活动,美国必须道歉。
问题的焦点是船是否过界了。
美国要求先放人,再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朝鲜不同意,称美国必须先承认错误、谢罪道歉、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朝鲜才考虑放人。
谈判陷入僵局。
被逮捕的美国船员
在这个事情上,朝鲜掌握着美国船员的命运,也就掌握了主动权,它拖得起,相反,美国没有给力的反制措施,只得作出让步。
3月,美国提出了“有限条件致歉”方案——承认“普韦布洛”号搞间谍活动,对美国船只可能误入朝鲜领海的情况表示遗憾,并保证以后美国船只在朝鲜12海里之外活动。
朝鲜反对,警告美国不要文字上打马虎眼,不是可能,是一定。
毙了美国的提议后,5月8日,朝鲜拿出了一份文件:美国承认““普韦布洛”号”船员的供状,无条件道歉,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请求朝鲜对犯罪船员宽大处理。
美国觉得很伤面子,拒绝了。
8月,美国突发奇想,提出了“另签”策略。
所谓“另签”,就是在5月8日朝鲜提供的文件上,手写一段话,内容是:美国承认接收到了“普韦布洛”号82名船员和杜安·霍奇思的尸体。然后美国谈判代表在这段话下面签字。
到时候,朝鲜可以说美国人在文件上签了字,美国则可以解释说,只是在手写的这段话上签了字。这样,双方都有面子。
这是美国谈判智囊想出来的招,反正是秘密谈判,模糊点也没关系,只要能向外界和本国民众有个交代即可。
之后,美国谈判智囊伦纳德提出了一个方案:美国可以在朝鲜提出的方案上签字,但事前要发表一个正式声明:美国不承认“普韦布洛”号越界,朝鲜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普韦布洛”号越界,美国不能为没做过的事道歉。美国答应签字,完全是出于人道考虑。
朝鲜认为这很荒唐,谈判又陷入了僵局。
朝鲜军官,《铁雨》剧照
12月,约翰逊总统的任期快要结束了,他想在任期内解决这个破事。
强硬一把吧,搞砸了也没关系,到时候让新上台的尼克松来唱白脸就行了嘛。
12月11日,美国谈判代表向朝鲜发出了最后通牒:在12月23日即圣诞节之前,“另签”方案和“伦纳德”方案,二选一,否则朝鲜就准备与下一届美国政府交涉吧。
尼克松会不会动武?朝鲜不知道,但苏、中都不愿为此卷入半岛战争,这是肯定的。
快一年了,也闹够了,收手吧。
12月17日,朝鲜决定接受“伦纳德”方案,23日美国发表了事先声明,两国正式签字。两个小时后,朝鲜释放了全部船员并交还了船员尸体。
事后,朝鲜公布了美国签署的道歉文件,举国沸腾。美国则向本国民众强调那份事前声明。
总之,各自解释,高兴就好。
“普韦布洛”号上的讲解员
至于“普韦布洛”号间谍船,则被朝鲜当作战利品供了起来,成了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事后,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是这样评价“普韦布洛”号事件的——“这一选择就像一个拐骗者拐走了你的孩子,向你索要5万美元的赎金。你给了他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之后你告诉他这张支票无法支取,但他把孩子还给了你。”
钱不钱无所谓,只要我开心就好。
【参考资料】
《“普韦布洛”号危机决策与美国国际危机管理》
《“普韦布洛”号危机与美朝谈判》
《“青瓦台事件”、“普韦布洛”号危机与美韩关系》
《苏联对“普韦布洛”号事件的低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