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确实功绩很大,但商纣王与隋炀帝所做出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2024-08-01 03:39:39 引言 秦始皇确实功绩最大,但同样商纣王与隋炀帝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同样是有功有过的君王。秦始皇在用治理秦国的方式来治理天下,在当时生产力不够的情况下,步子迈太大。仅仅从当时生产力来看,郡县制是不如封建制,郡县制需要建立大量的驿站,保证政令传达,但当时生产力跟不上,反而是引起民怨。但郡县制则是改变了后世王朝的认知,走出统一的路子与认知。另外再看钱穆总结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能发现每个朝代都是在前朝制度进行变革和更新,即便到了清朝,也能看到秦制的影子。而且在教科书中,对秦始皇的推崇也是非常高的,只是功过显著,但不存在突然之间推崇秦始皇的。帝辛(纣王是周给他的蔑称)确实比不得千古一帝秦始皇,但是他也其实是推动历史的进步的,主张废奴,这些进步思想还是周打他的一个理由。只是后来穷兵黩武失败了而已,而且帝辛也励精图治,后来那些都是被周和儒生抹黑的。周文王的有亡荒阅,就是针对帝辛收容逃亡奴隶的政策,周武王的伐纣檄文,提到过帝辛重用提拔逃亡奴隶的事,这都是有史可查的。这也说明当时帝辛的一些改革政策触犯了大奴隶主的利益,而从周文王开始就敏锐的抓住了这个矛盾并加以利用,到了武王时期顺理成章的发动了叛变,一举夺取了天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多次巡游天下,甚至死在了视察路上,每天批阅的公文简椟达上百斤,说秦始皇丧失进取、耽于安乐未免有失偏颇。秦始皇的问题不是做得太少,恰恰相反是做得太多且操之过急了,加之他的施政方略有很大的问题,严重忽视民生、横征暴敛搞大工程、耗竭民力、激起民变,再加上长期用粗暴手段压制各种矛盾,以及继承人等问题,才导致秦国二世而亡。所以,汉初吸取秦的教训,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才逐渐稳定恢复。说实话,虽然隋炀帝不是一无是处(比如文章和诗其实写得很好),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他是一个擅长军事的君主,灭陈他只是挂名的统帅,打高句丽的一系列操作真的是稀里糊涂。隋炀帝是南方汉人势力支持上台的。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家族南方是很有实力的。没有反对隋炀帝的人都在南方,和隋炀帝叫北方人打高句丽何其相识。三征高句丽,以隋朝的体量和出动人数来看,不胜就是败啊。第三次征讨,一路上逃兵就已经很成问题了,高句丽表面上投降,实际上对隋炀帝的入朝觐见命令置若罔闻,所谓的投降并不是真正臣服。回过头来说秦始皇,当时秦始皇好不容易统一六国,但是儒生又非议时政,在思想界影响了秦朝的稳定。焚书坑儒就是警告那些知识分子,尤其是经常与统治者唱反调的知识分子(因为嬴政重用法家,而不是儒家)。当然,不可否认,这一行为确实残暴,但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也有一定的道理。秦的大一统是一种文明的一统,类似亚历山大、阿拉伯、奥斯曼、蒙古之类的帝国。战国时六国有各自的文字、各自的语言,六国建国有几百年甚至千年,跟以后的中国一统不一样,后面的与汉朝同化圈一统很容易,但是统一周边的异族、内部的蛮族都很难。内部的蛮族是自治的,几千年的时间才整合起来,难度不是一个级别。秦始皇死之前一直在尝试得民心,建立个人崇拜,秦始皇确实用大一统开创了中国的传统,但就是七国融合时间太短且秦二世能力太低,否则秦朝确实会更长寿。从始至终,华夏名人榜第一名,就是秦始皇嬴政。杨广建立洛阳南北融合,开通运河,分化突厥,征伐高句丽都是雄才大略,只是步子迈的太大扯到蛋而已。中国的历史,就是秦隋两个短命王朝衔接起来的,不然很可能是欧洲那样大片的小国家四分五裂。秦始皇建立的秦是第一个统一的帝国,隋炀帝是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帝国,这两个皇帝都是中华文明的划时代开创者。看待历史人物也需要辩证的方法,嬴政的做法于秦帝国下的人民是一种灾难,但辩证的看又对后世有功绩。即使没有秦始皇也会有张始皇,北方的长城是中原民族农耕文明的屏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样,大运河也是,气候的变迁,经济重心南移,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大运河的产生是必然因素。秦始皇确实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啊,书同文车同轨,筑长城,千秋功业,只是在当时行事有点极端导致人民怨恨。汉武帝干的事儿跟他也差不多,打垮匈奴,开疆扩土打通丝绸之路,把华夏文明远播他方,但是到汉武帝后期也一样是耗尽国力。不同的是汉武帝后事料理得好,大权交给霍光,休养生息。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篡改遗诏,杀掉扶苏,搞得群雄逐鹿。要扶苏能够顺利上位,就没有汉朝什么事了。最后说一句,我个人认为始皇的评价千古一帝是绝对担当得了的,虽有过错但绝对不大,不至于是暴君,他就像被三国演义陷害的曹操是一样的。看历史就是这样,历史是公正的,但是写历史的人不是!无论再伟大的人评价历史人物,也不应该以此为准绳,而应该以他们的话为参考,自己去多了解,自己对其下定义。就像真正的历史学家绝不会只看正史一样,他们会将野史和正史、文物等一同研究,从而修正那些正史之中不合逻辑的地方,从而获得真相,做出正确的评判。参考资料:《史记》《隋书》 赞 (0) 相关推荐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现代 · 毛... 现代 ·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是毛泽东因郭沬若的<十批判书>而 ... 孔子和秦始皇谁更伟大? 历史紫陌阁 发布时间: 2020-07-0623:21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秦始皇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为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虽然孔子是秦始皇 ... 《去礼远众——隋炀帝》阅读札记 去礼远众--隋炀帝 (主编:金开诚 编著:管宝超)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他的功绩,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近期的中印事件 让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家 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这里,科普三个有关印度冷知识 你们知道现在的印度 至今仍没有统一的文字吗? 纸币上印有17种印度语言 全印度共计二十 ... 值得尊敬的3位亡国之君:对中国都有大功,如今却少有人知 原创文史怪2021-05-24 18:14:58 说到亡国之君四个字,想必很多人都会将这些君王跟昏庸无能.残暴无道等等贬义词汇联系在一起,近的譬如末代皇帝溥仪,本身资质就比较平庸,不足以当起一国之君的 ... 2021年中考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选择题题专练① 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单选题 1.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 ... 历史上十个簸箕的人物 历史上十个簸箕的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隋炀帝,商纣王,唐太宗,赵匡胤,多尔衮,武则天,康熙等.簸箕的意思是簸箕形的指纹,代表的是手指上的纹路,带有封建迷信思想. 1.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25 ... 秦始皇一生有三大功绩 每一个都影响千古 秦始皇作为大一统下的第一位皇帝,一生毁誉参半.千年来,对秦始皇苛政.焚书坑儒的谩骂从未间断,但对于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也无人能够抹杀. 秦始皇的一生功绩绝不止三件,他结束战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 ... 关于戏剧,东西方确实有很大差异 如果你是一个注重故事完整性,结构严谨的人,或许会在观看某些艺术形式的展示方式的时候,感觉很诧异.如果你是一个熟悉东方文化的人,或许这样的差异会小一些.对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最为被大家所熟知的自然是写实 ... 南北方的人,确实有很大的差异。 晚饭没吃,这段时间绷的太紧,人有时候是这样,心里一旦松懈下来,整个人像塌了方的土崖,瞬间瘫塌下来.无意识的躺在床上睡了醒.醒了再睡,或者用昏迷来形容也贴切,房间顶处的空调冷气,宛若盘在树枝上吐着信子的 ... 这是一个8倍于秦始皇兵马俑的超级大墓,墓主人生前似乎很爱吃花椒 1979年,荆州修水库,村民们就近从高大的熊家冢取土.一天,一个村民突然挖出了一只马脚骨头,接着,又挖出了马车--那时候他们不会想到,这竟然是一个数倍于秦始皇兵马俑的超级大墓.消息传了出去,专家们很快 ... 网络游戏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远离游戏就是珍爱生命#育儿#传递正能量 网络游戏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远离游戏就是珍爱生命#育儿#传递正能量 轻奢风格的家装设计,花销确实很大,仅仅一个厨房就花了12万 200㎡的大房子选择了轻奢风格的家装设计,花销是一发不可收拾,但这辈子也就这么一套大房子了,也就倾囊而出了.美式风格中夹杂一些中式设计,也算是国际合作式的家居环境了,既传统古朴又时尚现代. 进门没有玄 ... 令人意外,华为鸿蒙和苹果测试成绩出炉,二者差距确实很大 令人意外,华为鸿蒙和苹果测试成绩出炉,二者差距确实很大 新洲这一步确实迈得很大,黄陂还能跟上不? 半个月以前,新洲公布说十四五末,新洲的GDP计划达到2000亿,小编当时看了以后,第一反应是,数字会不会写错了呢?因为12月底新洲最初出来的GDP数字还是1500亿,怎么几天后就调整到了2000呢? ... 《ps零基础到高手》第四课:动工具的用处确实很大 《ps零基础到高手》第四课:动工具的用处确实很大 拜访了两个财务自由的程序员朋友,确实和他们差距很大 https://m.toutiao.com/is/J3frRDH/ 财务自由是个什么概念? 通俗的来说,一个人不用工作靠被动的收入就可以应对日常的支出.通常来说有哪些被动的收入: 收租.股票分红.版税 ...
秦始皇确实功绩最大,但同样商纣王与隋炀帝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同样是有功有过的君王。秦始皇在用治理秦国的方式来治理天下,在当时生产力不够的情况下,步子迈太大。仅仅从当时生产力来看,郡县制是不如封建制,郡县制需要建立大量的驿站,保证政令传达,但当时生产力跟不上,反而是引起民怨。但郡县制则是改变了后世王朝的认知,走出统一的路子与认知。另外再看钱穆总结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能发现每个朝代都是在前朝制度进行变革和更新,即便到了清朝,也能看到秦制的影子。而且在教科书中,对秦始皇的推崇也是非常高的,只是功过显著,但不存在突然之间推崇秦始皇的。帝辛(纣王是周给他的蔑称)确实比不得千古一帝秦始皇,但是他也其实是推动历史的进步的,主张废奴,这些进步思想还是周打他的一个理由。只是后来穷兵黩武失败了而已,而且帝辛也励精图治,后来那些都是被周和儒生抹黑的。周文王的有亡荒阅,就是针对帝辛收容逃亡奴隶的政策,周武王的伐纣檄文,提到过帝辛重用提拔逃亡奴隶的事,这都是有史可查的。这也说明当时帝辛的一些改革政策触犯了大奴隶主的利益,而从周文王开始就敏锐的抓住了这个矛盾并加以利用,到了武王时期顺理成章的发动了叛变,一举夺取了天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多次巡游天下,甚至死在了视察路上,每天批阅的公文简椟达上百斤,说秦始皇丧失进取、耽于安乐未免有失偏颇。秦始皇的问题不是做得太少,恰恰相反是做得太多且操之过急了,加之他的施政方略有很大的问题,严重忽视民生、横征暴敛搞大工程、耗竭民力、激起民变,再加上长期用粗暴手段压制各种矛盾,以及继承人等问题,才导致秦国二世而亡。所以,汉初吸取秦的教训,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才逐渐稳定恢复。说实话,虽然隋炀帝不是一无是处(比如文章和诗其实写得很好),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他是一个擅长军事的君主,灭陈他只是挂名的统帅,打高句丽的一系列操作真的是稀里糊涂。隋炀帝是南方汉人势力支持上台的。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家族南方是很有实力的。没有反对隋炀帝的人都在南方,和隋炀帝叫北方人打高句丽何其相识。三征高句丽,以隋朝的体量和出动人数来看,不胜就是败啊。第三次征讨,一路上逃兵就已经很成问题了,高句丽表面上投降,实际上对隋炀帝的入朝觐见命令置若罔闻,所谓的投降并不是真正臣服。回过头来说秦始皇,当时秦始皇好不容易统一六国,但是儒生又非议时政,在思想界影响了秦朝的稳定。焚书坑儒就是警告那些知识分子,尤其是经常与统治者唱反调的知识分子(因为嬴政重用法家,而不是儒家)。当然,不可否认,这一行为确实残暴,但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也有一定的道理。秦的大一统是一种文明的一统,类似亚历山大、阿拉伯、奥斯曼、蒙古之类的帝国。战国时六国有各自的文字、各自的语言,六国建国有几百年甚至千年,跟以后的中国一统不一样,后面的与汉朝同化圈一统很容易,但是统一周边的异族、内部的蛮族都很难。内部的蛮族是自治的,几千年的时间才整合起来,难度不是一个级别。秦始皇死之前一直在尝试得民心,建立个人崇拜,秦始皇确实用大一统开创了中国的传统,但就是七国融合时间太短且秦二世能力太低,否则秦朝确实会更长寿。从始至终,华夏名人榜第一名,就是秦始皇嬴政。杨广建立洛阳南北融合,开通运河,分化突厥,征伐高句丽都是雄才大略,只是步子迈的太大扯到蛋而已。中国的历史,就是秦隋两个短命王朝衔接起来的,不然很可能是欧洲那样大片的小国家四分五裂。秦始皇建立的秦是第一个统一的帝国,隋炀帝是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帝国,这两个皇帝都是中华文明的划时代开创者。看待历史人物也需要辩证的方法,嬴政的做法于秦帝国下的人民是一种灾难,但辩证的看又对后世有功绩。即使没有秦始皇也会有张始皇,北方的长城是中原民族农耕文明的屏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样,大运河也是,气候的变迁,经济重心南移,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大运河的产生是必然因素。秦始皇确实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啊,书同文车同轨,筑长城,千秋功业,只是在当时行事有点极端导致人民怨恨。汉武帝干的事儿跟他也差不多,打垮匈奴,开疆扩土打通丝绸之路,把华夏文明远播他方,但是到汉武帝后期也一样是耗尽国力。不同的是汉武帝后事料理得好,大权交给霍光,休养生息。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篡改遗诏,杀掉扶苏,搞得群雄逐鹿。要扶苏能够顺利上位,就没有汉朝什么事了。最后说一句,我个人认为始皇的评价千古一帝是绝对担当得了的,虽有过错但绝对不大,不至于是暴君,他就像被三国演义陷害的曹操是一样的。看历史就是这样,历史是公正的,但是写历史的人不是!无论再伟大的人评价历史人物,也不应该以此为准绳,而应该以他们的话为参考,自己去多了解,自己对其下定义。就像真正的历史学家绝不会只看正史一样,他们会将野史和正史、文物等一同研究,从而修正那些正史之中不合逻辑的地方,从而获得真相,做出正确的评判。参考资料:《史记》《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