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土蛙类----中华大蟾蜍
在上海金山枫泾、青浦练塘、朱家角等郊区乡村,出售"熏拉丝"的店铺数不胜数。 熏拉丝是上海市传统的地方小吃,这种名为熏拉丝的熟食,色泽金黄、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不过,这种美味现在几乎不见了。只因为人们认识到主材应该给予保护。熏拉丝的主材就是中华大蟾蜍。有点年纪的上海人都知道。
中华大蟾蜍,学名:Bufo bufogargarizans,俗称:大蟾蜍、癞肚子、癞蛤蟆形如蛙,体粗壮,体长10cm以上,雄性较小,皮肤粗糙,全身布满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著。舌分叉,可随时翻出嘴外,自如地把食物卷入口中。舌面含有大量粘液。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突出,对活动着的物体较敏感,对静止的物体迟钝。眼后方有圆形鼓膜,头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1个。躯体粗而宽。在繁殖季节,雄蟾蜍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斑纹;雌蟾背面斑纹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四肢粗壮,前肢短、后肢长,趾端无蹼,步行缓慢。雄蟾前肢内侧3指(趾)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中华大蟾蜍穴居在泥土中,或栖于石下及草间;栖居草丛、石下或土洞中,黄昏爬出捕食。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卵在管状胶质的卵带内交错排成四行。卵带缠绕在水草上,每只产卵2000-8000粒。成蟾在水底泥土或烂草中冬眠。其蝌蚪喜成群朝同一方向游动。所以,夏季在水边嬉戏的人多喜欢捞蝌蚪,那么,你捞的蝌蚪孵化出来多数是中华大蟾蜍。冬季多在水底泥中。白昼潜伏,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动。以捕获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