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棉爱上了西游记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既是我们的精神宝藏,也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唐诗宋词、典故史话、古典名著,这些国学在学龄前不可不学吧。
但是,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怎么用呢?
又如何检验学习的效果?
比如,孩子是喜爱上了还是皱起了眉头,是拓展了大脑,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见识,还是背背睡了?
无论孩子处于哪个阶段,哪种状态,作为家长的我们,感觉如何呢?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孩子的任何与成长相关的行为,对我们来说,其实都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正文』
我们在棉棉身上投入的国学精力,貌似比周围都慢了不止一个半拍。
现在先回溯一下吧。
大概在棉棉两岁半左右的时候,我们买了一套中国传统故事绘本。这一条绘本里面有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闹天宫、司马光砸缸等二十多个小故事,有神话传说,也有历史故事。
那时候,我们每天都要讲上几个。棉棉听得津津有味,她也能时不时问一些高质量的问题。
于是,我又趁机买了可以按键听的古诗词发声书,订阅了凯叔的声律启蒙。
我曾以为我们的国学教育之旅就此上路,谁知那段时间竟是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光之刻。
古诗词除了我故意按了几次之后,棉棉也没有怎么摆弄。而我们亲自教她的古诗词一共不到五首。
我坚持放了半年的声律启蒙。棉棉也能够随着音乐背出几句。半年之后,生疏从我开始。
并且,自从我们单独带她之后,和爷爷学汉字也暂告一个段落。
在她三岁后,关于国学的教育就此放羊。
疫情期间,在幼儿园群的才艺展示中,一个经常和她一起玩的小朋友竟然足足连续背诵了四十多首的古诗。当时,我们都跌掉了下巴。
从此,没有一天不担心,这样下去好吗?棉棉自己整天还“Yummy”着。
是不是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英语上了?是不是我们给她读的国外绘本太多了?是不是我们走岔道了?
棉棉还是整天无忧无虑,对于她来说,笑哈哈才是正道。
有一次,我在翻阅牛听听里的资源。近来,她好像对英文、中文、儿歌都不太感冒了。我试着去找一找有没有连载的故事可以听。
凯叔的西游记要付费,她之前试听一下没有什么感觉。不如先找一个免费的听一听。于是,我找到了一个类似的一百多集的西游记故事。
在和她玩的时候,我征求她的意见,打开了牛听听。那是第一集,猴王出世。
棉棉听得很认真,她居然反反复复把这一集听了好多遍,也问了好多问题。她是喜欢听西游记了,还是喜欢听这一集呢?
接着几天,有空我就给她放一放。
昨天晚上,我和她一起拼拼图,当然也打开了西游记。
棉棉居然听得一发不可收拾。她从人参果一直听到金角银角大王。都已经晚上十点多了,我问她要不要睡觉,她说她再听一集。
我收拾好了拼图,她躺在那里还在听。
我不得不告诉她太晚了,明天继续听吧。她才转过头去,睡着了。
棉棉一边听的时候,一边在不断问问题。
她问的最难的一个问题是,“孙悟空是好的,还是坏的?”
如何评价孙悟空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小孩子的认知里面,搞了那么多的破坏,打了那么多的架,还偷吃东西,这样的一个石猴,怎么会是一个英雄?
她也问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问题。
比如常识性的。
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那么多年,吃什么?问题虽小,不敢轻答。查阅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最初给孙悟空喂食的是铁球铜汁。
还有一些是关于修辞词语和专有名词的。
比如棉棉问我,“茫茫大海的茫茫是什么意思?”“武林是什么意思?”“无影无踪是什么意思?”
还有一些和故事本身相关的。
“孙悟空那块石头从哪里来的?”
“(三打白骨精)猪八戒为什么要说孙悟空坏话?”
“猪八戒为什么会变成猪?”
“九霄是什么?”
无论从故事性、词汇量,还是普及中国神话故事,西游记都不啻为一本极适合的启蒙国学书。
而教育的本身不在书中,在与孩子的交流之中。
『写在后面的话』
我们因为中华儿女而自豪,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豪。
我们的子女也一样会因此而自豪。
国学一直在我们的心中,也会在他们的心中。
『题外话』
棉棉问我,“为什么有的沙漏快,有的沙漏慢?”
我回答她,“沙子少眼大就快,沙子多眼小就慢。”
她追问,“那沙少眼小,沙多眼大呢?”
— END —
*** 第一百六十六篇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