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幼儿教育应当回归到陈鹤琴
教育的世界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王振宇: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现代幼儿教育史上,陈鹤琴先生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文字改革家等,他的一生,建树颇多。
就对中国幼儿教育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为幼儿教育发现中国儿童”和“为儿童创办中国幼儿教育”。这两句话也就是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陈鹤琴先生以广阔的世界视野和切实的教育实践,形成了科学的儿童观和系统的教育观。他努力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和教育思想,研究中国儿童的身心特点,确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从而成就了他成为中国的幼教圣人和现代爱国知识分子杰出典范的光辉历程。
陈鹤琴先生儿童观是建立在三个基点上的。这三个基点是:
1.重视儿童心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要为儿童教育服务,这是教育要实现儿童化的必要条件;
3.要坚持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儿童。
在这样的基点上出发,陈鹤琴先生形成了他科学和完整的儿童观,那就是:儿童是独特的、发展的、应受尊重的人。
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是西方现代儿童观在中国的延续。陈鹤琴先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儿童除了具备儿童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所形成的特点。因此,他把自己的儿童观建立在中国儿童的“三个不同于”之上:即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不同于洋人、儿童不同于古人。这三个不同于,是陈鹤琴儿童观的理论支柱。
我们分析了陈鹤琴先生儿童观的三个基点、三个重点和三个支柱,可以看出他的儿童观,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高屋建瓴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一头连接着西方现代儿童观,一头连接这中国儿童的现实。陈鹤琴儿童观的这一特点,为幼儿教育发现了中国儿童,也为他毕生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1979年3月陈鹤琴先生回顾道: “1940年我提出'活教育’的口号及其教育原则。我针对陶行知先生曾对中国教育腐化情况的批评:
'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提出必定要改变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在工作中,和一些同事们提出了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十七项教育原则,十三条训导原则,四个步骤,五指活动'。写有《活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文章。”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就是他为中国儿童创办的中国幼儿教育。活教育是陈先生毕生呕心沥血的事业和目标。而活教育的核心是儿童主体的儿童观。
什么是陈鹤琴先生心中教育的“伟大使命”呢?
培养人!
1944年,陈鹤琴先生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到了1948年,陈鹤琴先生进一步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将“做现代中国人”,改为“做世界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改变!
活教育的本质,就是全面贯彻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就是实现现代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并为中国教育从理论上妥善地解决了培养目标的社会性、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直到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我们可以说,也只有在今天,我们才能真正看清陈鹤琴先生心中的“伟大使命”的内涵和价值是多么的深邃和宝贵!
为了充分发挥活教育的教育内涵,陈鹤琴先生高度重视游戏对儿童的教育价值。
陈鹤琴先生是站在儿童的天性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角度看待和运用儿童游戏的,既造福于儿童,又造福于中国的幼儿教育,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开展幼儿教育的指针。
活教育,是陈鹤琴先生根据中国的国情,为中国儿童创办的中国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国化的成功探索,是向西方学、走中国路的成功典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陈先生的这一创举,让我们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的路,就是要为中国儿童制作一双适合于中国儿童的脚的新鞋,带领他们走向现代化世界舞台的路,而不是让中国儿童穿着西方人的鞋走自己的封闭小道。
研究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儿童的需要,是科学的必然,是教育的归宿。可见,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不仅是我们的幼教遗产,而且还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
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陈先生的功绩,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寻求振兴民族和社会的道路,并通过教育实践实现国民性改造和独立人格培养的目的,为摆脱百年来“中体西用”的陈腐束缚,树立了一个融贯中西的教育改革的成功典范。这一贡献,对我们现实社会的启迪是需要重新估量的!
三、继承和弘扬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让幼教造福当代中国儿童
首先,我们要努力继承和弘扬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每一个特定社会的儿童的地位,是反映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尽管它不是社会进步的原因,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在表现着社会进步的程度。”
纪念陈鹤琴就是为了让我们重温和继承陈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审视当今儿童观和教育观异化的问题,建构适合于新时代的、有利于儿童发展和幼儿教育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使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得到应有的弘扬光大,推动中国的幼教走上现代化教育的康庄大道,为儿童谋幸福,为祖国出人才。
今天,我们要再次认识儿童。“儿童是人类中最特殊的群体,他们跟成人不是一回事。
在儿童的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原:儿童的执着,表现着儿童求真的实验精神;儿童的烂漫,体现着儿童求美的艺术精神;儿童的率真,反映着人类求善的道德精神。在儿童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科学家的敏锐、艺术家的热情和哲学家的简洁。
我想,所谓成熟,不过是重新体验儿时游戏的认真态度和重新审视儿时积累的早期经验。只有了解儿童,才会尊重儿童。尊重儿童,就是尊重人类本身。”
但令人痛心的是,当今的教育界以及在全社会领域中,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异化已经到了非常严重、非常有害的程度。儿童观、教育观的异化直接导致儿童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甚至剥夺,集中表现在忽视童年价值、扼杀儿童文化和取消童年世界三方面。
其次,我们要继承活教育的精髓,坚持走符合国情的幼儿教育的道路。
好的教育,应该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极具特色的口号是北京的李跃儿老师对陈鹤琴教育理念的理解,就是要为中国的孩子们制作合脚的新鞋,带领他们稳步走上现代化的教育之路。
第三,我们要学习陈鹤琴先生通过科研促进学科建设的创造性努力。
在学前教育的领域里,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学前教育不能有专业无学科,学科建设的基础是科学研究。没有完善的学科就不可能有坚实的专业。没有周全的学科建设,就没有成形的专业。我们要学习陈鹤琴先生的科学态度和科研方法,踏踏实实地研究本专业中的有关学科问题,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符合儿童特征和幼教特点的学科系列。
第四,我们要推动幼教的回归,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
对游戏的态度,是衡量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试金石。我们坚持认为:“没有游戏就没有童年;没有游戏就没有完整健康的童年。”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学习。”浙江安吉的幼教改革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广受欢迎的的典型,安吉游戏,实际上是一个具有中国幼教特色的课程模式,体现着游戏课程化的方向,实现着“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和“游戏=学习”的科学理念,体现着我国幼教向本义的回归和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中国的幼教事业到了必须回归的时刻。
回归到哪里呢?回归到陈鹤琴!
“回归到陈鹤琴”应该是我们当今中国幼教界最庄严的口号!
这就是回归到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回归到活教育的理论思路和实践体系上来,回归到陈鹤琴先生用毕生心血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的道路上来,并以此为基点 ,继续学习和吸收世界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课程模式和一切成功的经验,探索新时期的活教育如何适应当代中国儿童的特点,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特点,适应当代世界的特点。
因此,回归到陈鹤琴,就是回归到儿童,回归到幼儿教育的本意。
离开了回归,离开了陈鹤琴先生的道路,越折腾离科学的儿童观和正确的教育观越远,受害的始终是儿童。这就是回归与超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