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的老居民和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字数:3275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1、
现在的鼓浪屿是一座热闹的旅游岛,所以每次有远方的朋友问我到鼓浪屿要上哪里玩,我总是拼命向他们推荐那些人流稀少的小路,比如笔山路、鸡山路等,这些小路通常没什么人烟,有些路段还很荒败,慢慢地走,会让人静下来,有时还能生出别样的诗意。
不过这些朋友们,基本上他们在按我的推荐走一小段之后,几乎都做同一个动作,拿起手机重新找旅游攻略。这些偏僻无人的路,走着都怕,一点也不好玩,再说想像中和网上看的鼓浪屿都不是这个样子的,鼓浪屿应该是浪漫、小资,有很多好吃的。他们总是这样说。
也是,哪个游客来鼓浪屿不是奔着这些来的,走这些荒凉小路有什么意思,况且也没那么多时间,都是匆匆忙忙到此一游。
2、
我自己倒是经常喜欢慢慢地在这些偏僻的路上晃荡,比如笔山路,我通常会从鼓新路53号歧黄山房旁的石径走上去,那是一段有点陡的上坡路,它的左边是一面巨大的刻字崖壁,那是厦门市人民政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由清朝的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撰文,记载了王得禄在三和宫前整修战船、募款兴修三和宫并率师进剿蔡牵起义军的事。
上到笔架山顶,就是建在悬崖上的公馆——汇丰银行公馆了。
据文史资料介绍:汇丰银行公馆建于1876年,是当年汇丰银行高级职员的住所,设计师将公馆临海的三面设计成135度的钝角,让视角倍显开阔,推窗即可饱览厦鼓海景。
从汇丰公馆继续往前走,你会看到路旁山前除了树木,还零星散布着不少的民房,里面依然住着不少老鼓浪屿人,当然,也可能有在此谋生的外地人。这样的画面正是鼓浪屿和大家想像中不一样最典型的代表,鼓浪屿不仅仅是一个旅游风景区,它还是一个居民区。
甚至可以说,鼓浪屿是厦门这个经济特区的贫民区,早些年的时候,贫困户占到鼓浪屿总户数的12%多!很意外吧,不过现在状况改善很多了,一是鼓浪屿成了热门景区,二是政府加强了对贫困户的扶助。
在更前面的一处拐弯处,矗立着一大块巨大的岩石,顶上还保留着当年战争时期的了望塔,还有依稀可见的“国防重地,人人保护”石刻。
3、
沿着不平整的大理石铺就的路继续向前走,很快就来到两处极其有历史感的建筑之间,左边,是笔山路6号的观彩楼,右边,是笔山路17号的春草堂。这两幢老别墅,都是当年鼓浪屿建筑公会的会长许春草建造的。
许春草是福建安溪人,1874年生于厦门,他9岁当童工,12岁当水泥小工,慢慢地当上师傅直至包工头,1918年,为了反抗资本家的压迫,建筑工人们成立了建筑工会,为人公道有号召力的许春草被推举为会长。
许春草还有一段更大的人生传奇,他是孙中山在鼓浪屿上任命的两位将军之一,当年他曾被任命为“福建讨贼军”总指挥(另一位是“闽南军”司令林祖密)。
观彩楼建于1931年,因在其楼上可以观赏到夕阳彩霞,故称“观彩楼”,它原是荷兰工程师的住宅,1941年卖给一个叫丁玉树的人,1944年又转卖给上海固齿龄牙膏厂的老板陈四民。
春草堂则是许春草在完成观彩楼之后自己设计建造供家人居住的,厚重而沉稳,俨然是许春草当年人到花甲时的心境写照。
现在的观彩楼,铁门紧闭,绣迹斑斑,如垂幕的老者,腐朽矣;春草堂则焕然一新沉稳依然,许春草的后人对它进行了重新修缮。
在这里,可以有两种选择,继续向前,或者沿着观彩楼旁边的石径小路走下去。
继续向前,右边是早已荒废的笔山公园,它是让许多鼓浪屿人深切怀念的地方,这里有他们很多的童年记忆。
沿着观彩楼旁边的石径小路走下去更有看头,在观彩楼的前面,就是亦足山庄,它是当年越南华侨许僴所建,“亦足山庄”是他在院子里的岩石上用以铭志的镌刻。
亦足山庄的旁边,也就是走下去的石径小路左边,是一幢爬藤满墙,已经没人居住的老房子,紧闭的铁门上刻着“攀桂”(折桂的意思)二字,和“亦足”显然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据说攀桂楼曾经有过一家“夜百合”旅馆,是两个相爱甚浓的男子开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旅馆关闭了,从此人去楼空。
离亦足山庄不远,就是又一幢大名鼎鼎的老别墅——林文庆别墅。林文庆别墅占地极广,主建筑高高在上,足有含天吞海的气势。林文庆是新加坡华侨,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他为厦大服务了将近20年,去世之后将这幢别墅还有很大部分的遗产捐给了厦大。
推荐阅读:林文庆,一位被厦大遗忘几十年的校长
林文庆别墅的隔壁,则是“会审公堂”,会审公堂是当年鼓浪屿工部局管辖下的机构,其中规定:凡案涉洋人,无论小节的词讼,获有罪名之案,均由该领事亲来或派员会同公堂员审问。
鼓浪屿像笔山路这样清悠萧瑟,却到处都散落着人文历史的路可不少,它们就像一层神秘的面纱,把鼓浪屿包装成特别富有浪漫和传奇色彩的小岛,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客上来探奇。
4、
我也接触过不少鼓浪屿的老居民。
有段时间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要跟鼓浪屿的商家打交道。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给安海路一个客户补货,这是一家利用自家房屋临街卖一些旅游纪念品的小店,店主是位60来岁的老阿姨,姓陈,地道的鼓浪屿人。
点货,开单,结账,几个必要的步骤之后,我和同事收拾好东西准备往下一家店走。这时候,陈阿姨突然拿着送货单吞吞吐吐起来,欲言又止地想说说不上来。
我见状,忙问她:阿姨,是不是单子开错了?
陈阿姨胀红了脸,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说上话来:没有啦,是…是你们这款产品给我贵了啦,比别人贵一块钱,要不,要不你们也给我便宜一些吧。
说完,居然像个小女孩害羞地低下了头。
我一时无语,照理,她可以野蛮地跟我们砍价,甚至可以用不卖我们产品来和我们叫板,没必要如此不好意思开口。
面对着等我们回复的陈阿姨,我没有去做过多的解释,我告诉她:阿姨,从下一批货开始,按你说的价格算。
陈阿姨听了,长舒了一口气笑了起来,说:那太谢谢你们了!在走往下一家店的路上,我对同事说:这是如假包换的老鼓浪屿人。
又有一次,也就生意的关系,一位利用自家闲余房间开家庭旅馆的大叔,姓黄,也是鼓浪屿人,他给我打电话说想进一些货,我约他到我们的工作室自己挑。
这是一位言语不多的大叔,旅馆是她女儿开,他帮忙打理,那天他挑了几十套产品,还一边挑一边打电话跟她女儿讨论,其实是她女儿说什么他基本就应什么,听起来颇有意思。
最后挑好了,要付货款,他从口袋里掏出钱来,没想到一数,不够,还差100多块。这下黄大叔急了,他说那怎么办,要不我少拿一些。
我对他说:没关系,大叔,你把货先拿去卖,等拿下一批的时候再结上一批。
这怎么行?黄大叔依然着急。
真的,大叔,很多店都是和我们这样结账的。我说完,提起装好的货要交到他手上。
这下黄大叔不仅急,而且慌了,他闪了开来,避开了我要交到他手上的货,身子还直往后退。
真的没事,大叔,我们相信你。
黄大叔说:我知道,我知道,可我不能占你们便宜,我回去拿钱吧。
不到20分钟,他就又返回来,结清了货款,才拧着货回去。
这些老鼓浪屿人,他们真诚、质朴,行事为人有古风,举手投足自有一份优雅,铜臭味离他们很远,和那些名人在鼓浪屿留下的已经成为传奇的故事相比,他们默默无闻,但他们更有人情味。
今天的鼓浪屿,其实到处都弥漫着铜臭味——商业的气息太浓了,虽然在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后,过度旅游开发被扭转了许多,但商业的味道还是到处充斥着。
庆幸的是,再怎么浓的商业味,也没掩埋了老鼓浪屿人的人情味。
5、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正走在鸡山路上,天空忽然下起雨来,因为下得不大,我并没在意,依旧慢条斯理地走着,享受着难得的凉意。
走到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校门口时,迎面走来一位撑着伞的大妈,她见我已经淋湿了衣服却没有避雨的意思,显然着急了,用一口地道的闽南语对我喊了起来:少年仔,赶紧歇雨,会着凉的。
我笑着跟她点了点头,却没停下脚步,可她却停下了,拦住了我,硬指挥我走向工艺美院校门旁的屋檐下。
我不好意思拒绝她,只好走了上去,她这才继续走她的路。待她走了几步,我又继续走回雨中,我以为这位大妈一定不会“监视”我了,没想到我才刚走下来,身后马上传来苦口婆心的喊声:傻孩子,身体要顾啊!
那一刻,我心里陡然泛起感动与愧疚来,不敢回头看她,一溜烟地顺着下坡路跑了。
这就是鼓浪屿,它不在世外,走在上面的时候,游客们寻找的是出世的诗意,我看到的是入世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