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阿根 | 抽陀螺
【往期回读】
大桥镇 卞阿根
过去抽陀螺的情景,其中的乐趣和那天真活泼的童年稚气,至今还记忆犹新,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犹如在昨天。
立秋后,炎热了几个月的日子已被时间老人悄悄地收藏,天气逐步开始凉爽。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穿棉衣。”几场秋雨后,深秋的气温十分宜人,在这个遍地金黄的美好秋天里,时序也迈着步伐慢慢地向冬天驶入,于是秋冬这两个季节里,抽陀螺(我们江都这一带也称其叫犟牛儿瘟)就成了我们儿时玩得最欢快的季节。
我们小时候不像现在,文体生活丰富多彩,精神和物质文化充裕,在当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只是沿袭着数千年来祖辈们小时候玩过的老游戏玩,如打铜板、斗鸡、滚铁环、打棒窝、跳绳、挤暖暖儿、在墙洞里掏蜜蜂、踢毽子和抽陀螺等取乐。
要说陀螺,那时候商店里也有得卖,商店里出售的陀螺是用木制的土刨床刨成的,表面光滑,做得也很漂亮。在我的记忆中,商店里卖的陀螺有两种式样,一种比较简单的,直接用树段车成,外表用红油漆一刷,锥尖处装有一个小钢珠;另一种是葫芦形式的,这种陀螺不仅精致美观,油漆的也很漂亮,自然陀锥上装的那个小钢珠是少不了的,而且在工艺上还具有它的艺术性,如果能玩上这样一种陀螺,小伙伴们谁不羡慕?说句实在话,在那个年代里,一盒火柴只卖二分钱,要买一个简易的陀螺二三角钱,葫芦式的陀螺五角钱少不了,大人们谁舍得拿出这个钱买陀螺给孩子们玩。像我们这些村上的小伙伴们,要玩陀螺也只能自己动手做了。
你不要小看做陀螺是件简单事,其实其中的技巧也不少,选用的树段干直径和高度比例要基本上做到等称均匀,如果直径小,树段取得长,做出的陀螺玩起来重心会失衡,转不了几圈陀螺就会倒下。做陀螺一般取一根直径约5.5公分的树干,用锯子锯出一个长约6.5公分的树干段儿,然后用斧头或斫刀在其4公分的高度处砍去边缘,形成一个饱满圆雏形的锥体,再用菜刀耐心地慢慢修理平滑,最后把锥尖细心地磨圆,这样一个简易的陀螺就做好了。当然了,做出的陀螺大小,关键取决于树干段直径的大小,但一般按照以上的尺寸做出的陀螺最好,做大了,陀螺会显得笨拙,抽打时费劲;做小了,陀螺又显得过轻,不能用力抽,玩起来不能得心应手。我们这些孩子们自己做出的陀螺,大小那可是五花八门,那时候因为小也不懂得这些道理和原理,只要做个陀螺有的玩就行。
抽陀螺需要用鞭子,没有鞭子,陀螺是“舞”不出优美的旋律的,它生动的舞姿只有在鞭子的作用下,才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做好了陀螺就得做鞭子,鞭棒一般取长约30至35公分,直径1公分左右的光滑树枝或竹竿,这样拿起来“养手”,所用的鞭带要刚柔,粗细要适中,长度在40至45公分最适宜,这样抽起陀螺来才顺心得意。我们小时候抽陀螺使用的鞭带,大都是用废布条编成的,它刚柔相间,也耐用。
抽陀螺也是有技巧的,鞭绳绕在陀螺上松紧要适度,鞭绳绕得太紧,施放时往往会“吃手”,且施放鞭绳时速度要快,一旦陀螺在地上旋转起来,必须迅速用鞭子抽打,让旋转的陀螺快速稳定地“活”起来,不然就要重新施放。
在学校里,课间同学们就三五成群地一起涌向操场,到那里去抽陀螺,活动活动取取暖,放学后或星期天,村上的孩子们就在家门前或相聚在一起到生产队的打谷场上去抽陀螺,因为打谷场宽大,抽起陀螺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时常我们这些毛头孩子们也争强好斗,说自己陀螺抽得好,还进行抽陀螺比赛,看谁抽的时间长。一个人可以玩陀螺,几个人也可以同时玩一个陀螺,挨顺儿一人抽一鞭,如果轮到谁抽,谁把陀螺抽“死”了,谁就重新施放……
过去抽陀螺的情景,其中的乐趣和那天真活泼的童年稚气,至今还记忆犹新,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犹如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