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将成为国内首部破亿纪录片,看《二十二》如何逆转奇迹
网视导读:截止到今天上午10点左右,电影《二十二》上映6天的综合票房就已经达到了8692.5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上涨,就已经有新闻媒体迫不及待地打出头条——“《二十二》或将成为国内首部破亿的纪录片”。那么,《二十二》这部聚焦“慰安妇”冷门题材的小众影片是如何顶住《战狼2》的强势压力,逆转奇迹的呢?
《二十二》是由年轻导演郭柯执导的一部关于中国幸存二十二位(目前这个数字已经减少到了8名)“慰安妇”的长篇纪录电影,也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该片以2014年中国内陆幸存的22位“慰安妇”为大背景,以个别老人和长期关爱她们的个体人员口述,串联展现出她们的生活现状。全片无解说、无历史画面,音乐仅片尾响起,旨在尽量客观记录这些老人的现实生活。
反转48小时,逆转奇迹
《二十二》的视角关注“慰安妇”,这一题材在内陆文艺作品中甚少提及,“战争时代里的性奴隶受害者”,本身内容又具有敏感性,所以在反思抗日战争时常常被边缘化。更重要的是郭柯作为一个年轻导演,却在《二十二》的拍摄中极尽冷静与克制。
《二十二》所表现出的思考深度很难让人感到来自于一位出生在1980年的年轻导演
影片克制去揭露历史伤疤,而更多展现生活本来面貌
伤痛会有更大的震撼力
大量画面放空、停滞,碎片化展现“慰安妇”幸存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在看片会被学院派批评“没有故事、缺乏情节”,然而郭柯出于个人价值观,坚信“时间可以改变任何东西,抹平一些东西,伤痕肯定还在,但为了生活下去,不可能每天都生活在仇恨中”,使最终成片展现得更为“小众”。
日本志愿者米田麻衣的出现消解了某种仇恨
过度着笔于普通人的个体生活,让这部电影在市场上可能遭遇的风险扩大,然而,就是这部出生起就带有“没人看”标签的纪录片,却在上映的两天中,经历了惊心动魄的“48小时”,成功逆转了奇迹。
《我们诞生在中国》由陆川执导、迪士尼自然跨国团队制作,具有商业属性
过去,纪录片都是“小众”的代名词,很难成为市场主流,目前票房最高的纪录片是陆川的《我们诞生在中国》,最终票房6500万。以《二十二》目前的市场情况,打破纪录已毫无疑问,或将成为国内首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片。
但是8月14日,《二十二》刚刚上映时的情况却并不乐观,首日排片只有1.5%,但是截至目前,单日最高排片上涨到10.8%(现在也稳定在9%以上),更是从上映第二天(8月15日)开始了逆袭之旅,在单日排片占比4.8%的不利情况下,票房占比达到了8.4%,最终拿下1311.57万的单日票房,不仅成为内陆市场首部单日票房过千万的纪录片,34.4%的上座率也远超其他竞争对手。仅仅48个小时,《二十二》就实现了“逆袭”,到目前,单日最高票房也已经突破2600万。
市场大变天,边缘成主流
在8月17日的文章推送中,小编就发布了一篇关于暑期档“小鲜肉”电影遇冷的文章(点击这里回顾:暑期档“小鲜肉电影”遇冷,原来是市场生病了),结合最近《二十二》成为电影市场的风向标,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论断:今年夏天,电影市场的拐点已经出现!边缘的,走向主流;流行的,备受审视。
与之相比较,2016年上映的文艺片《路边野餐》只收获了不到700万票房(几百万才是小众影片的正常量级)
要知道,以前的“小众”电影纵使口碑逆天,却很难在票房上成功,但是今年仅仅暑期档,就有三部影片凭借强大口碑画出票房逆袭曲线:《重返狼群》,3291万票房;《冈仁波齐》,9972万票房。如此现象,已经不能用“票房黑马”来形容,“小众”电影接二连三的胜利或许成为趋势:那就是,中国电影观众的口味发生了变化。
“小众”电影的成功还不具有说服力,更鲜明的例子则是暑期档中流量明星+大IP的电影纷纷折戟。
《鲛珠传》上映多日,票房才过1亿,但是制片人曾豪言“至少20亿”
备受关注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票房停滞不前,破6亿无望。光线秘密保底8亿
此外,《建军大业》《悟空传》《心理罪》都未达到预期票房目标,相比之下,《二十二》实在是低调很多,导演郭柯甚至说“受宠若惊,过600万就满足了”,可如今票房已超预期10倍,的确打脸“小鲜肉”电影。不仅如此,题材相对小众的军事动作片《战狼2》也频频刷新影史记录,即将突破50亿,这些成绩都是曾经市场上难以预料的,却又指出了如今市场的新风向,那就是观众不再为流量买账。
严肃电影的时机
提起严肃电影,人们常常想起伤痕、沉痛、反思等类似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与以消遣为目的的商业电影背道而驰。长期以来国内民众的娱乐生活比较贫乏,电影消费的浪潮也是在这十年里兴起,无论是市场还是观众都没有做好准备在电影院里痛哭流涕,这也是一段时间内青春、喜剧题材颇具人气的社会原因。
由于时机的不成熟,冯小刚导演、改编自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反映河南大灾荒中人性挣扎的电影《一九四二》赔得血本无归,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冯小刚为了还华谊兄弟人情拍摄了“大烂片”——《私人订制》。
《一九四二》总票房3.7亿,对比2.2亿的制作成本和3000万的宣传费(2.5亿的投资),片方只能收回1.5亿,亏损达1亿;这个亏损甚至导致华谊股价连续暴跌,总亏损估计达3亿以上,并拖累了“华谊”当年财报。
电影氛围截然不同
说起《一九四二》的“老马失前蹄”,就不得不提“时机”二字。首先说上映时间,2012年的11月29日,是跨年贺岁档的前哨,观众们都是抱着“合家欢”的目的走入影院,然而,冯小刚在一个贺岁档里上映一个不讨喜的题材和过于严肃的主题自然是违背了观众的心理,人们并不愿意花钱购买悲情和眼泪,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后一个月上映的《人在囧途之泰囧》,凭借贺岁喜剧的定位拿下近十三亿票房,所以说,《一九四二》上映时机不对。
再说《二十二》,无论是大背景,还是上映时间,都选择的恰到好处。首先是电影市场发生悄然变化,大IP改编遇冷,观众的观影口味趋于理性和多元化,尤其是暑期档电影总体水平不佳,唯一大爆的《战狼2》也已经进入票房收益尾声,并且两者题材相得益彰,有网友说:“《战狼2》让我们看到了国力强盛,《二十二》让我们记住了勿忘历史。”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战狼2》提升了《二十二》的话题度,更有《重返狼群》《冈仁波齐》两部电影的成功做基础。
冯小刚发文支持《二十二》,张歆艺的资助开始为人所知
众多明星志愿参与到《二十二》宣传中,为社交媒体传播预热
再者说具体的上映时间,《二十二》于8月14日公映,正值第五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上映第二天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甚至张歆艺刚刚参加完热门综艺《极限挑战》引发热议,冯小刚就公布了“张歆艺给我的信”,所有的舆论热点都恰到好处得如有神助。所以,《二十二》作为一部内核严肃的历史性反思电影,时机的成熟助推了成功。
最后一些话
如果说《一九四二》的失败是因为彻底的悲剧令影片观众对人性失去信心,那么《二十二》就避免了将惨痛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
老人的乐观救赎了一遍遍被战争折磨的国人
并且,“慰安妇”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不因为日本政府否认就消减,反倒是人们一遍遍地提起而使伤疤难以愈合,就像郭柯所说“把这些老人当做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于是冷静、克制成了影片给我们的最大惊喜,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种极力克制、不煽动悲观情绪的电影正在慢慢被主流接受,各大平台网友的评论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知乎上网友的评论
韦绍兰望着何玉珍的遗像(她们曾一起被日本人抓去),沉静的个体视角此刻拥有一种力透纸背的穿透力
除此之外,是《二十二》流露出对个体命运的关怀,镜头语言极力回避历史过往,只是聚焦于老人们如今平淡、无聊的生活,但是细节之处却能感受到遭遇战争、性暴力留下的伤痕。
《明月几时有》以转移大文豪茅盾开篇,然后视角偏移,描画东江游击队方兰等人的抗战故事,导演许鞍华实现了大格局叙事到聚焦小人物的流畅转变
同理可见今年上海电影节入围影片《明月几时有》,抛弃了宏观叙事预示我们的历史观更成熟,反思战争更具全人类视角,更是对人性的尊重,对于生命力的肯定。
反思战争是全人类的责任。
-END-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网视洞察】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网视洞察】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如有其它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方授权并注明出处。
授权联系:微信号 xiaoxingxing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