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挫折教育”,真的能避免“成年巨婴”吗?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忙,表姐又把刚满一岁的孩子送到舅妈家了。虽然孩子刚刚牙牙学语,却十分爱哭,和妈妈分开后一天至少哭七八次。舅妈让表姐多陪陪孩子,但表姐总说小孩越哭越不能惯着,时间长了就不哭了,而且工作太忙,让孩子从小学着独立也好,省得以后成了“妈宝男”、“巨婴”。

可是,孩子才一岁多,给孩子这么少的关注真的是能培养独立性吗?

听说儿童太依赖父母会变“巨婴”?

英国一位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妈妈们对着两岁多的宝宝面无表情两分钟,孩子就会出现强烈的不安情绪,试图用哭、招手等各种方式来吸引母亲的注意。此时母亲如果继续不关注孩子,他们会很难过。两分钟结束后,母亲如果抱一抱孩子的话,他们立刻就会变得很开心。因此,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一旦被忽视,便能立刻感知情感关系被切断。

(视频来源:《北鼻异想世界》<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

尽管被忽视两分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长期缺乏关爱,会对婴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0世纪5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哈利·哈洛曾用恒河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来研究母子关系。

他做了两只代理母猴,一只是用绒布和海绵做身体,无法提供奶水的皮毛妈妈;另一只是用铁丝网做身体可以提供奶水的机器妈妈。将小猴子放进去之后发现,他们更喜欢和依赖皮毛妈妈,一旦她被拿走,小猴子会非常失落,并急切盼望皮毛妈妈回来。而对机器妈妈,小猴子显然不怎么喜欢,到后来仅仅是需要吃奶时才会过去。

(视频来源:《北鼻异想世界》<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

这个实验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剧烈的反响,因为当时的主流观点是儿童不能太过依赖父母,因为他们认为这会让孩子们变成“社会巨婴”。显然,这个实验证明这种思想与真相背道而驰。

当今仍然有一些人秉承着这种育儿观念,对两三岁幼儿也坚称“孩子越哭越不能哄”、“孩子不能惯着”,其后果是对孩子造成了永久的心理伤害。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一样,都需要关注,幼儿早期与身边人建立依赖联系,对他们的生存而言非常重要,成长为快乐与自信的大人,同样需要长久的亲密关系以及温暖。

现在,中国之所以存在很多“妈宝男”和“巨婴”,并非是过度关爱造成的,而是家长在陪伴的过程当中,在孩子已经完全能走、跑、跳时,仍帮着喂饭、穿衣服,用太多的代劳取代了引导,这才使得孩子丧失了自我探索和行动的能力,最终导致生活无法自理。

“孩子不能惯着”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低幼期的孩子来说,给予充分的关爱非常必要。所以,在孩子两岁之前的成长阶段,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满足孩子希望被充分关注的心理,这样才可以奠定他们长久的安全感。等孩子稍稍长大一些再适当放手,帮孩子进行一些独立性训练,逐渐培养孩子独立。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的懂事和焦虑,你真的知道吗?

很多年轻妈妈之间会相互羡慕,“你家孩子真懂事,都不缠着你”、“孩子这么乖,你还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20%的孩子,是一些父母口中“最省心”的孩子,他们在与父母分离时不会哭闹,不会显得特别难过,这样的孩子被称为“回避型儿童”。

很多家长都因为有了这么省心的孩子而感到欣慰,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回家后,孩子对父母并不那么热情,有时候更多的是喜欢和洋娃娃、小汽车一起玩。这时候的父母依旧觉得孩子很省心,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便又去做其他事情了。

殊不知,孩子心理很可能已经产生了一些问题。付出和回报是守恒的,父母要知道孩子其实很敏感,长期缺乏关注会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对他们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些家长可能抱怨,孩子太难带,到了陌生环境碰到生面孔就哭。自己前脚刚走,后脚孩子就哇哇大哭,家长回来哄一会儿又好了。亲妈提醒您,不要因为孩子这样就担心他们以后能否独立,其实有60%的孩子都是这样子。

根据依恋理论,他们被称为“安全型儿童”。作为父母你应该感到庆幸,孩子这样的表现说明他喜欢你、信任你,你能给他带来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会相信父母爱自己,并且更愿意去相信别人也是可爱的。

还有20%的孩子会在父母离开后哭闹不止,但是父母回来安慰他们的时候并没有效果。这时候很多家长就着急了,觉得孩子一点也不懂事,甚至有的还会动手。这样的孩子被称为“焦虑-抵抗型儿童”。

其实孩子内心也很矛盾:他们既想得到父母的安慰,又想“惩罚”擅离职守的父母。这时候,父母应该反思一下:平时是不是经常丢下孩子外出?是不是有时把自己情绪带到孩子身上,才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也许不想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表情动作就是内心的想法,作为父母一定要留心。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当自强,但家长的关注是必须的!

鲍尔比说:“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人生阶段都具有依恋性。”如果一位母亲整天板着脸,不理解婴儿的真正需要,对婴儿缺少同理心,那么婴儿成长后往往存在不安全性、不容易信任别人等问题,严重的则会引发一系列精神障碍。

“安全型”的孩子在长大后通常热情、善解人意、宽容,他们往往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他们愿意去相信别人,相信生活中的美好。

“回避型”和“焦虑-抵抗型”的孩子长大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担心受到拒绝。他们会通过讨好的行为表现去获取他人的关注和亲密,一旦受到怠慢就会怀疑自己的价值,无形中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压力,时间一长,大家就会尽量避免跟他交往;他们还可能因为担心受到拒绝而避免跟人交往,即使有人主动走近,他们也会认为这些人会随时离开自己,因而避免付出甚至彻底隐藏自己的感情。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与生俱来的“依恋心理”直接决定了他们未来的人格发育,它不仅是归属感、安全感、信赖感等形成发展的基石,也同样深深影响着孩子未来同理心、自控力、乐观、信任等优秀能力的衍生和发展。

家长们与其焦虑于如何赚更多的钱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不如先静下心来看看孩子的成长状况,毕竟孩子成材还需建立在人格和身心健康的基础之上。


今天就和您聊到这,我们下期再见!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

与亲妈一起

为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你

欢迎关注“亲妈学堂”

在后台留言与我们分享您与孩子的故事

更多精彩回顾:

不了解这些事,永远不要说你懂得保护自己!

爸妈在养老院过的好吗?

女子强,才能为母则刚(上)

女子强,才能为母则刚(下)

《女子强,才能为母则刚》嘉宾互动篇

孩子掌握这项技能,学习效率成倍提高!

2018亲妈学堂—亲妈有话说!

孩子的气质多大就可以看到?《北鼻异想世界》告诉你

不要错过孩子语言能力爆发黄金期!

超省钱的1月观影指南请您查收!

你的期末考试指南已到达,请注意查收哦!

我的孩子,这个世界会好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