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专栏 | 蛰居斋主:由雪联想到的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蛰居斋主 / 图:堆糖
雪,从古至今都是文人雅士、诗人墨客笔下喜欢的描写对象。这个冬天,不少文友借雪寄寓,咏吟抒怀,都在期盼着下一场大雪,好遂了堆雪人、打雪仗的心愿。一个个雪的“粉丝”们拿着手机、捧着相机,都想争着抢着拍到下雪的镜头,然后急不可耐地把“今日头条”发到朋友圈里,用以报道这难能可贵的独家新闻。即便冷风嗖嗖、寒气刺骨也乐此不疲,生怕错过了雪姑娘的大驾光临。而这雪却神龙见首不见尾,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似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仅仅是含情脉脉地左顾右转,将寒宫的门帘撩开冰山一角,露出昙花一现的婀娜芳踪。确实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雪是大自然在冬季赋予人间的浪漫礼物。虽然无拘无束随风飘逸,却用一发不可收拾的庞大的气势,铺天盖地地装扮包裹着山川河流、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像柳絮、像白蝶、像梨花、像珍珠、像精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古代诗人把雪花比喻成了许多美妙的句子:“独来独往银粟地、岘山一夜玉龙寒、六出飞花入户时、东风散玉尘”等等。《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时,与诸葛亮老丈人雪中相遇,诗中这样描述: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空中乱雪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想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白发银丝翁,岂惧皇天漏。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把雪中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而宋朝一代诗宗杨万里,以风趣诙谐、充满哲思的笔触,将《观雪》描述得色香味俱全。通篇无一雪字却句句不离雪意,虽无一个高级字眼,信手拈来却是通俗易懂,令人惊叹捧腹叫绝: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撚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古人借雪咏景以雪抒怀,或感叹风花雪月造物神功,或聊寄怀才不遇苍天无眼,或凭托远大志向博大胸襟: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春。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周章。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首《沁园春 雪》,更是借雪赋志,以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伟大气魄,把雪咏吟成一首千古绝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二个: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虽曰小寒实为最冷,这节气虽然没看到雪,但执笔的手却是不停地呵气互搓也无济于事,仍是离不开火炉取暖。天生畏寒的体质让我对雪是既喜又畏,小时候小伙伴们打雪仗、堆雪人、砸冰块、吃冰凌(我们当地俗称冰溜溜),而我只能躲在一旁,眼馋馋看着却不敢越雷池半步,手和脚总是冻肿成大馒头,那又痛又痒又不敢挠的疼楚,足足陪伴了我几十年,这可能与我一生苦寒的命运相关连吧。虽然如此,但对于那空中飘舞的洁白无瑕的雪花精灵,对于那铺在地上像一层层白奶油似的银装素裹仍是情有独钟,哪怕只能观赏而不敢亵玩,仍是悲天悯人地啍唱起契合自己境遇的林冲咏叹曲: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
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
于二零二一年一月五日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