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刚给同学们讲完了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下面直接上干货。我的浓缩大法来了。这一单元的内容可以浓缩为:孔孟寻(荀)仲舒,二程煮(朱)鹿(陆)王,李顾黄王变。看明白了没?懂的自然懂。
一、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他的主张可概括为:1.仁。仁者爱人。这是他的思想核心。2.德。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礼。主张“克己复礼”。所谓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自律,以便恢复周礼。4.有教无类。
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们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子的主张:1.仁政。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性善论。荀子的主张:1.仁义王道。2.“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3.人之性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得到大发展,成为“蔚然大宗”,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
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盛极一时,但是得不到统治者的认可。反而是韩非子的“以法治国”、“法术势”思想得到了嬴政的认可支持,成了秦朝的治国思想。
二、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面临着内忧外患三大问题,即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匈奴威胁问题。形势的变化要求统治者从无为而治的状态转为积极有为。
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了自己的主张。1.春秋大一统。因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这里的春秋是一本书,即《春秋》。董仲舒这一主张的意思是《春秋》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就是“大一统”。2.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三纲五常”。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政治上重用儒士,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育上规定五经为教科书,设立太学和地方学校。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唐朝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北宋儒学家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二程主张:1.世界观。理是万物本原,理先物后。2.伦理观。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人伦者,天理也”。“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3.认识论。格物致知。朱熹主张:1.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三纲五常。2.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陆九渊主张:1.世界观。心是万物本原。2.认识论。反省内心。王阳明主张:1.整顿人心才能挽救统治。2.心外无物,心外无理。3.致良知,知行合一。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
明末李贽以异端自居,离经叛道。他的主张:1.反对个人崇拜,反对教条主义。孔子并非天生圣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至尊。主张判断是非的标准,依照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三大杰出思想家。黄宗羲的主张:1.揭露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3.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4.工商皆本。手工业、商业与农业都是本业。
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开创一代朴实学风。
王夫之主张:1.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事物的变化有规律可循。2.认识论。主观认识来自客观对象,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3.方法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总之,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过程: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发展,秦朝受打压,汉武帝之后成为正统,宋明时期成熟,明清之际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