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学堂“说鬼”
一、起
“司空见惯”这个成语与“宋定伯捉鬼”的故事,风马牛不相及啊。可是,在江南学堂小学高年级语文课上,傅老师将两者联系起来,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一场热烈的讨论。
傅老师给高年级学生讲《宋定伯捉鬼》之前,先在黑板上写了“司空见惯”四个字,然后对大家说:“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我们当然是司空见惯了的。可是有谁知道这个成语中“司空”的意思呢?”
学生们听了,立刻来了兴趣,有的人默然思考,有的人开始讨论。有一个女生反应机智,大声说:“司空,是一个官名!”傅老师听了,赞许地一笑,环顾学生,说道:“这个同学说得很对,‘司空’,是一个官名,主管水利、工程建设,还是个不小的官哦!但有时候仅为虚衔,无实权。”
接着,傅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刘禹锡”三个字,然后告诉大家,这个成语的来源。他说:“这个成语出自刘禹锡的一句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接着讲述了相关的故事。
傅老师补充说:“司空见惯这成语,形容人们对一件事情,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个人对生活中的种种事,老是觉得司空见惯了,不去多想,不去挖掘它内在的不一样的含义,养成了思维定势之后,还怎么去创新,还怎么去发现呢?很多人写作文,内容很空洞,很假,为什么?生活中有很多很美很真实的事物,我们司空见惯了,视而不见。很多人写作文,手法很笨拙,为什么?我们学习的很多文章,表达方式很巧妙,可是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没去学。很多人写作文,写得很浅显,为什么?因为我们对生活中的一切早已司空见惯了,懒得去深思,懒得去探究,所以我们写不出深刻的东西来。我们要克服司空见惯的思维定势,丢掉虚假、笨拙和浅显,去挖掘身边真实的、丰富的生活,去学习巧妙的、新奇的表达,去追求深刻的、复杂的境界。”
二、承
接着,傅老师要求大家看《宋定伯捉鬼》: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对重点词汇,注明含义用法,待大致了解全文后,老师提出了问题:“大家觉得宋定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纷纷发言:“勇敢。”
“冷静。”
“机智。”
老师问:“为什么说他勇敢和冷静呢?”
学生回答:“遇到鬼之后,处变不惊。”
“为什么说宋定伯很机智呢?”老师问。
“他把鬼都骗了!”
“他探知了鬼的弱点,却没有说出自己的弱点。”学生们相当踊跃。
“宋定伯的弱点是什么?”老师又问。
“他是人,他没有法术!”
说到这里,傅老师总结说:“这样说来,这个宋定伯是勇敢而且机智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不是?很多人都这么理解,至少在教科书上,也认为宋定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面形象。可是,我却觉得,这个鬼,好可怜!他变成一只羊,被卖了!他比世界上好多的人都真诚可爱。如果选择朋友的话,我宁愿和这个鬼做朋友,而不愿意和宋定伯这样的人做朋友。”
三、转
傅老师在讲这些话时,同学们哈哈大笑,待傅老师讲完这些话之后,同学们反而不作声了,很多人都在想傅老师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说这个鬼很真诚很可爱呢?宋定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呢?
大家想不明白。
傅老师提醒大家说:“这个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将它卖了一千五百钱。各位,这只羊,你愿不愿意花一千五百块钱将它买下?”
同学们大笑说不愿意。
傅老师又问:“你愿意把这头羊牵到家里去吗?”
同学们大叫:“不愿意!”
傅老师说:“好,可见,宋定伯坑害消费者的重大嫌疑!在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是奸商!大家再看看,这个鬼,为什么值得同情?”
同学们开始思考。
经过一番讨论以后,傅老师做了总结。
“其实,这个鬼,并不坏。其一,鬼怀疑宋定伯是人之后,还说“卿太重”,卿是尊称。可见这个鬼是很礼貌的,有教养。其二,两人相互背着前行,这是“合作共赢”。提出这个好建议的,是鬼。而且,鬼在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并没有回避责任,而是主动要求先承担责任。第三,鬼的身体很轻,宋定伯的身体很重。他们相互背着前行,吃亏的是鬼,可是鬼不怕吃亏。跟朋友交往,不怕吃亏,这样的人,不是很值得交往吗?第四点,鬼善意提醒宋定伯作为鬼的忌讳,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这个鬼不是很善良吗?第五点,这个鬼,全无害人之心,而宋定伯与之交往的时候,总是在算计别人。宋定伯和这个鬼,谁更可怕?”
同学们和傅老师一起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显得很兴奋,有的人似乎意犹未尽。
傅老师要求大家回去再想一想,鬼变成羊,被卖了之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请大家发挥自由想象,构思一篇文章,待下次上课的时候,续写这个故事。
四、合
傅老师上课的过程,激发了两个旁听老师的兴趣。一个是来自北京的周老师,他去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一个是江南学堂的教学助理贾老师(也就是笔者)。两人围着傅老师展开激烈讨论。
周老师说:“听你这样一讲,我也觉得这个鬼,值得同情了。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宋定伯的所作所为。他将这个鬼卖给别人,这件事情是很可怕的。试想,如果我是买家,本想买一只羊的,结果,买的是一个鬼。若回去,将这个羊宰了,那羊会不会现出原形呢?宋定伯卖羊的行为,已经牵涉到第三方的利益,属于嫁祸于人的恶劣行为。因为第三方,买羊的人,是无辜的。其实,我认为,宋定伯的行为,到唾羊为止,一直都是可以接受的。他将羊卖给别人,这就过份了,不道义。”
傅老师说:“对,这就涉及了义利之辨。你是要利呢,还是要义呢?若要一己之利而不顾及他人,那就是见利忘义,违背了社会正义。江南学堂的课程很注意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所以这个问题,我将在下次上课的时候还要涉及。”
贾老师认为:“上次听你讲《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里面有一个主题,说人与人之间是不好沟通的,更何况人与动物呢?此鬼一暴露他的身份,立刻触犯了人的忌讳,引起宋定伯的警觉。这也是人与人,人与物不易沟通的一个显证。人是有标签化心理的,标签化心理使人产生思维定势。在这种心理之下,人将他人分成三六九等,分成好与坏,然后加以区别对待。宋定伯有一种思维定势,他只知道鬼是害人的,而没有考虑眼前这个具体的鬼有其善良的一面,所以才会做得这么绝。试想,如果你是老板,现在有人来应聘,他直接坦白地告诉你,他有前科,你会怎样对待他?你敢跟他讲真诚吗?所以我觉得宋定伯欺骗这个鬼的所有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也同意周老师所说的,宋定伯卖鬼,嫁祸于人,并不道义。”
傅老师说:“看来,你对宋定伯还是存有几分同情啊!”
贾老师说:“是的,宋定伯与鬼相比,他是弱者,因为鬼会法术,而人没有。弱者与强者相逢,事关生死,可以用计谋战胜对手。鬼是强者,也正因为他是强者,所以他对宋定伯就丧失了警惕。这也是为什么强者总是输给弱者的原因啊!”
周老师对傅老师说:“你的这个课堂设计是很好的。因为我们平常一直都有了一个定向思维,总是在赞扬宋定伯。一旦你说到宋定伯有些不道义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想到很多。我觉得这篇文章,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挖掘了。”
傅老师:“一开始,给学生介绍‘司空见惯’这一个成语的意义就在这里。人们常常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丧失了追根溯源,刨根问底的兴趣。这种思维,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去探求给我们感动,引人们深思的东西。”
这样热烈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很晚很晚。
您是怎么看的呢?如果您来续写这个故事,您会从哪个角度入手呢?欢迎交流。
用心、用意、用好料;有胆、有趣、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