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山随笔
此文为随笔,随写随想,自由放荡,不知所云。
前几天和父母一起去兴隆山镇刮大白(痛苦),早上5点起床,到了镇上开始找旅店,找了大约七八家都不合适,正当快要放弃的时候,找到了一家几乎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客房:离工作地近,能做饭,能洗澡,有空调,房间大,还便宜,满足了我们的所有需求,因为房间是他由三层居民房改造而成,虽然上下楼不方便,但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房东是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儒雅随和,他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非常优秀。因为疫情原因住户很少,他平常没事时打打麻将,优哉游哉。其实镇上大部分人都是这种状态,我在忙里偷闲去逛了逛这个通榆最西面的小镇,这个镇子比我想象中要大很多,规模和瞻榆差不多,334国道和新修的铁科高速穿过镇子,商业还不错,每天都有商场的流动广告车在楼下路过。最有趣的是这个镇的格局是两边是楼区,中间是个大村子,后来听当地人说一个是老城区,另一个是新开发的新区,不得不感慨此镇物力之丰盈(相对于通榆其他镇子)。我们在这干了11天,我大概也就5、6天对我这个身体弱的人已经很吃力了,装修的四个工种:水电,瓦匠,木匠,大白,大白的工作强度应该仅次于瓦匠(瓦匠虽然累但人家赚得多啊),刮的时候要弓着腰,而且工作环境还差,大白粉气味非常难闻。我们工作在前几年搬到新区的镇政府,大楼非常气派,里面的格局和县政府大楼差不多,要知道八面乡政府还在老式的长条房里办公呢,一句话政府有钱啊,通榆县的风力发电有很大一部分都位于兴隆山镇,风力发电产生的税收一部分留在了镇里,这部分钱是是相当可观的。让人不禁感慨农业再牛逼也干不过工业,不过今年农民的收成应该不错,我们在镇上的这几天正是庄稼最需要雨的时候,老天爷下了7、8天的雨,今年一垧地大概能收2万元,平均每户家庭能收20万左右,扣除成本和租地钱能剩10万多,对农民来说今年应该是通榆县设县一百多年里最好的年份,我记得小的时候通榆年年干旱,自从全球气候变暖加速通榆的降水一年比一年多,真是因祸得福。而且现在种地可比以前轻松多了,全年加起来也就干2个月活,全程机械化作业。扯远了,言归正传,开始时对方让我们先刮镇委书记的办公室,镇委书记大概45、6岁,平易近人,政府里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三十上下,还有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比我想象中要年轻很多(我估计年纪大的都调到县里去了),我还和一个小哥唠了一会,他大学毕业通过扶贫岗考进来,分配到农业口5年了,工资大概4500左右,这在镇上生活没什么压力,平常统计一下表格,帮农民办点事,顺便摸摸鱼(哭笑)。公务员们朝九晚五,吃饭后午休在里面门一关你都不知道里面有人,下午两点开门工作...这时候门外都排上队了,一般扶贫和农业是比较忙的,其他的半天也就4、5个人。和政府里的年轻化不同,镇上大部分是40-60左右的中年人,年轻人很少,东北最严峻的问题不是老龄化,川渝、南通的老龄化比东北还要严重,真正的危机是少子化,之前二姨夫说整个边昭镇一年才生10个孩子,这个数据很吓人,要知道我上小学时一个年级有150多人,这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去县里上学的结果,按这种趋势有可能再过几年,边昭学校可能就开不下去了。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通榆县人口28万人,比十年前少了8万多人,所以少子化这个问题再不解决,20年后不光边昭,所有的镇子都会衰落。
总的来说,在兴隆山镇的11天过的非常充实,我还拍了几张照片,帖在下面。
作于2021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