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上“肾”的本质的探讨(一)
这一讲本来打算讲巴戟天这味药的,这是一味临床上常用的温肾壮阳药。所以先延伸一下,讲一下肾这个概念,以便咱们能更好的理解温肾壮阳这个功效。
中医上非常重视肾的作用,把肾称为先天之本。《内经》对肾在人体生长发育、生育繁殖、形体盛衰、水液代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曾作了详细的论述。仔细研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医上的肾,与现代医学的肾脏有很多相似之处。
先来看一下中医上对肾的论述。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在色为黑,”在志为恐,恐伤肾。”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灵枢·脉度篇》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知五音矣。”
《灵枢·本输篇》曰:“肾合膀胱,”…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
《灵枢·经脉篇》曰:“人始生,先成精。”
《灵枢·决气篇》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大惑论篇》曰:“骨之精为瞳子。”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则齿发去,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
《难经》三十六难曰:“两肾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难经》三十九难曰:“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
《难经》八难曰:“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
其他的论述还有“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齿为骨之余”,“肾主纳气”,“肾气通于心”,“肾肝同源”等等。
总之,肾在人体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主要的生理功能可以归纳为:
①主藏精,内有原阴原阳;
②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齿为骨之余”;
③主水,与膀胱相表里,在味为咸,司二阴;
④开窍于耳,充养于瞳孔,
⑤主纳气,
⑥在志为恐,在色为黑等。
由此可见,中医上所说的“肾”,其生理功能涉及的面极广,包括了现代医学上神经一内分泌系统,造血、呼吸、生殖、泌尿、骨骼、消化系统及五官等方面的部分内容,但关键所在,则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其次是与肾脏直接有关的泌尿系统,以及与性腺有关的生殖机能等。
关于肾的生理功能咱们接下来一一看一下。“肾”藏精,内寄有原阴原阳。中医认为,“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出生前是形成胚胎的重要物质,出生后是人体生长发育,生育繁殖的物质基础;后天之精由饮食物的精微物质所化生,具有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和器官的作用,它是出生后供养先天之精的基本源泉。
二者藏于“肾”,成为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后人根据其阴阳属性,又把它称之为原阴或肾阴。它可以滋养“肝”阴,充养“肺”阴,调节心阳。“肾”精所化生的功能活动称为“肾”气或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凡是生长发育、生育繁殖、气血运行,脏腑活动等无不靠肾气的推动。
所以《难经》把其称为“肾间动气”和“命门”,后人又根据其阴阳属性,把它称为肾阳或原阳。张景岳在谈到肾阴肾阳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时指出:“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足以证明“肾”在人体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从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观点看,先天之精可能是指生殖细胞中的核酸,在遗传工程中,遗传信息由核酸携带,即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构成去DNA、RNA、蛋白质、生命。同时,性激素的分泌和性细胞中核酸代谢的平衡,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的调节和反馈调节来维持的。
临床上肾阳虚的病人普遍有性机能减退的情况,这是由于上述调节系统功能降低,使核酸代谢受到抑制造成的。给予补“肾”药物治疗后,调节系统和核酸代谢都能得到相应的恢复,“肾”阳虚的情况也随之得到改善。
后天之精的范围就更广泛了,根据目前的认识,除了包括随血液运行的蛋白质、糖、脂肪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外,主要的指体内的各种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以及由下丘脑释放的多种垂体激素。这些激素调节控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代谢,并促进生长发育。
中医认为,肾精与肾气,肾阴与肾阳是对立互根、相互为用的。“精足则肾气盛”,“精亏则肾气衰”,“阴生则阳长”,“阳杀则阴藏”,它们分则为二,合则为一。虽有一定的差别,但都根源于“肾精”所以在此以探讨肾精的物质基础为主,而功能也就包含其中了。关于肾的探讨内容比较多,今天先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