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毒: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汉末烽烟四起,随着黄巾之乱爆发也有很多百姓选择落草为寇,有些是走投无路,有些是心中意不平,有些是欲望驱使。本篇要谈及的人物是于毒。

于毒一出场就已经被划分为“黑山贼”了,汉末这群贼寇留在史书上的都不一定是他们本身的姓名,而是自己起的名号,或者他人给起的绰号。比如眼睛大的就叫“大眼”,骑白马的就叫“白骑”,说话声音大的就叫“雷公”,身手矫健的就叫“飞燕”,十分传神。于毒也不排除这种可能,也许是改名易姓,也许从“害人之艸”这意思联想,与植物联系在一起。

“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其饶须者则自称于羝根,其眼大者自称李大目”——《三国志·张燕传》注引《典略》

说起黑山贼,其实在之前介绍张燕的文章中也提过几句,由于太行山连接着冀州、并州、司隶,这种地形优势使得黑山贼可以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流窜。于毒只是众多黑山贼帅中的一员,他们起兵时规模大的有2、3万人,规模小一点的也就数千人。

初平二年(191年),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人寇掠魏郡、东郡,从名字排序以及这个规模来看,于毒在黑山贼中的影响力应该不小,他起兵时的规模也不会太小。不过黑山贼闹出这么大动静就引起了袁绍的重视,曹操因此进入东郡,先在濮阳击败了白绕。

但是于毒等人并不服气,初平三年(192年)他们又开始攻打东武阳,因为袁绍上奏朝廷请求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而东郡的治所就在东武阳。所以于毒等人还是想从曹操这找回场子,但是曹操并没有与他们正面交锋,反而选择围魏救赵,领兵攻打于毒等人在山中的营地,迫使黑山贼返回,轻松瓦解了此次攻势,随后曹操又击败了眭固。

转过头来于毒又去魏郡闹腾了,他联合魏郡士兵一起攻打邺城,还干掉了魏郡太守栗成。这事不是于毒一方势力能搞定的,足足有十余部贼寇聚集在一起,这场“盛会”足足有数万人参与。袁绍刚击败公孙瓒正举行宴会呢,突然听闻这种噩耗,在座的宾客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了担忧,唯独袁绍镇定自若。

说起来也是袁绍运气好,黑山贼里有个叫陶升的,他本来是小吏出身,他将袁绍以及邺城豪族的家小送出了邺城,亲自护送到了斥丘。他的举动也消除了袁绍的后顾之忧,所以陶升被封为建义中郎将,而于毒被袁绍围攻五天后斩杀,顺手连朝廷任命的冀州牧壶寿也一块干掉了。

“贼陶升者,故内黄小吏也,有善心,独将部众逾西城入,闭守州门,不内他贼,以车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扞卫,送到斥丘乃还”——《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

接下来袁绍一路北上,清理了众多盘踞已久的贼寇,比如郭大贤、李大目等人,斩首数万级。想想于毒每次出场都伴随着数万规模的兵马,汉末大一点的郡也就几十万人,怎么说于毒也是一方豪强了,只是没什么战略眼光,再看看张燕加入曹操阵营后直接拜将封侯。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杨定:杨定:董卓余部,真是争斗不休

张勋:张勋:胜负无常,奈何败绩

徐璆:徐璆:都是为国效命,曹公,这可使不得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