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的今与昔

但凡早期来过前海的人

都不会忘记与它的初次见面

↓↓↓

“哇,杂草重生,一片泥潭”“无路下脚,人迹罕见”。

然而

如今你再问来前海的职场“萌新”

他们也会感慨

但内容却是

↓↓↓

“很新很炫啊,高楼建筑很有现代设计感”。

改变发生在11年间

与跨越式增长的主要经济指标相比

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到的点滴

或许才更让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人印象深刻

“前海”如其名,曾经就是一片海。

上世纪80年代,深圳“填海造地”,前海被视为城市后备用地,但面积仅7.3平方公里,区内只有靠近妈湾码头附近的几座电厂。

随着“以港强市”战略的实施,前海因紧邻珠江磐石深水航道,与珠三角其他港口联系紧密,成为深圳西部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后,前海在规划中的定位不断变化:从软件园区,到物流园区,再到双城市中心。二期填海工程随之开启。

200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困局和多位深港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提案,成为前海命运的转折:

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当时前海范围的15平方公里中,有超过3平方公里仍在填海;有6.5平方公里虽形成陆域,但软基处理未结束,还需要经历220天的沉降期。因此,园区里到处是滩涂泥塘,几乎无一栋像样的已建成建筑。

前海管理局只能租用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层办公室。为了接待参观,又在外海堤附近搭了一个铁皮房会议室。但不能下雨,不然雨滴砸在铁皮上面,噪音大得会都开不下去。

刘伯那时因到深圳子女家养老,入住与前海一河之隔的金泓凯旋城小区,站在阳台就可眺见前海全貌:“除了海边稀稀拉拉停靠着十几艘破旧不堪的小渔船和边防巡警值班的两个小岗亭外,剩下的就是杂草丛生的泥土堆和乱石堆。闲逛至双界河边时,河水又黑又脏,风吹来会都是一股腥臭味。”

开发建设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

集聚全球顶尖智囊规划城市,前海一开始就希望打造集“山、海、林、城、岛、港、湾”于一体的世界一流湾区城市风貌。

刘伯在自家阳台上见证了这11年沧海桑田的变化,“就像看着它'长大’”:

先是变成“大工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

渐渐地,路、楼、桥、园都显现出来,勾勒出园区骨架、枝叶,再后来色调都由黄变绿,由绿变得五色斑斓了。

但刘伯不知道的是,此间,前海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56.2%,每平方公里投资强度位居全国前列。而国家赋予前海的使命也从1项增至16项,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项创新制度从这里产生。

主要经济指标“成绩单”上,2020年,前海注册企业增加值和税收收入分别比2013年增长51倍和92倍。2021年上半年,前海实现税收收入增长22.1%;实际利用外资29.33亿美元、增长2.9%;进出口总额(按关区口径)6506.4亿元、增长29.9%。

更多变化发生在细微处:

迁入前海在地办公两年多,hpa何设计董事助理周雁林发现,“归巢”企业明显增多,“中午下楼去哪家餐厅吃饭都要排队”。

工作日晚上8点后,桂湾片区地标性塔楼前海卓越金融中心楼下会出现排队打“网约车”的白领。

地铁通勤线路增至4条,但上下班高峰期的时间却越来越长。

还有慕名去前海石公园的“打卡”、停车场的满位……

就在上周末,前海港澳青年暑期实习结营活动上,喜欢用手机镜头记录生活的香港青年林腾山说,自己为了拍摄前海全景,曾爬上小南山顶端俯瞰湾区之眼,结果自己瞬间被前海之美所震撼:

“鳞次栉比的高楼、闪烁的灯光,蕴藏在这片美丽土地下的发展与机会仿佛正喷涌而出,这让我产生了长久留下的想法。”

依托香港、服务内陆、面向世界。

十一载更迭,沧海桑田,前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引擎,磅礴之力正蓄势待发。

内容来源:南方+、前海深港合作区
记者:张玮
海报:栾艺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