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最大的名将还是美食家?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曹操
诗万卷,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少了他就是另一个三国咯,隆重介绍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魏武帝,曹操,字孟德。
曹操生于155年,曹操的名字还有另一个说法,又名“吉利”,小字“阿瞒”。曹操年少时,虽然也跟着袁绍等人斗鸡走狗,一副放浪不羁的状态。但曹操却养成了机警的性格,什么样的环境能形成这样的性格呢?一是人们对他这个“阉党”有所轻视,二是处在危险的环境中。
刚步入职场的曹操,还敢用五色棒打死蹇硕的叔父,还愿意上书劝谏汉灵帝刘宏。但是权贵们对官场的“操纵”,刘宏的爱答不理,让曹操心灰意冷,满腔热血的少年郎,却被迎头浇了个透心凉。
董卓入京,曹操一心效力的汉室彻底倾颓了,不得已只身出逃,却在吕伯奢那误杀了无辜之人。机警也罢,多疑也好,曹操说出了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先活下去,才有后来。
讨伐董卓时,曹操还会对讨董联军的首脑们仗义执言,他依然尽心尽力,就差自己醉卧沙场了,然而这些临时战友并不买他的帐,等曹操落败归来时,只见到了推杯换盏,以及戏谑的目光。
曹操前半生真的很坎坷,有过送别好友的伤痛,有过丧父之痛、杀父之仇,有过新招募士兵的营啸,有过好友的背弃。这也让渐渐改变了曹操的性格,既然爱国志士活不下去,那就做个乱世枭雄吧。
曹操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人心向背,陈宫、张邈、刘备,甚至官渡之战时不知有多少人暗通袁绍,但最终活下来的是曹操。对于刘备曹操是抱着欣赏态度的,但不代表曹操愿意养虎为患。对于关羽,曹操就像看见了理想中的自己,豪气干云,义薄云天,这才会有放任关羽离去这种资敌行为,这才有以诸侯之礼安葬关羽的操作。
没什么粉饰的意思,这不是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人无完人,曹操也一样。曹操也有8次屠城的记载,比如徐州。也有擅杀名士的行为,比如边让、桓邵、袁忠。曹操会去感叹“白骨露于野”,军中也会有“人脯”这种东西,说到底乱世求存,弱肉强食罢了。
有个故事颇具黑色幽默,曹操在征讨袁谭时,强征民夫去凿破江上的坚冰,百姓受不了这苦差事净是跑路的,但人又怎么跑得过骑兵?有个民夫为了保命去找曹操,曹操确实动了一念之仁“你走吧,藏好了别被官兵抓到”,然而这民夫最后还是被抓了。可以给曹操“刑杀过矣”的评价,但也无须忽略人性的闪光。
试问,多么敏感的心理才会早就“吾好梦中杀人”这种防御姿态?
要是从曹魏阵营找一个名将,毫无疑问是曹操。就像李世民对他的评价“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曹操这一辈子都在军旅中度过,一开始手里人才少干干兼职也就算了,但“亲征”这俩字贯穿了曹操整个生涯。
什么时候问起曹操的位置,不是在战场上,就是在奔赴战场的路上。曹操这一辈子就是在不断浴血奋战,早年杀伐太过导致,曹操平定北方的时候足足用了8年,当然这也和曹操不搞思想宣传有关,能强攻能有奇策,那打就是了。
甚至在刘备攻汉中、关羽攻樊城时,还是曹操带着人在两地之间往返,曹操实在太能干了,他只是怕别人不像他这么上心,这么鞠躬尽瘁。这就是曹操和李世民、朱元璋之间的差距了,至少在曹操麾下没有李靖、李勣、徐达这样的名将。
陈寿是拿白起、韩信评价曹操的,这是站在当世巅峰的人物,曹操虽然比不了他们,但因此说他军事能力差,就是断章取义了。曹操也写过《兵书接要》,也注解过《孙子兵法》,还有《孟德新书》这种“课程教材”。
记得曹操这句话嘛?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早年还是很爱惜人才的,即使是毕谌、魏种这种说跑就跑的选手,曹操还是怀有爱才之心,依然愿意任用他们。曹操50岁时还发布了《求贤令》,就是要唯才是举,但是曹操不愿意放手军权,这也导致一直到曹丕时期,外姓将领们才有都督一方的机会。
曹操干的另一件为人熟知的事就是“屯田”了,汉末一度乱到易子相食这种地步,曹操推出的“屯田制”,不仅解决了军粮问题,还给了百姓一条活路。此外曹操还兴修水利、提倡廉洁,自己带头薄葬。
提起“建安风骨”就会想到3个人,曹操一家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乐府诗,曹植的五言诗,曹丕的七言诗,至今还为人称道。曹操最令人熟知的几个作品,《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的书法水平也不错,在《书断》中被评为“妙品”,在《张华博物志》被评价仅次“书中四贤”之一的张芝。曹操还有别的小爱好,他是个吃货,写了本《四时食制》,里边介绍了众多鱼类的吃法。
作为美食家的曹操,不仅在民间留下了“曹操鸡”、“官渡泥鳅”这样的食谱,还自己改良出了“九酝春酒”。记不记得一个典故叫“望梅止渴”?在宋代有人把梅子称作“曹公”...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