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吸取教训,有种制度叫质任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哪怕身在乱世,视生死如无物者终究是少数,想要保证士卒的作战能力,就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方式,在曹操这,是质任制度。

缘起淯水

打仗不是儿戏,伤亡将士一贯以冷冰冰的数字呈现,若是去联想“白骨露于野”的情景,会有别样的冲击力。谁都不想过朝不保夕的日子,士卒也一样,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叛逃、营啸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如曹操去扬州募兵时,就碰上了士兵叛乱。

所以,将领们领军在外,大多有亲兵护卫,一般是由他们的宗族子弟担任。让曹操下定决心约束士卒的,是淯水之战。曹操兵临宛城,张绣投降,好好的剧本突生变故,由于曹操纳了张绣叔父遗孀,张绣降而复叛,不仅突袭了曹操,还让曹操损失了曹昂、典韦等人。

经此一役,损失惨重的曹操,有着自己的反思:我招降了张绣等人,过失在于没有要人质,才落得如此境地。这就带来了质任制度,案《三国志集解》胡三省注释“魏制,凡遣将帅,皆留其家以为质任”,这就是曹操给出的制约方法,将帅领兵在外,家人留下为质。

乱世重典

曹操创业初期施行的是募兵制,通过招募的形式组建自己的军队,而非征发的形式,如夏侯惇、曹洪、曹仁、张辽、乐进等人都被派去募过兵。临时招募的军队训练成都较低,再加上流民四起,募兵难度增加,这就出现了世兵制。

士兵家庭的户籍由朝廷统一管理,即为“士籍”或者“军户”,士兵的妻子叫“士妻”,儿子叫“士子”,女儿叫“士女”。一入此籍,便与寻常百姓区分开来,毕竟父死子代,兄死弟代,终身为兵。在没有特殊功勋的情况下,兵户们很难脱离士籍,也有“兵家子”这种称呼。

要保证士兵们的忠诚度,就需要质任制了,既是为了解决兵源,也是要保障粮食产量。因为士兵们战事兴起时要出征,其余时候要屯田,还要训练。如曹操击败袁绍后,吸纳了大量降兵,前后往邺城输送了数万人口,这都是降兵及他们的家属哟。

曹操派朱灵领兵出征时,还告诫他冀州新兵虽然军容还算整齐,但肯定有不服气的,不要太过苛责,结果路上程昂等人就反了...毌丘俭、文钦发动淮南二叛时,质任制同样抑制了他们叛军的规模。因为淮南将士大多来自中原内部,他们的家属还在后方扣着呢,王肃在给司马师分析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一点。

此外,曹操还复行了“士亡法”,案曹操颁布的《步战令》,如果士卒敢叛逃,在逃亡过程中被捕就要依法处死,如果士兵没抓到其家属也没有向朝廷阐明情况,那就按同罪处理。比如护军营士窦礼,他的家属就因此被惩处。高柔还曾为鼓吹手宋金的家属求情,这才使宋金的母亲、妻子、弟弟等人免去了罪责。

“卒逃归,斩之。一日家人弗捕执,乃不言于吏,尽与同罪”——《步战令》

说到底,世道乱,百姓苦。

曹操:曹操:本是地方豪族,何必法家寒族?

曹操:曹操:唯才是举这点事

曹操:曹操:还记得我有多少子嗣吗?

曹操:曹操:我为什么不选择称帝?

曹操:你知道曹魏哪些人符合唯才是举吗?

曹操:曹操:亲是故乡人,沛谯多俊彦

曹操:曹操:你知道我家祖孙三代都有谁吗?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0)

相关推荐